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车票文章

2022/12/11经典文章

车票文章(精选12篇)

乡愁是一张车票

文/墨海顽石

越是异地他乡,越是思乡情浓。看着缓缓流向远方的小河,乡愁竟然浓郁得河水也稀释不了;望着冉冉升起在天空的明月,乡愁竟然强烈得连月光也融化不开。回家的路,千里迢迢;一路上隔着高山,隔着河流,隔着担惊受怕,隔着牵肠挂肚,隔着一张印着从起点到终点的车票。可别小看这一张薄薄的车票,多少人魂牵梦萦,依然难以掌握;多少次犹豫再三,却与它失之交臂。其中的原因,千差万别,内心的感受,却是百感交集。年关已近,回家的路上拥挤不堪。每一年都可以路上或者火车站看到那人山人海急急忙忙的场面,最动人的就是那些在站台前生死离别的人们。无论是那些焦灼的眼神,还是滚烫的泪水,无论是朴实无华的话语还是简简单单地挥手之间,里面总是饱含着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的绵绵情思。不说一路风雨,不说颠沛流离,不说千辛万苦,只是这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乡愁,就足以用一部百万字的长篇也难以尽述。再看看那些在家中守望的白发苍苍的父母,那些在寂寞院落里翘首期盼的妻子,还有那小脸冻得红彤彤站在村头迎接父母归来的孩子那渴望的眼睛,就忍不住鼻子发酸,心如刀绞,眼里含泪。越是在大团圆的节日,那些回不了家的人,越是寂寞孤独。行行重行行,何处是归程;相距千万里,天涯共月明。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久别情更深,路远思愈浓。

总是急不可耐,总是来去匆匆,总是有许多遗憾,总是心悬在嗓子眼里。这思乡归乡的滋味,不是当事人,无法理解其中的万千柔情。一列列火车远去,载走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游子,更有千千万万的牵肠挂肚,满腔乡愁;这一张张小小的车票,不仅仅计算这金钱和距离,而且寄托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梦想与欢乐。大潮蜂拥,人海沸腾,数十亿人次的大迁徙,岂是一句乡愁能够形容?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会相同,而此时此刻的我心中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彻底取消火车票、废除火车票,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乘车,每一个远方的游子都能与家人团聚,让乡愁化为明月,让相思化为烟云,让泪珠化为珍珠,让团圆不再是一个中国梦!

啊,这一张内涵丰富的车票!

买张车票来洛阳

文/宗天纯

从六年前的那个夏天开始,这熟悉的中原古城对我来说,就只有夏冬,再无春秋了。我成了春运、暑运里行色匆匆的洛阳过客之一。

今年四月,我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暂停,搭乘熟悉的列车,回到这座一切都恰到好处的城市,想静静地感受这里的晨起暮落。

没有去游人如织的景点打卡,没有到花气袭人的牡丹园流连。这一周,我觉得我活得很像个洛阳人,很像个在家清修的少年,朝朝暮暮都能跟得上洛阳的脚步。

这座地处南北交界的古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年轻的时尚,足以撩得你去买张以此为终点的车票,并且满足你对一座城市的所有想象。

你可以在下了火车之后,先去找个汤馆,最先触及这座城市的味觉神经,说不定能由此顺藤摸瓜地寻到它的灵魂所在。汤文化,是洛阳一天的开始。

饱食过后,你可以像个游客一样,去龙门石窟看卢舍那的微笑,去关林看古柏的沧桑,去洛阳博物馆看几千、几万年前的历史遗物,甚至去很多我这个本地人都还不曾去过的地方。

既然旅行的乐趣就是在路上,那就让自己像一个地道的游客,看更多的风景,拍更多的照片,以便在日后回忆起来,内心充满美好与留恋。

晚上的洛阳,不是不夜城,却也有着它独特的夜生活。你可以约上几个好友去聚餐,也可以独自到路边店点一份清粥小菜,更可以去夜市挨个光顾那些小吃摊,边走边吃,边吃边走。

如果你在四月来洛阳,还能赶上现场演唱会、音乐节等各种节目。总之,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你,会在晚八点的洛阳城里找到自己。如果你喜静而不好热闹,亦可去洛浦公园夜走,洛河会给你一夜轻柔的好梦。

四月,花开时节动洛城,洛城弥漫着花香,花香牵着你的衣襟,在那园子里转着转着,说不定就转回了大唐……

如果你来,洛阳和我都等着你。

年是一根亲情线

文/耿艳菊

一脚踏进腊月的门,年就生了翅膀,“嗖”地一下,落在了枝上。

出门在外,相熟或不相熟的人谈论最多的是:嗨,过年回家吗?票买着了吗?平常天气玩乐这类的话题淡出了日常。回家,是必须的。谁会拿团圆不当回事啊!

网上订票提前。先生睡不着了,清晨五点起床盯着电脑。车票姗姗来迟,八点开卖,抢购两张,一中铺一上铺。我有一点不满意,带着幼子,自然希望来一张下铺。无奈随机订票,由不得选择。先生却是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说能买到已是幸运。

晚上取回车票,先生捧在手上,如获至宝,观之再三。然后交给我,叮嘱放好。我取笑他,不就是票吗?于是很随意地塞在钱包里。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下床拿出车票,按照先生的嘱咐放好,这才安然入睡。不想,我也入了年的蛊。

想起了动画片《熊出没之过年》那趟开往团结屯的列车,可爱善良的熊兄弟帮助光头强回家过年,完成团聚的梦想。历经波折,令人感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外忙碌了一年,总想回家看看。给心找一个靠岸的港湾。所以,每一趟开往回家的车都应被感激。

小时候是顶喜欢过年的。母亲总会说,等到过年时,每人添一套新衣;等到过年时,炖一锅肉,吃个够;等到过年时……因此,就盼呀,掰着手指头数着年的脚步。腊月十五已过,大人们就忙开了,蒸馒头,炸吃食,杀鸡宰羊;清洗家里的桌椅,瓶瓶罐罐,清扫角角落落。这时,小孩子们也放寒假了,我也被父亲委以重任。堂屋摆放着的瓶里的花(用布做的)落满了尘,我把它们抱到井边,很仔细地一遍一遍洗。那时觉得能为过年做些事,加入大人们的世界,很了不起。忙完了,我揣着红红的手,跑出去,走在胡同里,听着从人家院里传来了刀落在砧板上的声音,还有太阳出来,冰雪消融,屋顶上“啪啪”的滴水声,竟觉得如此美妙,心里甜滋滋的。

现如今,长大了,对年的热情也减了。但还是会盼年。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年是故乡最有味。外面的世界再好,也难留游子的思乡心。是啊,经年未见,不知道母亲的头发是不是又白了两根?不知道父亲的皱纹是不是又多了几条?

小虎队的歌曲《爱》唱得好: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年就是这根线,把散落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们串在一起,成为一个同心圆。

盼年,其实是盼团圆,盼爱,盼这根叫爱叫亲情的线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把我们紧紧团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同心圆。

母亲的年

文/韦良秀

最近几天,我一直为那张归乡的车票而奔波。母亲是一个极为传统的人,在她眼里,过年是大事,大年三十可以什么都不干,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必不可少。

电话里得知,同样身在外地的大哥也正为车票发愁。我半开玩笑地说,就算是走,我也要走回去。大哥认真起来:“弟,啥是年?团团圆圆就是年,咱爹走得早,娘都这么大岁数了,她心里想什么你也知道,我们无论如何也要陪她吃顿团圆饭。”大哥一席话,立刻把我拉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父亲还健在,每到过年,父亲和母亲就显得特别忙碌,我们小,帮不上什么忙,只知道在一旁嬉戏、放鞭炮。大年夜,当两位老人把菜肴备齐,当杯子里斟满白酒,父亲看着大家,总会感慨:“一年了,忙忙活活,来,喝一口……”

花开花落,时光荏苒,父亲去世后,特别是逢年过节,我们兄弟姐妹就更加懂得母亲内心深处那份淡淡的,却从未表现在脸上的怅然。于是,我们约定,不论多忙,不论多难,大家都要在过年时回家团聚,尽可能地抚平母亲心灵上的创伤。

想到这里,我拨通了朋友的电话,让他试着帮我在网上买张火车票。当我说明情况后,朋友爽快地答应了,没过两天,朋友果然给我送来了一张车票。当我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时,母亲的电话打来了。接通后,我还没来得及张嘴,母亲就说:“孩儿啊,今年车票不好买,我在电视上都看到了,那里人都挤成了疙瘩。我刚给你大哥打完电话,今年你们就别回来了……”“那怎么行?”我嗔怪道,“我们一年到头回不了一趟家,大年三十还想和您一起包饺子呢。您忘了自己当初是咋说的啦?团团圆圆才是年嘛!”短暂的停顿之后,母亲说:“啥啊?那都是我随口说的,这年在哪儿不都一样过?儿啊,平平安安才是年,你千万得听话,火车上人挤人,妈不放心……”

听着母亲殷殷的嘱托,看着握在手里的车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泪眼朦胧。这是一位慈母的心啊,她宁肯在新年的鞭炮声中默默地承受孤独,也不要儿女冒一丝风险,在她眼里,还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东西,那便是儿女的平安。

一张车票承载多少人的梦想

文/老A

有一年快结束了,奔波劳累了一年快回家了,心里还是有点激动,可是车票却成了好多在外打工人的一件难事,对于他们来说能买张车票顺利的到家是多么欣慰的事,可是年关已到一票难求啊。年年如此,农民工伤不起啊。

排队买票,电话订票,网上订票。可就是买不到一张通往温暖家的普通车票啊。多少人顶着冬天的严寒风雪,不分黑白昼夜的排队买票,看到这些不免让人有些伤感,难道铁道部每天能就不能多开几趟列车吗?中国的现行制度就很完美吗?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加入了回家购票的大队列,幸运的是我买到了,那些没有买到票的人呢?他们的年又该咋么过哩。所以又些人宁愿放弃全家团圆的幸福生活孤零零的在异乡漂泊着,因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他们忍受着,到过年的时候打个电话问送个祝福。在每个人的心理家永远是温暖的地方,也是时刻最牵挂的。

虽然是买到了回家的车票,可是心情依然沉闷,没有一丝的高兴。因为回家又要面对很多问题,亲情拷问爱情,不在相亲就在相亲路上。讨厌这样回家过年,可是没办法,该面对的还的去面对,现实依然是现实。爱情就像一趟列车错过了第一班,希望不要错过末班。

我们回家什么时候不在这样担心买不到车票,不在担心过年了回不了家,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国家的发展能够实现我们这些人的小小愿望

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

报销

文/何申

“报销”,早年在公职人员心里的概念,一般就是报差旅费,包括车船费、住宿费和出差补贴(从一天六毛开始)。前两项需要把各类票据都保存好,少一张都难受,跟丢钱是一样的。那时也有个别人投机取巧,外出捡公交车票,旁人很难弄清他坐过没有。

火车票钱多,更严格,得和出差路线严丝合缝。目的地是上海,冒出一张到青岛的,就得婉转问问,是地理没学好呀,还是上错车了?包括沿线有泰山,停下住一宿,那不光住宿费不能报,还得把路途时间扣出去,因为有途中补助。一般来讲,大家都很自觉,这部分绝不去报,报了丢人。至于景点门票,更不能报。

差旅补贴这一块对个人很重要,特别是经常出差的人,弄好了等于有一小笔额外收入。也有不节省的,上火车就进餐车享受一顿,那就亏大了。回家要是媳妇管得严,就得撒谎说被小偷偷了。媳妇说哪次出去都被偷,小偷也瞎眼,直接把你偷走得了!

车船住宿费与自己无关,该多少是多少。能省的只能在嘴上:路途上的吃,带烙饼、咸鸡蛋什么的,喝火车上的白开水。住下了,只吃招待所食堂,不下馆子。这样下来,还能买点当地土特产带回来。年轻人说你们这一代也太财迷了吧?其实不然,这么着对外出的人身体极有好处,也有利于办公事。一旦说把肚子吃坏了,肯定是遇见朋友吃请吃多了,没出息。

像我们在“地区”工作的,出机关就是下乡。一开始去了住县招待所,自己买饭票,没宴请一说。一块儿去几个人,都是各吃各的。你条件好吃肉菜,我节省吃素菜,很正常。后来情况有变,县里有人安排伙食,先在招待所大餐厅一角屏风里吃,后去雅间吃,再往后就直接进饭馆吃。这一吃就没法给钱了:一桌酒席多少钱,你给那仨瓜俩枣,顶不上一盘菜钱,给了,你是不想搭人家的交情?算啦,只能在公事上找补了,说你们建文化馆需要上级帮助,好吧,本来该给一万,再多给两千吧。当然,都是在政策允许之内。但基层接待得好,确实没亏吃。当小官顶多拨个万八千块的,赶上官再大些的,给个几十万块,在县里真解决问题。

因为到县里吃饭不花钱,后来我就不报差旅费了。至于外出,更花不着饭钱,就报车票,后边不填了。有人家连车票都管,那就什么都不填,省事。再后来,报销这一关就有点乱了。我回家写小说写字,偶尔被请去吃饭,真傻眼,饭菜拣最好的点,不怕贵,还上好烟,弄得我这不会抽烟的都想抽。我说这钱可怎么出呀?具体办事的说鸡不尿尿自有一套,从小金库出,从下属公司出,总之是有处报销。至于说花公款泡妞,听说过。有一次吃完饭说去泡泡,我要溜,人家说是泡脚。去了捏得生疼,出来都瘸了。

这两年情况大变,请吃饭也不少,但都是个人请,自己带酒,菜也点得理智,必有水煮豆腐青菜蘸酱。再加上有开车不喝酒的,一般个把钟头就散了。那天散得早,大伙到我的工作室聊天,写字。有一老兄,原先在工会俱乐部工作,抄起笔也写俩大字:“报销”。据说他原来挺有权的,专管报销车费,故这俩字写得很溜。特别是“报”字,学《人民日报》的“报”,毛体,签字一般写这一个字就管用。问他能报多少钱,他说:“五块,五块以上主任批。”

一张小小的车票

文/丁桦

只要是出行,一张小小的车票,就与你发生了关系。一张小小的车票很薄,薄得你可以从纸的背面,看到它的正面,甚至于看到票价看到日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一张小小的车票,它的面积很小,小到在我们的手上,真怕一不小心,就被一阵风刮跑,打乱了呼吸与行走的时间。一张小小的车票,一张与另一张不一样,不一样的是颜色,白色红色紫色青色,五颜六色,让我爱不释手。

生命当中,有多少个车站,从小站到大站,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要买多少张车票,每一张车票,就是一个人的脚印,轻的重的,深的浅的,长的短的,远的近的。

一张小小的车票,就是一个位置,这个位置让你找到依靠,因为有了依靠,坐着就不会太累。每一个回家的人,陌生的熟悉的,就在那不经意间,因为不愿意寂寞,彼此之间寒暄有了了解。

一张车票,一个身影。有多少亲情,就有多少来回,你的姓氏,不断使用。

一张小小的车票,见证你幸福的相聚,见证你心痛的离别。

幸福的相聚,可以握手,可以拥抱,无声胜有声。

心痛的离别,你的脚步踩在心尖上,一次心跳,一次颤动。

春运那点事

眼看着又快放寒假了,身边的同学们都火急火燎的忙着买火车票回家过年,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又是上网,又是打电话,又是直奔代售点、火车站,凡是他们觉着能弄到票的途径都一一试个遍,就差求助于票贩子了。话说回来,自从铁道部门实施了实名制售票后,票贩子在数量上确实与日剧减。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法总比麻烦多。票贩子终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依然活跃着各大火车站。离假期愈来愈近,同学们的心情也愈来愈急切。已经买到车票的喜上眉梢,还在为车票奋战的愁眉不展。

韩晓征的室友们也是此番情景,离放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就把回家的车票的事情搬到了日常讨论话题之内,可谓一日三小论,三日一大论。放假之前一整个月都在想着这事,无暇而顾其他。此间,在校园里的某些犄角旮旯里亲热的情侣明显减少,大概就是为了买票这事,没闲暇来谈恋爱了。恋爱都找不到时间了,期末考试更是早已被抛诸九霄云外了。韩晓征所在的宿舍有六个成员,其中两人是本地的,所以毋须为买票一事担忧,而另外两人也早早托别人通过团购车票而成功拿到车票。只有另外一个叫小黑的室友经过连续几天的鏖战,打电话、上网等,总之前面说到过的方法均亲历亲为了不只一次,终于某日早晨,在网上还剩最后一张票的时候被他成功抢购到,还是个无座的。但终归是买到了,小黑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笑颜逐开,朝室友们打出OK的手势。

此时此刻,韩晓征正躺在床上为他所读的小说陶醉着,浑然不知发生何事。小黑走到他床前,一手拿掉他看得正酣的小说,看了看书名,便叫道:“哇,《围城》,老韩,果然非同凡响啊,看的都是大师级别的作品啊,有前途。我自愧弗如。”

韩晓征抿了抿嘴,作古人语调:“哪里哪里,我本一介书生,只是百无聊赖,借以消遣一下心中的寂寞。”

“你看大家都为火车票忙前忙后,焦头烂额,你怎么这么淡定啊,还有闲情看小说?”小黑满腔疑问。

“不急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难道铁道部还能不让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回家过年?票肯定会有的,不用慌张。淡定淡定。”韩晓征慢条斯理,摆了摆眼镜。

“别扯淡了,是不是已经弄到票了?速速从实招来。”小黑急切的问道。

“他叔叔在这里,他当然不用慌了。”宿舍其他人大声答道。

小黑瞬即恍悟,似笑非笑用手指着老韩:“我差点把这茬给忘了,你有个可爱的叔叔在这里啊,难怪如此淡定啊。是不是把车票一事交付给你的叔叔了?”

韩晓征大笑道:“Yes.Absolutely right!今年我叔叔也要回老家,我们一起回去,所以关于买票一事我就不必操心了。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身份证、学生证一并给与我叔便可。”说完,又继续埋头啃起《围城》来。

“有个亲人在身边就是好啊,哎,你看我为了这张车票折腾了多久啊。”小黑叹气道,“我在票没买到之前真有炸掉铁道部的想法,哈哈。”

韩晓征见到小黑为了一张票奋斗了几天,最后还是在万能的因特网上搞定的。难免展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心里想到像他们这些大学生们能够通过网络订票买到票,但是成群的不懂电脑、不知网络为何物的农民工怎么办呢?他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深深为他们感到同情。别看韩晓征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文质彬彬,但他也是极富正义感,嫉恶如仇,经常在网上写一些东西,抨击社会的丑陋、不公,竭力为弱势群体发言,批判既得利者的腐败造作。当然,他不像某些人只说空话,不干实事。平日生活中,他也是积极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服务大众。就在前几天,他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人买火车票,凭着有铁道部门的熟人而强行插队,而且口中还念念有词:就是这么牛B。看完这则新闻后,韩晓征极其愤怒,半个小时内作出一篇气势磅礴的批判此事的文章,言辞甚是激烈。写完后还给室友看,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话说韩晓征他叔叔,名为韩冰,年纪不大,四十岁不到。在本市的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官职为一办公室主任。官倒不是很大,但是人缘颇丰。自有一套为人处世之道,吃喝嫖赌,能征善战,在单位被公认为“全能战士”。与单位的其他同事也相处得其乐融融,可谓有口皆碑。就在一天,韩冰动员整个办公室的同事为他订购火车票。连同韩冰和他侄子韩晓征,外加韩冰妻子以及他儿子四个人,一共要买四张票,韩冰要求买卧铺票,整个办公室的人员忙活了将近半天,一张票也没弄到。虽然他们也是打电话,也是上网,但毕竟他们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对网络不是很灵光,所以一个上午也没订到一张票。

韩冰心想这么规规矩矩的按照订票方式看来是买不到票了,即使买到了,那日期也是很靠后的。于是他就换了方式,这时他的人际关系派上用场了,由于他认识本市火车站的一些工作人员,便联系了他们,让他们给自己弄票。韩冰也觉得这事稳妥了,便无忧此事了。谁知世事难料,韩冰托的熟人最后只给他弄到两张卧铺票,这个熟人还跟韩冰大吐苦水,说今年不比从前了,买票都是完全公平、公开、公正的,手快有,手慢无。当然,所谓的完全公平那是忽悠大众百姓的。要知道,这个世界自从有了人类,就没再公平过。这个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合理。否则,这两张卧铺票又从何而来呢?事实是每年春运期间,列车都会腾出少部分卧铺车票预留给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他们要么自己用,要么把这些票给他们的亲戚或者熟人用。而这两张车票便是从市委宣传部弄过来的。听车站那熟人苦诉后,韩冰也觉得能弄到两张票已实属不易。而这天,正是韩晓征结束最后一门考试的日期。

当韩晓征知道此事后,内心很纠结。这么说自己不是要随叔叔一起走后门吗?自己一向是极其厌恶傍关系、走后门的人与事。前几天还在网上挥洒笔墨痛骂凭关系插队买票之事,而今自己又将做同样的事,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和骂完婊子开牌坊是一个道理。然而叔叔好不容易找人托关系,况且确实回家心切。韩晓征思索再三,终于咬牙下定决心,算了,就跟现实妥协这一次,绝无下例。

车票上显示的发车时间是第二天下午三点,四个人,两张票,怎么办呢?韩冰又想到了关系,想找熟人帮忙。如今迫在眉睫,只能找人,让熟人将没票的两人送上火车。只要上了火车,一切自然好办,不过是补票的问题。春运期间实行实名制售票,已经得到的那两张票是韩冰的妻子和他儿子两人的,而他和韩晓征两人没票。经过韩冰的一通电话,终于找到了熟人,是火车站的副站长。有了副站长这层关系,事情自然顺畅不少。但现在的秩序确实比原来要强许多,原来你只要认识车站的某个人,不管这个人的职位高低,只要穿着工作服,从进站口到到上火车这一段路程中,你手中无票那也是畅通无阻。现在虽有副站长带路,从车站外头进候车室这一段,没票也进不去。所幸还有两张票,所以韩冰的妻儿先走进去,然后他儿子从出站口把两张票递出来,韩冰和韩晓征再进去。进了候车室之后,一切便如预期般的顺利。四人在副站长的带领下,畅通无阻,进入了贵宾室,而后提前进入了上车之地。韩晓征和他叔叔手中无票也成功踏进那两张车票所显示的车厢。临别时,韩冰与这位副站长挥手致意。一会儿,列车便缓缓移动起来。

此时,韩晓征回顾着从车站外面到车上这一路的情景,又想起前几天写的那篇文章,越想心里越发不是滋味。那文此景,情何以堪。一缕夕阳透过车窗射过来,照在韩晓征毫无表情的脸上,此刻,他打开笔记本,迅速记下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拼命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该反思的。

三代人的火车票

文/韦良秀

春节,吹响了归家的讯号。无数游子星夜兼程、挈妇将雏,风尘仆仆奔向远方的家,为的就是享受那短暂而难得的团圆时刻。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神经,方寸之间,填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做了一辈子铁路工人的爷爷,对火车票有着极特殊的感情。爷爷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后,火车票是用硬纸做的。为了节约纸张,它的尺寸仅为57×25毫米,票面上还印有盲文。当初只有快、慢两种车,慢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座位也有软、硬之分,为了区别不同的位置,不同座位的火车票底纹采用了不同的颜色:软座车票为浅蓝色,硬座车票为浅红色。票上还印有车次、发车时间、发车地点和目的地等信息。

那时候的售票员很辛苦。每名售票员桌子上有两个全是小格子的盒子,一个装的是车票,一个装的是车次印章。乘客买票时,说明自己的目的地,售票员就从该目的地的那个格子里面拿出事先印好的到站、价格等信息的车票,盖上当天的日期和车次,乘客就可以拿着车票乘车了。

爷爷还意味深长地说,那时候没有“春运”之说,人也没这么挤。那时候的火车票没有什么防伪手段,但也没听说有假火车票出现。

在父亲的书房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由山东兖州开往北京的粉红色硬座火车票。票价是12元5角。相比爷爷那个时代的车票,父亲那时候的车票已经变成了软纸。面积也扩大成了110毫米×70毫米。父亲告诉我,那时候的“绿皮车”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过绿皮车也有绿皮车的好处,窗户是推拉的,挤不进去的人就从窗户上往里爬。但是,绿皮车封闭不好,夏天如闷罐,冬天似冰箱。尤其是“春运”,像逃荒,像打仗,但一回到家里,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充满回忆地说,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样的绿皮车了。那天,电视上出现了曾经熟悉的颜色,看到之后,整个人瞬间回到了几十年以前。

对于火车票,我这个80后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份理解。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现在的火车种类繁多,有空调快客,有动车,有高铁,不仅速度快捷,而且安全舒适。火车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甚至,我们都不需要拿着实物车票去乘车,仅凭一张身份证便可以解决。然而,在“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在太难买了,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不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回家,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愿,虽然会经历不少周折,但为了那一张通往家乡的火车票,我们累并快乐着。

一代又一代车票,一个又一个春节,一次又一次春运。无论火车票发生怎样的变化,永远变不了的,是我们对它的一份情感,是我们对故乡亲人的牵挂与眷恋。

秋凉了,让回家的车票温暖我的心

文/一滴水...

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这段话献给所有认识、帮助我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忙忙碌碌,还是抽空写文字,写自己的心情。仿佛文字已经成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写文字并不是为了得到些什么,只是情感深处,情不自禁。

这几年每到一座城市,每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总会写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写友情、写亲情、写爱情,甚至是写一座城市的繁华和凋零。生命苦中有甜,累中有喜。感觉自己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无时不刻有朋友们的祝福。

对生活、感情、亲情、爱情,不逃、不怨、不付出、无愧,这是真正的随缘。生命的真谛和生命的领悟真的需要一辈子的时光去解读。

我时常感慨我们陪父母的时间太少,我们不停忙工作,忙着赚钱,等回首时,父母已经渐渐的老去,白发如霜。此时此刻我仿佛又想到母亲的白发,那黑发里出现的银丝大部分因为我而染白的,只是那银丝再也没有办法褪色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自从和先生在一起后,好几年都没有陪父母过中秋。一家人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团聚,在一起过除夕,吃年夜饭话家常。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准备一大桌子好菜在门口等我们。吃饭时母亲不停的往我碗里加肉,我的碗每次堆成小山似的,心里突然好愧疚。原谅我,我的父亲、母亲,原谅我作为女儿的不孝,不能守在你们身边照顾你们。

忙碌一天回来,先生早已经做好了饭,屋子里飘散着幸福香气。我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额外放了一盘月饼,这个盘子?好熟悉的盘子?我突然想到了这个盘子是我家里那一堆盘子里其中一个,先生深知我心,居然偷偷带着。虽然是一个普通的青花瓷盘子,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却是家的味道,我捂住嘴,泪差点冲出来。

盘子里几个月饼被切成了几小块,摆放的特别精致。我兴奋的跑过去,轻轻的捧着那盘月饼,跟宝贝似的。我低头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边吃边看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有想打电话给妈妈的冲动,电话终究没有打过去。我吃的太急,差点咽着,先生连忙帮我拍背,让我吃慢些,说家里还有很多,慢慢吃。我的眼泪突然冲出眼眶,吃进去的月饼是什么馅的味道,根本没有感觉出来,只觉得甜在嘴里,苦在心间。我突然伏在先生的肩膀像个小孩子似的哭起来,我哭着说想家了。先生说我都几岁孩子的妈了,还长不大,总是那么的多愁善感,让我想家了就回家看看,看看父母,看看孩子。

先生在网上帮我订了一张回湖北的车票,他因为忙,走不开。所以我准备一个人回家,女儿三岁了,一直是妈妈帮忙带养。妈妈真的好伟大,含辛茹苦的带大了我,现在还要带我的女儿。这些年为了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创业,给父母的关心太少,给女儿的母爱太少。婆婆身体不好,有高血压、头晕、脑淤血的病症,不能帮我带孩子。我自己也没有时间,除了自己亲妈妈谁会这么义无反顾的去帮我照顾女儿。

记得那时候父母反对我和先生的婚事,千方百计的阻止我们在一起,执意要拆散我们。原因距离太远,语言无法沟通。先生和我不是一个省份的人,加上母亲也觉得我对先生根本不了解,觉得我多半因为报恩的元素要跟先生完婚,根本舍不得把我嫁到那么远。我太年轻,经历的少,对感情的事情根本没有经验和阅历,不会深思熟虑的去考虑太多因素,只觉得先生对我太好,不与他成婚会一辈子不安心。

说实话我也非常的矛盾,也许跟他在一起,一方面因为感情,一方面因为他助我完成学业后的感激。我丝毫没有考虑到父母的感受,现在想想自己何等的自私。

在我的坚持下,父亲和母亲好不容易才接受先生。我和先生在大门口跪了两天两夜,膝盖都肿了,我们用实际行动说服了父母。那晚先生暗暗的对天发誓要照顾我一辈子,一辈子给我幸福。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我和先生大概是这样了。

晚上还是忍不住打了电话给女儿,女儿在电话里说:“妈妈中秋节回来看我,非常的想你,记得给外公和外婆带礼物。”女儿才三岁说出这么贴心的话让我好感动,我的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我告诉女儿中秋节提前一个星期回家,女儿乐的整天把我挂嘴上念叨,小家伙懂事了,很感谢妈妈、爸爸对女儿的照顾。

父母的恩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的去回应和报答。因女儿提醒礼物的事情,我们上街恰好路过金店,我提议给妈妈买一对金耳环。和先生进去精挑细选,选了一对带花镶嵌宝石的耳环,价格不贵也还算合理。下午又去迪尚的服装商场给爸爸买了几件秋装,我打了快递公司的电话把衣服邮寄回了老家。

先生深知我心,居然把9月20号的票取了出来,看到车票我激动的哭了。先生说我是个傻瓜,哭的鼻涕和泪全部落在了车票上,小心模糊了字迹到时找不到座位,我开心的又哭又笑,用拳头锤他的胸口。

我想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身边的人和情,才会变的成熟。一辈子,就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重要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人越来越重要。

乡下一夜

文/油菜花

男友来自贫穷的乡下,听说,有乡下的亲戚朋友是很麻烦的……我知道,所谓的麻烦跟他的优秀比起来,不值一提,可心里面总有些疙疙瘩瘩的。恰好,这时回老家的他打来电话,邀请我去他家玩两天,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坐了近四个小时的车,我到达他家已是傍晚。我想象中的他们一家见到我时的亲热场面并没有出现。一位邻居大娘告诉我,男友的姐姐突然生病了,他们全家去看望她,今晚肯定赶不回来了。天色已晚,我只好在他家住下。

夜深了,我关紧所有的门才敢睡觉。一路奔波使我疲劳不堪,可害怕又使我胆战心惊得不敢睡去。就在我辗转反侧之际,忽听到外面窗户下响起说话声。

声音不大,轻声轻语的。我听到不是一个人在说话,而是几个人在闲聊。可以听出那几个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谈着田里的收成、今年的雨水等,有人还“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不知怎的,一向十分讨厌烟味的我,此时竟觉得烟味十分好闻,使我有一种平静的感觉,像小时候睡在父亲怀里一样。

伴着他们说话声的还有打蚊子的声音,远处是青蛙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叫,还有许多虫儿在鸣唱。

不久,我就安然睡去蒙咙中,我有些不以为然地想:乡村生活真是一点规律也没有,这么晚了,还在闲聊,可真是悠闲。

酣睡中,我被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男友和他爸妈加石料了,我忙问:“你姐姐的病好了吗?”

我看到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愣之下我明白了,他们这是在夸我懂事哩,因为我没有先向男友诉委屈,而是关心他人。然后我看到在窗户下面蹲着的邻居老大爷、老大娘站了起来,他们看上去很疲劳。

男友紧紧握住那些老人的手,满怀感激地说:“大爷大娘,辛苦你们了!”

我向男友投去疑惑的眼光,男友说:“怕你一个人睡沉害怕,大爷大娘们在这儿陪着你……”

常回家看老人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由于父亲早逝,他身为长子,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持望母亲。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印刷的。每次回去,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留给母亲。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每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再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一年才回一次家。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也渐渐地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一市之长。有一天晚上,家里打来电话,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只是短途,一个多小时以后,他见到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母亲与他见过面,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

整理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伟的樟森箱子里,翻出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沓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涌了出来,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志,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他的四室二厅的大房子里住一次。

回城时,他只带了那一沓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听,他说,多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你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心灵的风景

文/程绍海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名城罗滕堡,要想寻觅一件类如博物馆内收藏的平面艺术佳作,或露天而落、同文史故事相关的立体艺术珍品,恐非易事。然而,罗滕堡如此博得众人喜爱,几乎天天游客如织,称赞之声不绝,在于此座小城本身具有巨大的魅力,由各个局部组成的整体城貌就是一部可视觉、可触摸、可赏读的人文杰构。罗滕堡最着名的,当数虽屡经兵燹而犹保存完好的城墙以及其他建筑物。这些造型古朴、色泽斑驳的物质存在,能让人遥想并细品古老欧洲文化的情调与韵味。同时,我此次光顾罗滕堡,在饱览古城的外在风姿之余,还真实地体验了一下现代罗滕堡人发自内心的和善和友好。

罗滕堡城墙修筑于八九百年前,一眼望去仍然巍峨有致,墙体硬实坚固。抬高双腿登过一个个弯曲而上的台阶,到达用厚大石块砌成的城楼。城墙路面显得狭窄而又悠长、深邃,步行其上,身体左侧形状不一的垜口像各种面孔正在窥伺,墙壁镌有不同时间的纪念文字,不禁令人产生岁月倒流的感觉;而从身体右侧,则可以俯视城堡的市景,成片成片的绿树鲜花、静谧而幽雅的小径、烙上历史印记的老屋旧舍尽收眼底,又使人返回现实世界中来。

走下城墙,进入罗滕堡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另一景观。广场,是罗滕堡一处旅客云集、人声鼎沸的所在。穿越广场的街道两边 ,遍布德国等世界多国经营的商店、饭店、旅店,其中有亚洲国家如中国餐馆、日本工艺品店等。各家店铺前的商品、价目介绍,使用西、东方多种文字,以方便不同国别、操不同语言的来客。景点中有一吃点,一看点,动人味蕾,吸人眼球。吃点为烤猪肘店,罗滕堡的烤猪肘大名鼎鼎,品尝者无不啧啧称香。看点是有些店铺门首,立着等人高矮或高于真人的金属制卡通人物、历史人物。人们争先恐后与这等“广告人物”合影留念。

来罗滕堡前,听说罗滕堡人和气有礼,乐于助人。百闻不如一见。在罗滕堡城外停车场,车辆聚集,车位紧张,我和友人正寻思如何存车的时候,一位高个子的长者快步走到我们面前,把一张存车票送给我们。原来存车时间较长如一天的存车票,若提前离开,可把存车票转人继续使用。这样,我们就将车存好了。再想说话时,那位长者早已驾车远去。长者或许并非罗滕堡人,但事情发生在罗滕堡城下,令我的感激之情,径直倾注于这座城市及其居民身上。车放停当,急忙奔赴城墙,迎面涌来的罗滕堡人向我们微笑致意。本不相识,真挚的笑容使我对罗滕堡的亲切感又增加几分。刚同热情的路人擦肩而过,又见前方有一老妇人突然摔倒,身边的行人立即上前搀扶,不一会儿就围拢了一堆热心人,对老人嘘长问短,百般安慰。

我在登临城墙前,亲历了上述生活场景,虽然类似的情节未必在罗滕堡天天出现,但仅这一天的一幕幕,也表明罗滕堡人友善,果然名不虚传。我游罗滕堡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完整的城墙,不想在城墙脚下,先感受了罗滕堡人美好的心灵。罗滕堡人心灵形成的风景同样精彩,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畅游罗滕堡的收获愈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