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春耕文章

2022/12/14经典文章

春耕文章(精选6篇)

春风十里正开犁

文/邓训晶

大地脱去寒衣,桃花的心事还半隐山中,但春来了的讯息还是在大地回荡。春风十里正开犁,时令不等人,农人在收拾农具,准备春耕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自古有作为的皇帝都很重视春耕,还会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皇帝扶犁开耕的风俗很盛行,皇帝的第一声鞭响,预示着一年的农耕开始,激励着人们勤劳耕作。从上到下,各级官员都在自己的辖区效仿皇帝---开犁。

我们城外南郊有个春牛坪,每届县令都在这里甩响第一鞭,犁开春耕的第一犁。然后,热气腾腾的春耕生产就拉开了序幕。那时山上地里,原野大地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等我来到农村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春耕的重要性。当还春寒料峭时,小草野花就左右夹道,为春耕热场。淅沥淅沥的春雨,终于等来了扶犁人,队长会早早地安排饲养员何大爷耕田犁地。斜风细雨中,披蓑衣,戴斗笠,挽裤脚的何大爷,一手扶犁,一手扬鞭,一声吆喝,一头膘肥健硕的耕牛,悠悠穿行在田里。犁耙手通常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农,因为耕牛十分重要,所以牛差不多都是犁耙手喂养,他们爱牛爱得不亚于自己的孩子。割最嫩的草给它吃,即使冬天没有鲜草,也会把谷草铡得细细的,然后再给牛吃。牛是最通人性的牲口,它的勤劳和付出,赢得了饲养员对它情有独钟的爱。

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时节就是命令,春耕开始了。一大早,田野里就有了嘈杂的人声,赶牛的甩鞭声,牛粗犷而低沉的叫声,凑热闹的鸡鸭鹅的“嘎嘎”声,还有大黄狗的“汪汪”声,划破了宁静的山野,这是一首古老而优美的耕耘曲,伴着这首晨曲开启了一天繁忙的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谁都懂,抓紧春耕是每个人心里最着急的事情,所以,那时候你看不见一个走路不带风的人。

队长一边劳动一边教我们,挖土要深挖,不能只挖个表皮,挖浅了,庄稼长不好。他说:“春天人哄地,秋天地哄人。”反之,“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看似简单的挖土,竟藏着这么大的学问,真是受教了。这时队长就会拿出选好的谷种,让细心的老农把一块犁过的耕田,再仔细耙均匀弄平整,然后撒上谷种,一年的收成就播种在这松软的土地里了。泥土在静待种子发芽,见证季节交替中生命的旅程。如今已经不在田里育种,改在土里育谷种了。谷种发芽了,抽出绿叶了,那小小的,嫩绿嫩绿的秧苗,长到6寸高时,队里所有的水田都准备好了,大家也摩拳擦掌地准备栽秧了,一曲曲插秧曲在田野此起彼伏,这是春天最美最动人的风景。

如今,农村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耕地差不多都不用耕牛了。此时此刻,原野正在春耕,借一缕春风,捎给春耕的人们,你们是最抒情的田园诗人,耕耘着大地的脉络,植入春的断句。

父亲与牛

文/钱永广

春耕时节,我决定回农村老家看看母亲和她的一亩口粮地。

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家里的10多亩地,分给了大哥和二哥,自己仅留一亩。每年春耕开始,我总要回家看看,一是不放心母亲这一亩地怎样耕种,二是我也可以帮母亲翻翻地,减轻老人家的劳累。

父亲在世时,这犁田耕地全是父亲的事。记得那时,村里还没有拖拉机,父亲一直靠养着一头水牛来耕地。

水牛很温驯,除了父亲,就数我和它最亲了。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牵着牛到野外去吃草。那时,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耕牛,我和小伙伴常在牛背上相遇,我们一起玩耍、追逐、嬉闹,直到天擦黑了,牛吃饱了,我们才会在乡间的小路上,吆喝着水牛回家。

每年春耕时,因为要犁田耕地,水牛就没空被牵到野外的田埂和河堤上去放了。春耕开始前,父亲常常早早准备好牛轭和犁具,农田里,父亲一手扶着犁梢,一手拿着鞭子,高声吆喝着,不用抽打,耕牛自会奋力向前。牛和父亲的背后,犁铧轻松翻开一块块惺忪的土地,让人不得不佩服,水牛的力气真大,而父亲驾驭牛和犁具的技艺,是多么娴熟。

春耕时节,水牛因为要起早贪黑耕地,没空去野外放养吃草,这个时候,父亲便会叫我到野外割回一捆捆鲜嫩的青草,等夜晚收犁后,再把牛拴在木桩上,喂它慢慢吃。

在所有家畜中,牛是最通人性的。父亲很爱牛,除了自家犁田耙地,若有人前来借咱家的水牛耕地,父亲定会很为难。不是父亲多小气,而是父亲担心,倘若把牛借给别人,别人是否也会像他这样善待。父亲对牛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我印象中,我常常看见,夏天一有空闲,父亲就会为牛驱赶蚊蝇;冬天,父亲还会买来豆饼给牛补充营养。村里,我家水牛的皮毛,不仅比人家的有光泽,而且力气特别大。

可无论父亲怎么爱惜牛,牛也总会有老的那一天。有一次,驾着牛在犁地,已是暮年的牛,突然两只前腿往地里一跪,眼里淌出了泪水。

父亲见了,心酸不已。

他决定不再驱使这只老牛耕田耙地,于是就到集镇上,买回了一头年轻的水牛。

老牛快要死了,村里人见了,纷纷劝说父亲,趁没死,赶紧把老牛卖给屠夫杀了卖肉换钱。那头老牛陪伴父亲多年,一向有恻隐之心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后来,直到老牛死了,父亲才找人挖了大坑,悄悄把它埋了。村民都说,父亲不是一个重利忘义的人。从他与牛的感情,即可见一斑。

父亲重新买回一头水牛没几年,村里陆续有人开始购买农用拖拉机。大哥和二哥也相继结婚成家。伴着岁月流逝,父亲再也没有当年驾牛犁田的力气了。父亲慢慢变老了,直到有一天,父亲直喊颈脖疼,经诊断,原来是到了癌症晚期,不久便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后,家里买了农用拖拉机,年轻的水牛被上门的屠夫牵走了。

屠夫把牛牵走后,母亲哭了几天几夜。从此,父亲与咱家的那头水牛,一同不见了。自此,想到父亲,我就会想到陪伴父亲的水牛,就像我看见水牛,就会想到父亲一样,每一次,这最深的乡愁,总在我记忆深处隐隐作痛。

春耕第一犁

文/逯富红

春日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泥土特有的清香,直入肺腑,沁透心脾。不用刻意做吐故纳新的深呼吸,置身其中,就能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而此时,圈里的牲口,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也显得膘肥体壮,体力充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庄稼人来说,新年头的第一犁,自然不同寻常、很受关注。

每年这个时候,东天的天空刚泛出一丝微红,早起的父母,便赶上牲口拉起农具,一路急行来到田地。搭好套绳,备好耕犁之后,却并不急着干活,而是先要进行简单的祭犁仪式。在田地中央,赶着牲口,犁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圈,之后再拿出一瓶备好的烈酒,哗啦哗啦一股脑倒洒在地。完了,还要噼噼啪啪响一串鞭炮。伴随着一缕缭绕上升的青烟,空旷静寂的田野,也终于活跃热闹起来了,仿佛在向人们庄严宣告:春播即将开始。

不知这种古老的仪式何时开始,又延续了多久。别说小时候,就算如今自己也一直弄不明、搞不懂。甚至就连父亲,也未必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好多次,看到父亲这样郑重其事,就忍不住问这是在干什么。每次,父亲略显迟疑之后,总是用一句“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瞎操心”搪塞过去。但从父亲专注而虔诚的样子来看也不难猜想到,他老人家肯定是在借此向上天祈祷,希望今后能够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祭犁仪式结束之后,正式的耕种便开始了,父亲在前,一手把犁,一手扬鞭,催赶着的牲口,奋蹄向前。锋利的犁铧,在松软的大地上,翻起一垄垄滚滚的土浪。母亲紧随其后,左手挎篮,右手撒种。一粒粒饱满和种子,准确匀称地落到垄沟里。只等一场绵绵的春雨,吸足了水分之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尽管操劳一生的父母,每年春天,都会在满怀希望之中耕耘播种,辛勤劳作。可并不是所有的年份,都能如他们所愿,取得好收成。在旱涝、冰雹等各种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之下,欠收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但不管遭受怎样的打击和挫折,到了下一个春天来临之际,坚强乐观的父母,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期盼和兴奋,迫不及待地重复之前的一切。毕竟,春天是孕育收获和希望的季节。在他们看来,只要付出了,就问心无愧,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春耕第一犁,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如今,年迈的他们,早已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下地耕种。但每年春天的时候,他们最为关心的,不是土地和种子,就是庄稼与收成。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也会陪他们一起,到广阔的田野去走走,去看看。因为我深知,那才是他们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根。

父亲和那拉犁的牛

文/钱永广

又到了春耕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在我老家,农村大忙就要开始了。我不禁想起儿时父亲驾牛犁地的场景。

那时,父母在农村老家种着好几亩地。因为没有拖拉机,春耕开始后,家人只能让牛犁地。

我家养的那头牛很温驯,除了父亲,我应该和它是最亲的了。我每天放学回家,不用父亲吩咐,放下书包就牵着牛到野外去吃草。那时,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耕牛,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在牛背上相遇,我们一起玩耍、追逐、嬉闹,直到天擦黑了、牛吃饱了,我们才会在乡间的小路上,吆喝着牛回家。

每年春耕开始时,因为要犁田耕地,牛就没空被牵到野外去放了。父亲常常早早准备好了牛轭和犁具,在农田里,父亲一手扶着犁梢,一手拿着牛鞭子,高声吆喝着,不用抽打,牛自会奋力向前。远远望去,在牛和父亲的背后,犁铧轻松翻开一块块土,让人不得不佩服牛的力气真大,而父亲驾驭牛和犁具的技艺,是多么娴熟。

春耕时节,牛因为要起早贪黑耕地,便没空去野外放养吃草了。这个时候,父亲便会叫我手执镰刀,到野外割回一捆捆鲜嫩的青草,等他夜晚收犁后,把牛拴在木桩上,再喂给牛慢慢吃。

在所有家畜中,牛是最通人性的。父亲很爱牛,倘若有人前来借咱家的水牛耕地,父亲定会很为难。不是父亲小气,而是父亲怀疑,倘若把牛借给别人,别人是否也会像他这样对待牛。父亲说,牛是庄稼人的饭碗,不好好爱惜牛,倘若牛有个三长两短,来年庄稼就种不上了,哪里还有饭吃?所以,父亲对牛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我印象中,夏天一有空闲,父亲就会为牛驱赶蚊蝇;冬天,父亲会买来豆饼给牛补充营养。在村子里,我家牛的皮毛,比别人家的有光泽,而且力气特别大。

可无论父亲怎么爱惜牛,牛也总会有老的那一天。有一次,父亲驾着牛在犁地,已是暮年的牛,突然前腿往地里一跪,眼里淌出了泪水。

父亲见了,心酸不已。

父亲决定不再驱使这头老牛耕田了。他到集镇上,买回来一头年轻的牛。

老牛快要死了,村里人见了,纷纷劝说父亲,趁老牛没断气,赶紧把老牛卖给屠夫杀了卖肉换钱。那头老牛陪伴父亲多年,一向有恻隐之心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后来,老牛死了,父亲找人挖了个大坑,悄悄把它埋了。村民都说,父亲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父亲与牛的感情,可见一斑。

父亲买回那头年轻的牛没几年,村里已陆续有人开始购买农用拖拉机。大哥和二哥也陆续结婚成家,在岁月的流逝中,父亲再也没有当年驾牛犁田的力气了。父亲慢慢变老了。直到有一天,父亲直喊脖颈疼,经诊断,父亲得了癌症,没几年便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后,家里买了农用拖拉机,父亲买的那头牛,也被上门的屠夫牵走了。

屠夫把牛牵走后,母亲哭了几天几夜。

父亲一生含辛茹苦,靠种田养育了我们五个儿女。想到日夜操劳的父亲,我就会想到曾经在田间卖力耕地的牛,就像我看见牛就会想到父亲一样。父亲的一生,就像那头拉犁的牛,辛苦一辈子,没有来得及享一天的清福,就因病去世了,而这让我心痛不已。

一场春雨催春耕

文/石峰

春天,始于父辈们津津乐道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始于老人们欣喜念叨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的殷殷期许。在北方,“雨水”过后,一场场细软温润的春雨就会不期而至,更是恰如其分地向人们宣告:春天,真的来了。

北方的第一场春雨,往往洒落在年味未曾散去的氤氲里,飞舞在人们欣喜的期盼里。纷纷扬扬洒落的雨丝,落在初春乍暖还寒的土地上,激起了一缕缕泥土的芳香,并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路旁的柳枝,也在细雨中开始慢慢变得柔软;清嫩的草芽,拥挤着纷纷探出了头……一眼望去,到处透露着春天清新的气息。

对春雨美好的记忆,源于从小就会背诵的那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正是对春雨的最贴切描写。人们之所以喜欢春雨,是因为它滋润了冰封久旱的土地,且在春雨过后,便可以开始春耕了。

春耕,是春季最重要的活动,自古便非常受重视。古代帝王为了激励人们农耕,会举行“亲耕”仪式,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据史料记载,皇帝正式亲耕之日,一大早要先举行祭祀的活动,然后再完成“三推三返”的亲耕礼。

一般皇帝亲耕,不过就是装装样子,但也有例外。据《养吉斋丛录》里记载,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在京南博野视察春耕情况时,就曾亲自下地耕犁。事后,大学士李光地还撰写了碑文立在地头,以为证。

春耕习俗历来受人们重视,小时候每年春耕时节,爷爷会拿着牛轭走进牛栏,把牛轭往牛颈上一放,称为“试犁”,据说这也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习俗。春耕前,家家户户还要在清早敲响自家锅盖,表示“送懒”。“猫”了一冬,人们难免有了懒惰情绪,敲响锅盖,是提醒人们应该打起精神,开始春耕准备了。

此时,冰封的河水开始流淌,蛰伏的鸟儿开始觅食,地上的青草开始兴冲冲地钻出地头。而远处,青山渐绿,百花待开。春,在人们的期盼里,就这样被唤醒了。

一场春雨过后,站在村口,就可以感受到大地深处的暖意正悄然升起,老辈人会欣喜地告诉你:“地气通了,可以下地耕种了!”

素来“好雨知时节”,春雨纷飞,滋润万物,开启了春耕的序幕,也开启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父亲的春耕

文/吴晓波

一场清明雨把故乡的天空擦洗得一尘不染,铺开一页洁白透明的诗稿。母亲的炊烟挥舞着如椽狼毫,狂草着乡村田园的诗情。

满山被映山红染红的笑声从坡上滚下来,与田垄里的油菜花香、麦香及远嫁而来的桃梨芬芳靠拢,聚合;聚合,靠拢。空气中流出蜂蜜的味道。

村庄用青砖黛瓦守住一轮千年不变的宁静,温顺如羊羔。

燕子衔泥,来回造句,给村庄的页面插上几分魏晋世外桃源的风骨。

父亲的犁铧上春雷声声。

大黄狗撒欢狂奔,传递着父亲出征的讯息。父亲紧随其后,面目神圣——赤着脚,驾着牛,扶着犁,挥着鞭,俨然指挥着一场春的战役。

整座田野臣服于父亲的脚下。阳光掺着汗水,用古铜色的文字,在父亲的脸上书写着坚毅。

遍地流淌的虫鸣为父亲演奏着一曲世外的天籁;满地攀爬的蚯蚓悄悄为父亲讲述着泥土深处的童话。

犁铧一不小心,用白色的闪电打开了春天的气囊,一股扑面而来的古老与清新,让父亲沉醉。

父亲停了下来,抽着旱烟,深情地凝视脚下的土地。一个白色的烟圈,把父亲一些泛黄的心事,放大成一个巨大的幸福的圆,如我一生萦绕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