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立冬文章

2022/12/14经典文章

立冬文章(精选12篇)

立冬

文/我心想事

立冬,一个带有寒意的节气跳到我们面前。

立,建始也,而“冬”的解释,却是“终”,万物收藏也,字典查得的解释有点意外。

一个“冬”字,预示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这样,“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冬,应是一幅露湿低檐,云迷静陌,暮垂疏柳的丹青。

诗人用暗香浮动的火苗,把冬天关进书房,“把酒围炉,一醉酬知友。”吟唱的诗句定格一个节气的魂。

“立冬千树思南国,屋角芭蕉雨打残。”“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诗人与冬对话,笔下初冬的景色有些醉了。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与心私语,写初冬的感受,莫不是酒后的寒意吧。

大诗人李白用酒水研磨的文字写下《立冬》的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把立冬的感受写得出神入化。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醉后但看墨池冰花和天上冷月,恍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吧!

立冬,用炉火的炽热与笔墨的香气写意了的一个诗画的节气!

杂感 关于立冬 梦想及其它

文/陌上花开

明日立冬,确切的说是一个多小时以后,又盼又怕的冬天真真正正的开始了。盼的是冬季里的雪,怕的是各种寒冷各种大风沙和冷空气以及各种雾霾污染,会像一个一个的小炸弹,在我们周围毫不犹豫的炸开。尽管冬季能让人更加体会温暖。但是,那些小炸弹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得不说,现在的环境污染不是一般的严重。纯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在城市里是感受不到的。对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夜晚数星星只能是在梦里了。

怀念在老家的日子,空气新鲜,植物繁茂翠绿。夜晚透过窗玻璃也能看到满天星斗,看月亮一点点升高,照亮大地。听昆虫唱歌。偶有犬吠声。除此以外夜安静的像个困倦的孩子,睡的香甜,嘴角带着微笑。但是,我们很多人虽生在农村,却在城市里奔波求生存。这就是生活,你向往的东西和你正追寻的东西往往背道而驰。好比一个简单的例子,好吃的东西在做的工序上因追求独特的味道,损毁了营养。有的吃食因做法简单保存了营养,口味反倒平平。

每个人都生活的不易,各自都有苦衷,如不能抵达梦之所想,就让梦活在心中,时不时拿出来晾晒一下,激励一下自己,温暖一下自己。

今日在这里注册了会员,以此来纪念一下这一年的春,夏,及马上过去的秋和即将到来的冬。时间勇猛的向前奔走,这一年似乎没有怎么过就到了年尾。年初的计划还在吗?都实现了吗?是不是遗落在某个角落,落满灰尘?一切还是老样子,只是又将老一岁。下一年初再来写计划,年尾在看,不管能不能实现,尽管温柔一笑。

立冬时节

文/张华梅

如果季节是一所学校,那么立冬就是毕业典礼。瓜果桃梨、稻谷玉米、大豆高粱都是优秀的毕业生,它们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走进粮仓,让农民们引以为豪。

立冬时节,最兴奋的要数阳光了。立冬时节的阳光,像是未长大的小姑娘,蹦蹦跳跳不知愁滋味。阳光少了树干枝叶的遮挡,调皮地钻进每一扇打开的窗,从春到夏及秋,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渴望阳光,渴望那份常被忽略的温暖。立冬时节的阳光,不再是一照一大片,任由着粗心的人们去浪费,而是一束束地,驱走寒冷的阴影,支起生活中的欢乐。

立冬时节,劳碌的父亲可以得到休息,慈爱的母亲开始翻寻冬衣。立冬时节,天地静美,没有喧嚣的世界让快乐的笑声传得更远,然后回响在整个冬季。

冬天的扉页

文/周亮红

岁月列车悄然开过一趟趟,到达立冬站点。天地间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细心揣摩制作着冬天这本厚重质朴书籍的扉页。

立冬似乎有些矛盾。“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虽枯草半黄,树木半秃,但野菊吐蕊,枫叶飘红。一场寒风,落叶缤纷,满目萧条,几日天气晴朗,阳光又有了秋的温煦;一场冬雨,凄凄切切,万物凋零,过几日天高云淡,万物重回了勃勃生机。季节的步子总是那样慢腾腾,悠悠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秋与冬之间。就像上了年岁的人们,总是沉醉清甜往事,总想挽留青春红颜,总爱回忆青葱岁月,不愿老去。

立冬意味着收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是开始,冬是结束,古人把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为“立冬”,提醒人们一年最后一个季节开始了。过了立冬,温度会一天比一天低,该为严寒天气作准备了。“眼边管领闲风景,不识人间更有忙”。空旷的田野静静地躺卧着,庄稼被收割殆尽,丰收的果实全部运回了家。父亲把冬天吃的粮食装进谷仓,烤火的树兜堆满灶炕,母亲把晒干的豆子塞进玻璃瓶,成串的辣椒挂满墙壁。立冬告诉人们,要用心生活,才会收获幸福。

立冬也是美食节。“立冬补冬,补嘴空”。南北方的饮食习俗不一样。在北方,立冬要吃饺子,再喝点小酒,有“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的说法。立冬当晚,屋外寒风暂起,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吃着刚出锅的饺子,蘸着蒜泥和醋,再烫壶小酒,其乐融融。南方人的立冬节日餐通常是鸡鸭鱼肉,萝卜炖狗肉羊肉、药草与鸡鸭文火同炖等菜品都是南方人立冬进补的最爱。还有,立冬是一年里熏腊菜的最佳时节。冬日暖阳下,各家各户的竹竿上挂满着鱼、肉、鸡等,香味在阳光下芬芳。经历春种夏耘秋收,人们从冬至开始享受美好生活。

立冬还是浪漫的。“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在“立冬”之夜,在微醺中,李白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真不负浪漫主义大诗人称谓。而我,每每看见“冬”字,就会听见雪落下的声音,就会想到“飞雪杨花”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眼前一片银色世界,盼望着更深的冬的来临。

四季岁月总是轮回流转,写满弯弯曲曲的故事。冬至,何不放下一切,欣然打开冬天的扉页,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

立冬

文/可言

今日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气温骤降,水面出现浮冰。

立冬时节,门前尽是冷霜,但这冷霜,却是能醒骨的。稍晚,又残照临窗,此情此景,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古人尊师,一旦求学师门,便会诚心专致,敬师如父,他们会于立冬这天举行拜师活动, 拜师,先要下拜师帖,然后行拜师礼,再奉上拜师的礼物。

关于拜师的礼物,自古有“六礼束修”的规矩。

六礼,通常是指莲子、芹菜、桂圆、大枣、红豆、干肉条等六种礼物。莲子,喻指老师用心良苦;芹菜,喻指弟子勤奋好学;桂圆,喻指学业圆圆满满;大枣,喻指弟子早日成才;红豆,喻指大家鸿运当头。

而束修,即十条干肉,是孔子收弟子时的规矩,“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后来,人们就把学生交的学费叫做“束修”。

历史上众多有名的师徒,我最动容于孔子与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比孔子小31岁,孔门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被商界公认为“儒商始祖”,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一大护法和晚年唯一的依靠。

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众弟子服丧三年,三年后,大家洒泪而别。唯有子贡,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独自守墓,凡六年,才离去。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的行道树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模树在周公坟前)。而这楷树(黄连木),也就此成了尊师重道的象征。

这个世界,总有人为我们指点迷津,但也总有人,向我们指鹿为马。指鹿为马的,那是赵高,是宦官,当一笑置之;而指点迷津的,那是师长,是恩师,当执弟子礼以待之。

沽酒客来风亦醉,卖花人去路还香。那小城深巷处,烟雨迷惘中,有曾经“卖”花给我们的人,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示意……

立冬风冷

文/潘玉毅

坐上四季的最后一趟列车——冬天,看到的第一个路标便是立冬。

立冬这个词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说,立是“建始”,冬是“终了”,但我觉得冬天更像是一页薄薄的纸,在两股不同的风、两种不同的空气作用下,飘飘荡荡,飘飘荡荡,于秋与冬两个季节之间来回徘徊,直至最终安稳下来,是为“立”。

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在国人眼中,立冬是这个季节的开始。《周脾算经》有云:“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通常,一个季节的开始,往往也预示着另外一个季节的结束。于是,秋风到此时便听不见声音了,风继续吹着,不过已经换了一个称谓,唤作冬风,或者北风,秋雨落到此处也不叫秋雨了,改作了冬雨,也许有一天还会变成冬雪。

宋人仇远在立冬时节写过两首即事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惟有黄花不负秋。”虽然冬与秋只是一墙之隔、一夜之隔,但气温似乎要差上许多。立冬风冷,连带着雨水也生了寒意。也许此时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为时尚早,但诗人总是要较寻常人来得敏感,“小春此去无多日”,这里的“小春”有可能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春天,也有可能是指南方的“十月小阳春”,但如论是哪一种,见着此语,总觉得眼前有一股融融的暖意扑入怀中来。或许,这股暖意也与这个季节的物候有关——天气虽然寒冷,草木却非无情,那满地的黄花,守着远逝的秋天,不肯入冬来——此等义气,岂不令人心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原有规律。在早前科技、交通还未发达的时候,反季食物并不常见,闻着冬天的气息,人们便思量着屯粮了,以免大雪封门时,出不得村去,只能干嚼馒头或者白米饭。动物们经过一秋的准备,该冬眠的都已冬眠了,偶有几只不愿冬眠的,或是懒洋洋地,或是得意洋洋地,在这个降了温的世界里放肆地徜徉,一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做派。鸟雀如此,猫犬如此,游鱼亦如此。

与北方的干冷不同,南方的空气略略有些潮湿,也正是为这个缘故,尽管南方的气温要较北方来得高,但那种湿冷的感觉比干冷更不好受。一旦这种阴冷潮湿超过了一定限度,“冻疮”便随之而来。提到冻疮,不知该说是这个季节的馈赠抑或是惩罚。寒冬时节,你骑着车在风中穿行,一个不小心,耳朵上、手指上就长出一个个硬块,像是突然之间发了福,天气一热,就痒得不行。更可恼的是这种“痒”药石无效,只能等它自己慢慢退去。

有时,立冬也是一种盼头。民间有一句谚语:“好吃不过饺子。”立冬之日,对于许多的北方人来说,饺子是不可不吃的。“饺”有“交”的谐音,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处于秋天和冬天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由此也足见人们对于这个节气的重视。当来自北方的风吹过黄河,吹过长江,吹到了南方,这个起源于北方的习俗竟也渐渐地成了南方的一种传统,在江南甚至江南以南的更多地方的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于是,立冬之日,家里,街角巷陌的馆子里,你都能吃到各色饺子。当饺子从锅里捞出来被摆上餐桌时,冒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当然,立冬时节,为了补充元气和能量,人们也会适时适量地多吃一些羊肉,管它入粥还是做成羊排,吃在嘴里甚是美味。

立冬风冷,天也黑得早。明明上一刻夕阳在山,天光还是大亮的,不知不觉间就黑了下来。街上,路灯一盏盏亮起,如熟睡中的人们陡然睁开了眼睛,沿路的高楼和矮楼里,也都陆陆续续地有了光。当此时分,秋风吹尽,夜晚清寒,冬天已经来临了。

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荣红娟

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

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

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自古立冬多诗情

文/周广玲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已急不可待地迈入,立冬节气在纷乱的落叶声中,粉墨登场。元朝陆文圭《立冬》诗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尤在,有十月小阳春之感。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宋人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诗句:“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汗手汙牙笔,晴檐共秃翁。”立冬已至,寒冷将近,要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

宋人仇远《立冬即事二首》有诗曰:“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雨带来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房子前面的树,叶子已经一半绿一半黄了。寒冬闻到梅花飘香,似乎又已经嗅到了春意。

明代人王稚登有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则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客居他乡的旅人唯有禅月相伴,读来颇有人生意味。宋代的钱时有一首绝句极美,题为《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马上立冬,红叶纷纷落下,西风吹过,黄花却依旧在,黄花给立冬也增添了几分诗情,让立冬多了一份情调和色彩。

立冬了,每个心灵都需要寻找温暖之处。这个时候,静静地聆听大地的声音,回味生命的历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冬天的扉页

文/马从春

一场冷冷的白霜之后,秋天的列车轰隆隆地驶过季节的最后一个小站,挥着依依不舍的大手与我们渐行渐远,时令开始进入立冬。如果说冬天是一本厚厚的大书,立冬便是它的扉页,随着古老的农历轻轻翻开这一页,我们走进诗意而美丽的冬天。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这个时候,不再是凉爽的秋风怡人,凛冽的西北风劲吹,枝头落叶蝴蝶般飞舞,几乎一夜之间,众多的树木便已经删繁就简,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风是冷的,雨也是凉意十足。“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即便没有寒霜,但是那冷雨,就已经是寒气逼人的了。闲坐窗前,看初冬的细雨飘飘洒洒,从天空悠悠而下,漫过山川树木,漫过苍茫大地,带来阵阵寒意。

立冬时节,秋天的盛装即将卸去,冬天的号角已经吹起。“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当秋天的西风化作冬天的北风,荷塘便失去了它亮丽的颜色,几只枯荷跌落在水面上,歪歪斜斜地低垂着脑袋,尽显苍凉之气。广袤的原野中,地里的金黄不见了,新翻的泥土之中,麦子发出了嫩芽,油菜翠绿动人,那一片片醉人的绿,让这个萧条的季节有了些许生机。

初冬之时,寒冷的北国,性急的雪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纷纷扬扬翩翩起舞。雪花是冬天的信使,是这个季节最美的花朵,它开在枝头,开在草垛,开在房屋,开在苍苍茫茫的大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唐·李白《冬景》)如此冷清的季节,就连大诗人李白都懒得动笔了,一壶温热的美酒,就着冷冷的月光和诗意的雪花,真是畅快之至。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季节的转换悄无声息,让人感慨无限。走过了春的明媚,尝过了夏的灿烂,告别了秋的甜美,冬天的大门徐徐打开,我们走进一个白色的世界。冬天的冷峻发人深省,启人思索,漫长的寒冬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慈爱无限。寒冬的洗礼,让我们更加坚强,正是严寒的考验,才能够让我们珍惜春天的温暖,每一个严冬的深处,都孕育着一个崭新亮丽的春天。

立冬是冬天的扉页,阅读冬天,你不能错过这个迷人的时节。心若在,梦就在,风霜雨雪不足惧,换个心情,它们还是一样的美丽动人而韵味悠长。

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陈真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立冬,在丽江相思我的爱情

文/子非鱼

冬天,就这样静悄悄的来了…

初冬的阳光格外娇显明媚,那样的柔和诱人,诱发着人的欲望,让人想在这个季节放荡而矜持。我们在期待着这个季节的阳光,就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今天分娩,久违而惧怕。

于是,我在相思,相思我的爱情。

也不知曾是哪个季节,我也是这样的相思,还把我一同带进了梦里,那时的我很快乐。

爱情,这首久唱不衰的歌,世间又有谁不为他高歌、低吟,悲痛和绝望。它是那么的触情,就像这冬季的阳光让人期待而不敢奢侈,让人平静而又浮躁。

这个季节我很想闻到花香,还是夹杂在空气里的那种香,可是,在这个季节还有比梅花绽放得美丽,更让人敬畏的花吗?没有,这好比我的爱情在寒冷的冬天早已悄然离去,但我还是沉侵那个爱的季节,倘祥在爱能给我这个阳光的季节。

家乡的立冬

文/熊秀兰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不知不觉间,落叶渐黄,菊花吐艳,稻谷入仓,秋天渐渐走到了身后。

立冬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1月上旬。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节气:“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谓立冬之后,气候开始变冷,秋季的作物已收获入库,田间地头进入农闲时期。

一年四季,风风雨雨,过了立冬,就算迈入了冬天的门槛。此时的家乡,虽然已开始拥抱扑面而来的冬天,但还是一派阳光明媚的“小阳春”景象,除了早、晚略感凉意外,白天依然温暖如春。在垄上,依然可以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空气中依然可以嗅到收割后的庄稼残留的气息。

清晨的乡野上,收割后的稻茬和摘完棉花的棉梗上沾满薄雾的霜露。清风徐徐,鱼池里水波粼粼,鱼儿悠游,好一幅恬静安然的田园画面。当太阳升起,垄上开始充满生机,“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正当先”,农人忙着耕整田垄,开始撒播越冬的晚茬麦子和油菜种子;沟渠里,农人将一捆捆沤好的麻从水中捞上来,去梗,洗麻,晾晒;田野上,人们弯竹条,铺胶布,正搭建一座座长长的大棚,为泥蒿等蔬菜抵御季节的严寒。立冬时节,莲藕成熟,一口口“落水荷塘满眼枯”的荷塘被抽光塘水,露出干枯的荷梗和肥沃的淤泥,采挖莲藕的火热场景,生动了乡村立冬的风景。

农谚云: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每到这时,母亲总会拔掉菜园里的那些熟透的大萝卜,切成厚厚的长条,晒成干枯的萝卜丝装坛,作为过冬的食物。然后将萝卜地的土挖松耘细,提着一篮精心挑选出来的豌豆种,开始点播忙碌。直到忙完这一切,乡村才算是真正的清闲下来。

立冬吃饺子,是家乡民间延续不断的传统民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买面粉剁肉馅包饺子,十里八村,弥漫着一缕缕饺子的清香。

过去这个时候是乡村开河挖渠的忙碌时期,村民每家每户都要出工出力兴修水利。如今,这些工程都由国家兴修,乡村一下子空闲起来。勤劳惯了的庄户人开始将精力放在鱼池和网箱养鳝等养殖副业上,因为此时正是鱼长膘催肥的关键时期,一点也不能大意。

乡村的愿望是简单的,一年来忙忙碌碌,收获之后,就开始利用立冬之后的农闲筹建楼房,走过十里八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动工兴建新房的火热情景。剩余的劳力则走出村庄,外出打短工挣钱。农人有的是力气,忙活在城市的建筑工地等各个角落,到了腊月里,再带着鼓鼓的荷包和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乡村。

立冬也是女人的季节。没有了往日的忙忙碌碌,庭院里,阳光下,女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聊家常,一边织毛衣,纳鞋底,不时爆出一阵舒心的笑声,日子过得宁静、惬意。

家乡的立冬,总是这样自然、朴实,就像长流不断的小河水,一年又一年,在我的心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