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散文文章

2022/12/11经典文章

散文文章(精选20篇)

王晋文散文之涟漪

文/晋文

读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一入神心就静了,仿佛昄依佛门,上得九天,下可潜海,思接千古忘记今昔是何夕。芬芳了时光,心灵还有了憩息地。精彩的内容,享受语言的魅力;精湛的情节,品味生活的真谛。书无语,领会的是箴言,面前无人,恰似圣贤在身旁。看到动情处,心中浪涌波翻,掩卷后依旧涟漪阵阵

读书改变不了命运,但能教人勤于思考,多了沉淀,借助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升华思想。以人生阅历和现实环境,结合书中内容总能感悟一些什么,发现隐含的某种深义,从中受益。

一部《西游记》少时用眼阅读,只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几十年后的今天重读,用心欣赏,用心感悟。不单单喜欢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敢作敢为,一双火眼金睛辨真伪识善恶,力保唐僧的忠贞。也喜欢名不见经传、没有背景,不能呼风唤雨、不能上天入地的老猴子。

老猴子是小角色,论能力没有过人的本领,难以彰显自己,台上没有一席之地,也就不为形象束缚,不为名利所累,逍遥自在,不是神仙强过闲汉,无事幕后默默无闻,事来指点江山,胜似神仙指路。猴王初来世上,不甘平庸想轰轰烈烈一生,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是一个通背猿猴指点迷津,才有远离花果山,“漂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一段不平凡学艺历程。 学艺归来为保卫家园,猴王训练众猴苦于没有兵器,又是四个见过世面老猴站出来说出一番见解,才有猴王孙悟空傲来国界施法术显神威: 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变作千百个小猴搬动兵器的壮观场面,解决了燃眉之急。

喜欢老猴子平凡不平庸,熟悉身边环境,了解身边事,是一个有本事之人。本事不仅仅是技能,渊博的知识闪烁睿智光芒。正当猴王哀叹自己手中没有遂心如意兵器时,四老猴道: 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什么兵器却不称心。话不是绝对真理,却是箴言,梦想路上能走捷径,猴王不必远渡重洋,自己家里直达东海龙宫。从此一根如意金箍棒指天扫地,搅得天翻地覆。

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尾猴唤作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作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扎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根基稳固,猴王每次闯世界不如意回至花果山,但见旌旗闪烁、戈戟光辉,四健将率众猴在那演练武艺。喜欢老猴子年老有担当、能负责。没有冲锋陷阵闯天下建功立业的本领,一心一意把好关、守好业、看好家更需要能力。无论猴王孙悟空在外面混的怎么样,花果山都是坚强后盾,进退自如,没有后顾之忧。

老猴子太普通,头上没有光圈,只配轻描淡写,每每寥寥数笔,但是不绕过去。就像流星,会留下一闪而过的光芒。

人要有自知自明,年长不争勇,把自己的学识发挥到极致,将超凡脱俗,一样卓然与众人之上。既然不是栋梁之材,成为一片绿荫惠及别人,成就自己,同样彰显魅力。所以不要看轻自己,发挥所长,都是上天的骄子;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离开别人的支持帮助一样渺小。

普通不自卑,凭借见多识广的阅历经营好自己,不碌碌无为就好。平凡不可悲,以文化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有作为就好。手中一卷书,倾心品读,生活有意趣;仔细品赏,有滋味,口齿生香,熏陶灵魂,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做一个有文化底蕴厚重的人。纵然自己人小言轻,投身身茫茫人海,那一晕涟漪也是自己具备的能量。

重拾书本的悲喜

最近闲来无事,找同事借了两本诗集,想无趣的生活增添点乐趣。诗集的作者,叫做安意如,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可以说我之前从未听说的,再写她名字的时候,我还拿起了诗集确认下的。可能是我太久没有看书了,久的我自己都忘记了。

记得以前的我,还算是一个文艺小青年的,手里和包里还总放着一本薄薄的书籍。虽然只是一般普通的诗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散文,但是那种感觉还是很让人怀恋的。记得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也不看诗集和散文,只看侦查和悬疑,以及考古方面的书籍。可是因为她,一个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女子,我接触到了散文和诗集。而她如散文般的优雅自然,也让我深深的着迷、沦陷。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她我喜欢上了看散文,还是因为看了散文而喜欢上了她。可能正因为如此,我对她感情也是如此,到现在想起也都泛着淡淡的忧伤,连快乐的记忆也如此。我和她的感情,更明确的说是我对她的单恋,虽然没有什么撕心裂肺,但是确实实在在让我好好的心痛了一会。也让我慢慢的开始回避一些东西,不自然的由心而发的,改掉了很多习惯。不知道是因为她而远离此类书籍,还是因为这些文字中的那种淡淡忧伤,我见不得、看不了。即使是愉悦心情的文字,在我眼中也变得充盈着悲伤,很有一种悲从中生的感觉。慢慢的,我就不在看书了,送走了所有的书籍,留下一个只会傻笑的自己。慢慢的,我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绝欣赏别人的世界。

可是今天这个寒冷的夜晚,当我拿起这两本诗集,我心中有了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居然让我有了丝丝兴奋。慢慢的翻开书本的扉页,开始从第一行读起,默默的感受久违的感觉。诚然,这两本书的确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太过于柔情悲伤,看到是一个女子对古往今来或悲或喜的女子的点解。可是不知为何,明明是如此悲伤和哀怨的文字,确让我有了丝丝愉悦。

我真得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文字给我带来的愉悦,还如久别多年后重逢的喜悦。

岁月的彷徨

文/山叶

“以前你的苦是什么滋味,你的乐是什么状貌?你曾经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失败的谷底?你曾经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你曾为做错过什么而痛悔?为忽略了什么而失落?……”这是罗兰散文《为了这春天》中的一段小语。

二十年前,作为金城的一名过客,带着跳出农门的喜悦阅读这篇散文时,并不觉得生活有什么惆怅滋味;二十年后,作为县城的定居者,听着天籁之音纯音乐,翻开岁月的黄历品读这篇散文时,至感至深,热血沸腾的心扉与岁月拉伸的神经紧紧相扣,罗兰这位文学哲人在海天之外为我们提出了一连串的设问。的确,站在时代与人生的交汇点上,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自己是岁月的幸运儿。

日暮朝夕四时更,夜半鸡鸣不需惊,人生忧怨恨匆匆,红尘路上雨打萍。面对败寇成王的逻辑和物异人非的境界,人生又不免有些更多的赊欠。萍水相逢,有多少爱能在岁月易老情未了中演绎成缠绵肺腑的琴音;狭路相见,有多少恨能在岁月已逝剑未损中抒发为刻骨铭心的豪情;羔羊跪乳,有多少恩能在岁月染发母丝银中报答的至真至诚;杜鹃啼血,有多少怨能在郁郁而逝猿哀鸣中唤醒梦牵魂绕的醉翁。

人生如同一瓶没有品完的美酒,随着岁月的推移,越显得厚重绵柔。进入“不惑”之年,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自己似乎“大智若愚”,不惑其解。岁月的彷徨黯淡了生活的爱与恨,苦与乐,一切历历在目的往事曾因灵透的悟性如同含羞草一样躲进自己身躯里,更显得时光的阴沉,世俗的繁华与浮躁,我身临其境却置若罔闻。在春花烂漫,芳草遍地时,我以一枚柳絮的风姿,无奈地随波逐流,目睹云卷云舒,浸入泥土接受大地的恩赐;在烈日当空,寒蝉凄切时,我以一头耕牛的身躯,肩负拉犁,用坚毅的步履度量生命的旅程,用汗水心血体尝劳作的艰辛,用冬寒抱冰、炎夏握火的意志完成岁月的耕耘;在云淡风清、秋高气爽时,我以一只候鸟的本能,追逐时光流逝的脚步,接住季节传递的落叶,读懂叶脉的情思;在漫天飞雪,冰河成凌时,我以一条游鱼的习性,用睡眠的方式远离喧嚣的浮尘,泥沙作席,用犹存的余温安享生命的尊崇……

旧丝绸的味道

文/王祥夫

读桂桃的文章,往往让我想到年月弥久的旧丝绸,质感与花纹都在,却有着新丝绸没有的那种温婉和美丽。

认识桂桃已经有几十年,最早惊艳于她的新潮小说,其文字之讲究与妙好令人吃惊。如若她当年一直写下去,真不敢让人说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也许可与残雪争锋,但这也只是也许。总之,到后来她忽然停下了她的小说,给喜欢她的读者留下一些遗憾。小说虽然停下不再写,她的散文和随笔的写作却春风桃李般地开放起来。数量虽然不算多,却红红紫紫煞是好看醒目。桂桃的散文随笔,是心性的,或还可以再加上“诗性”这两个字。她的这些文字都很短,是千字短章或不足千字的小文,她笔下的散文与随笔取材都是随性的,身边琐事,片光零羽,都会被她拿来做文章材料,却一如妙手裁衣,刀尺所到,皆是地方。散文与随笔的写作最怕的是让人感觉到行文转折处有吃力的地方,而桂桃的散文随笔却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极好的收放自如。

桂桃深谙散文随笔写作之道,比如《葵花》这一篇,开头是这样:“秋风开始吹着的时候,一些葵花上市了。它们被从颈上割下,圆圆地躺在平板车上,运往城里,委身于街市的果蔬之间。它们终于谢落了它们的梦,过不了多少时日,那金黄的花边便委顿下去,绿的葵盘也渐黄渐枯了。”这样的开头,一如高手弹古琴,松松的开始,这里只一个松字便不容易。再如这一篇《那些年轻羞涩的日子》是记写人物的,开头是这样:“上中学的时候,有位教音乐的老师,中年,男性,忧郁的面庞,磁性的嗓音,讲纯正的普通话。指挥大家合唱的时候,右手会把卷起来的乐谱轻轻舞动,打着节拍,左臂每每横卧胸前,手指抚摩着上衣的一枚木头纽扣。婉转千回。眼睛深黑,探视着远处,总是这样略显忧伤的神态。小女生们歌声荡漾,穿越礼堂屋檐,覆盖干燥空气。心里是有一点湿润的黯然,似要分担老师莫名的伤。”以小说的底子来写散文,人物的情态几笔就出来,而且散文随笔写作最重要的情感也随之而来。

桂桃于日常生活之间隙中的写作,就像一个人在那里唱歌,是练唱性质的,是早晨起来,站在树下,忽然兴致来了唱几句的那个意思,不是唱一整段,是吊嗓子般地来一句,当然是她最喜欢的某一句,或再来某一句,所以是只重韵味,而并不苛责于“主题”或“思想”,唯如此,反而得散文之精髓,所以在情感上和文风上有“春兰秋菊不同时”的美,所以好看,最适宜没事拿起来随便翻看,枕上厕上,信为阅读良品。而如果把所有的文章放在一起总体看来,即如我前边所说,是旧丝绸温婉的质感,那种经过岁月风尘的美是无法替代的。纸上的蝴蝶不可能再“蝴蝶飞南园”般地转瞬不见,也不可能会忽然翩翩飞落在你的怀里,岁月那水般的流动,与纸上蝴蝶的凝然不动的美放在一起,我想,这就是桂桃的文字精魄。

幸福的因子

文/梦桃郑

每当从笔下写出一个个亲切的文字,一句句生动的文段,一篇篇具有美感的文章,我内心洋溢着一种美,感觉到一种舒畅,体会到一种柔情。对写作,对散文,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尝到一种鲜美的味道,值得我用一生品味。

白纸黑字,传达情感的工具。在心灵里,对文学,对散文,我感觉到一种姣美。一种静好随着笔端挥洒,一股热情随着笔尖飞扬,一种唯美随着心灵激荡。我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对生活经历加以提炼,加以感悟,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蓝天白云、星星月亮、花草树木等等进行描写。在写作中,我不时发现了美,认识了美,描写了美,甚至创造了美。

我用文笔抒情写意。我在创作中,用自然而优美的文字来写无止境的散文。对追求,我永不松懈;对书写,我持之以恒。我创造原汁原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我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创造“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情意。在散文里,我不只是堆砌词藻,不矫揉造作,用文字发展自己的文学创作,用自己的想象提升生活,尽力做到独到且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我的散文创作水平,不敢说已登大雅之堂,不敢说能陶冶性情,不敢说能净化灵魂。我的散文笔触尚处在起步之时,但对散文能用心思,能用真诚书写内心的真情实感。我尝试用多种形式,用丰富的内容,以情入理书写散文。我尽力对文字刻画入木三分,表达流连于笔端的觉悟。我以简约委婉,灵巧的双手来创造出有自己特点的散文,抒发爱情,写意友情,表现亲情,随着心意写出短小精悍的文句,写景,写人生,写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虽然我创作水平普普通通,但是我在散文的创作领域里执着耕耘。在浩如烟海的散文里,我站在岸边,用笔描绘,用心剪裁,时而心态平静,时而激情澎湃,悟出人生的许多道理,品尝生活的多姿多味,感觉人情冷暖的各种滋味。

在业余生活中,阅读着一篇篇具有灵性的散文,我爱不释手,我流连忘返。我用心与散文搭桥铺路,连通灵思的桥梁,在里边品试,在里面神游,在里面和文字交流与沟通。我也曾发现一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让它们在脑际闪光发亮,照耀着我的人生,为我指路,让我坦然,让我欣喜,也让我感动,甚至忧伤。每一份情感,每一个心灵的角落,每一次增加的信心,都让我对散文产生衷心的喜爱。真诚的投入,真挚的心意来品尝犀利独到的散文,画龙点睛的议论,欣赏散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写散文,是一种幸福的源泉,是一种幸福的因子。在散文里,在文学艺术里,我置身于里面,深深沉浸在里面,深深为散文优美的文笔所叹服,以至于无法自拔,用青春的激情表达自我,用敏感的文字言说感情。在现实,在梦里,在生活中,我用喜欢的散文展示自我,表达快乐的情思,表达形式多种多样的喜怒哀乐。

散文,亮在我的眼里,成为我坚持的追求;散文,陶冶我的情操,成为我渴望的牵挂;散文,醉在我的笔下,成为我幸福的感觉,是我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我一辈子不断攀登的高峰。

我的文学情缘

文/兰若

不知从何时起,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四年级时,爸爸给我订的《小学生作文报》,我被报上一个瑞士小孩的连载故事吸引,至今仍记得故事中那个瑞士小男孩是多么淘气和搞笑;或许是在14岁那年寒假,去三姑母家玩,无意中发现了大表哥有十几本世界名著,震撼惊喜之余,那个寒假我“贪婪”地读着,记得最深的就是《嘉莉妹妹》,这本书至今仍是我的最爱;或许是曾经那些年的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本本语法、文学作品赏鉴、写作等书看下来,我最终真正加入了文学爱好者的队伍。

文学体裁中,我痴迷过宋词,特别是每次品味《蒋勋说宋词》,蒋勋对宋词的见解,字字句句如春雨般滋润心田。我也曾爱慕过小说,废寝忘食地爱过,前苏联的、美国的、欧洲的,最崇拜的是福楼拜、莫泊桑和德莱塞,喜欢他们的冷静和深刻;中国的《红楼梦》是心头最好,张爱玲的也很不错,她的语言风格有《红楼梦》的影子,她的小说永远关乎人性,写得很深刻。然而我最终还是“醉倒”在散文这棵树下。说起散文,初中时,我根本就不曾关注过,记得语文老师说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言情散文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时听了只觉得头大,尤其是归有光的那篇《项脊轩志》,全文絮絮叨叨,如老妇般啰嗦,尽说些平淡无味的话,老师却说这是一篇著名散文,作者的写作手法达到了散文中的最高境界,朴实无华,在平淡中见真情,感人至深。还记得老师说这些的时候,我听得似懂非懂,半信半疑,而且从此对散文的印象除了漠然外,还感到畏惧,认为散文是最难写的文学体裁。

长大后,独在异乡,工作、成家、生子,起初几年,心理上一直以“异乡人”自居,感觉很孤寂,有时候心境也不澄明,先是疯狂地恋上了三毛,后来不经意间翻起林清玄的菩提,就慢慢地迷上了散文,其春风化雨般的文字,让人渐渐学会放下,而后席慕蓉、琼瑶、琦君、余光中更让人学着放松,尤其是琦君的散文,让人完全融入,也让我真正领略到散文的魅力,记事的、言情的、写景的,都是下笔从容、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触人心扉,思想淡然让人感觉恬静,尤其是她们散文中不声不响流露出对中国的山河之恋、故国之思,让人凄然。而今,我终于懂得了《项脊轩志》,也品到了散文的滋味。于无声处却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果说小说是夏天的暴雨,猛烈又刺激;诗歌是秋雨,绵绵而多情;那么散文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这样的春雨,却又滋润着心田,感受妙处时,不知今夕何夕。

散文下的心情

文/寒秋独语

喜欢那些唯美隽永的散文,已不是短时间的好奇,早就成为了日常的心情,成为了生活里的某种季节情愫,每每的捧在手中就会情不自禁的读出声来。

我以为生活就需要朗朗上口,就需要行走自如,就需要亲切可人,就需要娓娓道来,不乏诗情,不乏乐感,不乏优雅含蓄的私语情调,不乏那些个低吟浅唱的抒情韵味。

打打闹闹的喧嚣我不太敢恭维,尔虞我诈的争辩和掠夺更是强烈反感,兴许属于个性使然,就对散文别样钟情,无论有无故事情节,无论是大段还是小写都愿意慢慢的读上几句。

渐渐的走在生活中就学会了寻找,寻找散文的那些影子,寻找散文的那些字里行间,以及寻找的方式和手段,都会或多或少的赋予或借助一些散文的意愿。

还好都是自己的生活,不曾干预或惊扰到别人的感觉,只是在自己的步履中,只是在自己的举止和言谈间,听懂听不懂无人计较,好听不好听也没有遇到责怪和声讨。

当然,也有许多人不仅仅只是这样的说和做,还会直接写成大段大段的文字来着书立说,让我读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并在读和看中领略到更多散文的意境。

我以为自己必须要感激散文,感激那些喜欢散文的人,为散文赋予了生活的缕缕琴韵,越读越感到情深,越读越感到味浓,捧在手中就不愿放下,走在其中就不肯怠慢。

好心情自不用说,就是稍微沉闷一点的情绪都能被散文形散神不散所感化,连某些牢骚和抱怨都能抒情出善良,都能拟人出友好,都能让季节的轮回和更替彰显出自然的应有规律。

生活真的就是一篇大写的散文,仔细地读,慢慢的亲近,少不了诗情画意,少不了无限风光,少不了日子和岁月留给自己的情深意切,包括自己读写生活时的诗韵情绪。

久违了,我的挚爱

文/1131799829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你不曾知道,其实你一直荡漾在我的心海里,依偎在我不知疲倦的梦中,奔腾在我流动的热血里,深植与我的灵魂中,任谁都无法动摇我对你的情有独钟,挚爱真情。

忙碌的日子,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夜晚枕着你的名字,拥着你的温馨入眠,带着美好与惬意,轻轻地走进你的世界,我心灵的家园,徜徉在你海洋般的怀抱中,缠缠绵绵或忧忧怨怨,情思切切或爱恨交融,激情豪迈或柔肠百结,青山碧水,美景如画,深深的令我陶醉其中,一份痴心,一抹情怀,尽情的感受着你带给我一份心的愉悦,精神的乐土,休憩的港湾,心灵的世外桃源。

然,我却不能与你天天为伴,时时与你为舞,而你带给我的温馨时光,如梦如幻般的优美境界,真真切切的萦绕在我的心怀,挥之不去,更无法放下对你的痴恋。于此时思念在心间再次泛起,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时间,不得不执笔倾诉衷肠,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我真的好想你!想你,独坐海边,远离城市的喧嚣,世俗的纷扰,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静静的依偎在你的怀抱,任思绪飘飞,醉梦般聆听着心的独白。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或许喜欢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与你一见钟情,就这样痴恋于你文字的海洋中,沉醉于你如画的境界里,痴痴怨怨,婉约优美,如丝如缕的心意,诗意浪漫的情怀。爱你,把你深植与我的心灵深处,悄悄的为你抒写我的一己情怀,一帘幽梦,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生活里的五味杂陈,生命中的人生百态。我没有唐宋散文家的笔势雄健,风格独特,内涵深广以及精炼生动,耐人寻味,也没有当代散文家的从容与睿智,细致与考究,温厚与朴实,以及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可我就是喜欢这样静静的守望着你,守望着你的未来,我的梦想,耕耘着属于我唯一的快乐,守护着我的心灵家园,精神的乐土!

我喜欢你,喜欢你丰富的内涵,蕴含的博大精深。喜欢你优美的境界,奇思妙想。喜欢你似潺潺流水,鸟语花香,令人浮想联翩。喜欢你胸怀广阔,使人温馨如醉。你如一缕和熙的春风,融化我心底冰冷的温柔。你如夏日清凉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你如秋天的落英缤纷,满载我的思念,时时呢喃在我的耳畔,弥漫于我的心间。你如冬日的一缕暖阳,明媚我每个日出日落。

落寞的日子里,一抹心事,任泪水涟涟,与你相伴,一纸笔墨,任愁肠百结,倾诉与你。闲暇的日子中,一笔素笺,任思绪满盈,抒写着人生的感悟心得。我不在乎与你一起能飞得多高,我只想在我生命的余年里,与你相伴同行,珍惜与你相知的每时每刻。亲爱的!谅解我最近缺席的无奈,理解我迟到少去的问候,我的挚爱,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那些温馨美丽的时光,丰富了我的生活,愉悦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以及知识写作的提升。是你带我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交流的平台,如一面镜子,让我时刻能看到自己多方面的不足与瑕疵。同时,也令我感受到文友们的真挚和温暖。我的散文,我的挚爱,感谢有你,如一道彩虹将生活染饰得五彩斑斓。

久违了,散文,我的挚爱!

似乎很久,远了,静溢的夜,空气中弥漫着思念的味道,满屋积满了想你心事。独坐屏前,轻轻的走近你,看着你的名字,感受着你的气息,一缕芬芳溢满心间,一份感动回荡在心田。键盘声声,敲击着我对你的思念。只是因为在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有一天能与你长相伴,从此我开始孤单痴恋,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相遇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咸咸海的味

文/夏夜的橙橙菌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大海,是我故乡~大海啊大海~使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似乎,生长在海边的孩子都会自然而然的唱起这首歌,这首歌,伴随着我们的童年。

在书城闲逛的日子,偶然间发现一本书,白色的封面,一条蓝色的鲸大半身在封面,一条似掀起了巨大浪花的鱼尾在封底,用的是环境友好型纸张,小小的一本书,夹杂在众书之中。随手翻看着一本样书,厦门、涠洲岛、东屿……一座座小小的岛屿,耳边,似能听见涨潮时奔跑前进的哗哗的浪花声,“翻开这本书,你会闻到海的味道。咸涩微凉,是海水,还是被风吹凉的眼泪?”

很久,没见到以海为主题的文章或小说了,很干净,很沁凉。似能感受到海水的涌动。

这是一本献给母亲的书,作者曾在此书中提及:她曾告诉我她喜欢读我写的小说,并非我写的多好,只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我写的文字,就感觉我正坐在对面和她交谈。六篇散文,六篇小说。适合在夜深时阅读的文章,静静地,只听得潮水在涌动,是在涨潮?还是落潮?是窗外不远处的海潮声?还是内心翻涌的潮水?

像是日记体的散文,自己所闻、所见、所感,融于寥寥几字间,却包含了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欢笑,包含了许多想说而未曾与人诉说的话语,包含了渐渐长大,站立起来所见的视野。不论散文还是小说,总带有一丝海味,一丝哀愁,写了几篇关于同性恋的小说,虽说反对同性恋者,却也是第一次见到把同性恋写得那么美的,那么地……悲凉。

合上书,印象最深的仍是散文,不过两三页,却更令人感动。小说部分的前两篇很细腻,总透着一股冰蓝色的哀愁,时不时地似针刺着自己的泪腺。许是自己亲历过厦门的海吧,白天随着人流踏入公车,由着其兜兜转转地沿着环岛路缓缓而行,大海、游人、远处的岛礁。公车驶入大桥,夏日的阳光下,白色的大桥由这端沿着湛蓝的海伸向那端,海水迎着阳光,反射着粼粼波光,似有许多宝藏愿与人分享,捧至你眼前。行走在环岛路,行走在厦大,寻找情人谷,走过幽静的沥青路,无限的绿山,巨大的水库,沿山而建的游廊,三两人影正栖荫垂钓。

夜晚更是热闹,环岛路两旁的路灯起来迎接人们,曾厝垵的小巷交错拥挤,中山路的游人如织,西洋建筑沿路而立,不宽的道路曲折蜿蜒,房屋在目之所及似连为一体。鼓浪屿隔海而望,自有其一番天地。夜晚正涨潮,提着凉鞋踏入层层向前扑的浪花,感受着浪花夹带着泥沙的凉爽与自在,卸下一身疲惫;感受着一层又一层浪花褪去时携走的脚底的砂砾,仿佛要深陷沙滩,又仿佛将被浪花连同带入无尽的、在夜光下灰白的海面,夹带着泥沙。尽兴将归,公车无站立之处,迎着海风,在橙黄的灯光下,缓缓走回住处也自得其中。

所有的声音都会被海浪所淹没,所有的不安和小情绪都能被大海所包裹。

夏日赏荷

文/小如

夏日,是赏荷花的季节。

7月中旬出梅后,上海就算进入了盛夏。老公要找盛夏的题材,非荷花莫属。于是,和老公去了趟位于上海西北郊嘉定南翔的江南名园“古漪园”赏荷花。

我对摄影是外行,从来没兴趣做他的跟班和他一起外出拍照。新西兰我都没跟他去,为什么这次要和他去古漪园呢?说来难为情,对南翔的认识,我是只知道小笼包,不知道古漪园的。听说去的是南翔,我是冲着小笼包去的,不是冲着荷花去的。

网上有署名李盛仙的文言同名散文《夏日赏荷》如下: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很想知道李盛仙的来历。可是除了这篇散文,网上并没有他的个人资料。但仅凭文字判断,此人不会是清朝以前人。也许是民国时期人,也许现在还活着。因为我读文言文是要找翻译的,否则看不懂。而这个文言文除了把“余”改成“我”需要古文常识之外,读上去和白话文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因此,怕他是当代人,要告我侵权。所以,我就先把他的散文拿来闲扯一通,为的还是这个题目。其实,余以为这篇散文并不具有多大的文学价值,搞不懂怎么会上了百度词条?

好啦。现在我声明:本文标题不是原创,是剽窃自李盛仙的散文《夏日赏荷》。至于赏花照片嘛,我也不写文字了。因为李盛仙的文字也根本对不上号。

留白是一种境界

文/屈绍龙

宜居之地,是当今人们关注的话题。居城市,交通、噪声、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像道道绳索捆绑着你、束缚着你、包裹着你,让你得不到施展,像生活在一个囚笼,又好似活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盒子里。居乡村,已不是往日的山青水秀之地,无节制的开采,无节制的滥伐,无节制的毁田,山不再是绿色,水不再有声响。

偶尔,闲暇在门前凝望发呆,葱绿的麦苗上,早已蒙上一层细微的粉尘,逶迤连绵的凫山系,伏在地面,像一只难以飞翔的凫。看上去,是那样的疾首;看上去,是那样的痛心;看上去,是那样的撕肝裂肺。

山系日渐萎缩,像老人的血管,在干瘪,在枯萎,在缺少往日的弹性。

自从开通微信后,圈子里有几位好友,有的爱好书法,有的爱好绘画,他们的作品,时常在微信上更新,书法作品,风格迥异,绘画作品,色彩鲜艳。

好友秋寒,一位工笔画家。她的山水画,就像大地上山川秀水,房屋几舍,房檐高低有致;人物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仕女画,姿态各异,婀娜多姿;牡丹画,富贵吉祥,妙若仙子。在工作小憩之时,我凝视片刻,一种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激情,在不停地流动,仿佛看到山的绿,听到水的响,闻到人的语,嗅到花的香。

对于绘画,我是一个门外汉,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好者。她每有新作展示,我第一时间,欣赏、赞叹。

我,对于散文也是从一种喜爱开始,而今,到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程度。

从稚嫩的零星散文,到一点一点的零乱散文,到现如今的散文,走过一步又一步的流逝岁月。是喜爱,陪伴我一路走来,有哭,也有笑;有失败,也有成功;有过放弃,也有过不舍。磕磕绊绊,二十几年,有过艰难,也有过坎坷;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有过喜悦,也有过失望。

一路悲欢,有人鼓励,也有人嘲笑;有人鞭策,也有人讥讽;有人相信,也有人怀疑。而自己,是一个爱走黑路的人,在黑夜中摸索,在黑夜中寻找,在黑夜中探索一丝光亮,哪怕是一点点的微光,也不放弃,像田野间的蓝色磷火,我也没有害怕的感觉。

妻子睡下,儿子不在闹了的黑夜,一个人,静静地,在油灯下,爬格子。一种清贫,一种寂寞,一种悲伤,一种孤独,一种说不清的感受,溢满心中,溢满方格稿纸之上,我也曾无数次叩问自己,成功,在何方?成功,在何处?有过徘徊,也有过彷徨。

在乡村,坚守着这个阵地的人,似乎微乎其微,只有我在孤军奋战,曾经血流不止,也曾经泪水涟涟;曾经茶水不思,也曾经饭难下咽;曾经像个异类,也曾经像个神经病,在苦苦追寻。

当然,我如今依然是一个散文写作者,依然在追寻,依然在迷茫。人们常说世间有三个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高境界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深深感到,现如今,我依然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依然没有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多年来,我写散文,却不像我做事那样实实在在,而是,在多处文段中,含蓄行文,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给人留下一双想象的翅膀。

如我的散文《月光不锈》中开头就这样描写:“在冬日,月光显得格外皎洁,也显得格外明亮。树木在秋天时落光了头发,田野在秋天时失掉了青绿的衣裳,河流已经冰封,山丘冷得发黑。大雪飘飞的时候,他们都高兴了。树木的枝干白白胖胖,田野成了纯净的地毯,河水盖着被子偷偷地流动,山丘有神秘的盖头。在月的布光之下,每一片雪花的落地,都是一个音符,连同遥远犬吠,树木折枝,容器冻裂,合成一段深远的音乐。

古代的寺庙是一个容纳游子过客的驿站。大雪之日,这些漂泊的人们终于停下来,在一片雪光与月光的朦胧中,开始想念故乡和母亲,写一些伤感的诗歌,狂欢地饮酒,然后醉醺醺地将诗句题于壁上……”

对于散文的写作,我正如好友秋寒绘画那样投入,投入精力,投入情感,她曾对我说:“画起来就难以控制,画起来就要命。”她的话语,也道出我的心声,绘画,与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们都称之为艺术,当然也包括书法,同样也是艺术,同样要有张力,同样要有空间。

我在《月光不锈》临近结尾处,这样写道:“乡村像一个熟睡的孩子,在月光里安详地睡着,春天的月光下,乡村有萌动的梦;夏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成长的梦;秋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成熟的梦;冬日的月光下,乡村有温馨的梦。”

梦本身就是虚幻的,是飘渺的,是有想象空间的,是可以伸展的,而乡村的梦,在我的字里行间,显得有温度,又有热度,也有可信度,更有信任度。

显然,是我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正像好友秋寒留白一样,正因为她善于留白,她的画才能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其实,留白是一种境界。

生活,如散文

文/美妙印象

生活,如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言志,或写意。

前一阶段,什么也不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忙于工作和家务,疲于应付生活。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年龄,感觉未老先衰的特征很明显,心理疲惫、慵懒。于是,上班时完成任务后就想着回家,回到家还有女儿的学习需要烦心,很累得上床,连电视也不想看了。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人是最大的骗子。”这话是小孩说的,似乎在总结所有的大人行为,是这样吗?不说别人,就说自己,反思一下,也是,在孩子面前坐着,似乎自己真的很勤奋、敬业,其实懒惰、懈怠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叫孩子别看电视,临睡觉了还要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调台。想想很可笑,我虚伪地做着孩子的榜样,实不知孩子整天不知疲倦地学习时,还要责怪她怎么不知累,到晚上十点还不想睡觉?其实,孩子在做着我的榜样。这样的生活,感觉写得有点虚。

到了结婚纪念日,老公很愿意跟我探讨如何过得有意义。可是我却因为女儿的学习没心思想这些,“就这样过,正常上班,正常吃饭,不必费心思。”干干的话儿当然是打退了老公的积极性。于是,在该纪念的日子里,日子就平淡地过去了,没有鲜花,没有美味,没有了纪念的回味。现在想来,有点后悔,毕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且老公还喜滋滋告诉我:是水晶婚。我当时还回了他一句:“那你给我买水晶来。”其实水晶很容易买来,我会稀罕要?只不过是一个纪念品,而我错过了。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懂得什么叫浪漫,写出的散文有点平淡得没味了。

有点挂念大学时候的生活,跳舞、逛街、看电影、上晚自习,去扫雪,晨跑,一顿晚饭能吃三个肉包子。现在回忆起,想着如果放在今天,我还会去做吗?也曾经有过一年的回到大学再学习的机会,就再也没有这样美好的青春回忆了。内心有点失落。是的,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心已开始衰老。我的沉稳和一定的阅历阻挡了我的激情和浪漫,尽管内心还会时时涌出,只不过是心动而已。

记得去年有一部大片上映,我和老公很想到影院去看,就趁着女儿上学的时候,买了票进去。刚一进影院,就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因为四周走动的大都是年轻人。幸好影院里光线较暗,于是很仓促地找了位置坐下来,好像跟老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似的,到快要结束时,就催着老公赶快走,怕被熟人看见。很奇怪这样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出现,总以为年轻人的圈子我们已经不好再踏入了。于是,灰色的生活里没有了笑声,我甚至不知道我在什么时候肆无忌惮地大笑过,要有,也是矜持的,或者微微的。这样的散文,估计没人看了,孤芳自赏时也觉得自己活进了象牙塔里。

有时候也想我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会这样沉静在自己的生活里?

其实我还是那个我,单纯的生活,从学校到学校的命运,也决定了我的生活就是单调的,单纯的,一直到平淡无奇、波澜不惊。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散文,不精彩,但现实;不浪漫,但存在。

散文有许多种,我的只是其中一种,平淡而真实。

评龚舒琴:半地碎影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女作家更难,如果还要再加上一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既然已经从政却仍然执着于写作的女性,那是难上加难。女散文家龚舒琴就是这么个“难上加难”的女性。她曾在行政单位担负一定职务,但几十来年,硬是与文学不离不弃,创作不缀,最近更是拿出了她的散文精粹合集《半地碎影》(中国文联出版社)。细心品读,感觉篇篇皆为用心之作,有不少篇什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龚舒琴的散文叙事稳健扎实,既有那一份细腻的散文心性,又含着几分阳刚味道。可能与性格有关,生活的中龚舒琴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说话嗓门大,办事麻利痛快,让人很愿意与她打交道。当然,也许有人并不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许直来直去会得罪人,如今只有“绕来绕去”的人讨人喜欢,如果是女人再多一点女人味,那就不是一般的讨人喜欢了。自然女性写作者,通常人们看到的多是温婉的、安静的。也正因为龚女士并非如此,所以她的散文才有别具一格的气象。读她的散文你可以想象她的内心,感觉这是个不安于市俗生活而渴望探知更多的女性,那些点点滴滴的感悟可能不经意间就已然打动了你,使你觉得活在这世上的美好。

《半地碎影》中比较喜欢的是关于东乡的几篇,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亮明与作者的关系了:我的母亲与她的母亲均为东乡王巷人,亦为正经表姐妹,于是我与她,也算是表兄妹之类?怎么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与她确有血缘关系,而且我从她的脸上确切地看到了我母亲的模样,甚至还有人从我们彼此的脸上看出了彼此的相像,这实在是血缘关系的神奇所在。还有更为相像的,我们居然都同为写作者,这一点我不知该为彼此高兴还是惋惜,因为至少在我今天的意念中,一生为文,甚至有点不幸。作家的一生,除了清贫之外,仅仅留下了一堆文字,这多少让人有点落寞。如果

真有本事,干点什么不好呢?当然,欣慰也就在此:岁月无痕,而文字留存。龚女士、龚妹子的文字把我扯向遥远的过去,扯往那些与我俩东乡共同祖先有关的思绪,令人转瞬间陷入较为深沉的那一面。镇江东乡是一个大题目,我父母都是从那儿走出,童年在他们所说的那些故事和俚语中长大。我的一个长篇小说计划也计划了近二十年,总想着有一天能写出东乡曾经的波澜壮阔,不知未来是否有这笔力来完成此心愿。这一点龚女士先行了一步,她的散文中,已可嗅出东乡历史和文化的气息。至于散文集中《彼岸花开》、《鼎石山怀龚自珍》、《最后一抹温暖》等篇目,已显现出大散文的迹象,这的确是坚持的结果,也是才气逐渐洇扩壮大之必然。

《半地碎影》中游记类散文写得也很扎实,放得出去,收得回来,体现了作为散文作家的基本功力,具体到对景物的描写则准确生动,对游人心态的把握也很到位。如果直来直去真要提一点建议的话,我觉得龚女士的散文在格局和行文上还可以再洒脱些、自由些、放纵些,另外进一步磨炼语言的精准和韵味也是必要的。好在未来之路还长,龚舒琴女士成为散文大家的某一天,我将带酒去祝贺她。

午后的阳光……

文/关中赤子

天沉了几天脸,在六一儿童节前的这个午后,终于孩子般笑逐颜开。

我得承认我的心态不是很好。但是今天午后的阳光确实很好。

纷扰的世界,也许我的神经早已镶上了急功近利的金边,只知道关注怎样去赚钱怎样做生意了。今天我发现午后的阳光还是很灿烂的。

男人养家需要金钱,我知道我们现在还需要一点点金钱的,老婆的叮咛我没有忘记,我给儿子的承诺我没有忘记。我知道父母也都是快奔70的人了,妻子的现实感本来就没有错,她就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平平凡凡的女人。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看来妻子的要求并不为过。

生活需要钱,我的生活除了需要钱,现在还需要文字了。每天不写一点点东西,那就心里发慌。好在下班之余,还是有点时间可以用文字‘聊以自慰’的,所以便写了下来。

我其实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不适合写散文的。按理来说,这个年龄是该写写散文之类的,可是我知道自己心态不好,怕亵渎了散文的神圣,所以就在诗歌里寻找一点点‘养家糊口’的激情了。不是亵渎诗歌,是诗歌需要激情。我只有有了激情,才会按部就班地生活下去。

午后欣赏穆涛先生的作品,收获不少。平凹先生的画,印象里还是那句话刻在我的心中:平生有债都还遍,只欠梅花数行诗。

若能修到这种境界,我还是愿意写写散文的。

写给自己的一篇“自恋"散文

文/莫文泽

或许这是我最后一篇自恋散文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开始写有关于爱情之类的小说和散文、慢慢的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写出来的故事、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会真的走出来、人们都说时间距离可以让人忘记以前、我做到了、

[生活]

当自己在堕落中的时候那种感觉没有人能懂、不在让自己堕落、所以就在堕落中挣扎、死死的和寂寞孤独等等的作对、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在折腾了、原因很简单自己累了、想要一个人静下来休息、但时间不长、应为还有好长的路让自己去走、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慢了一个节拍提醒自己失败的距离就和自己进了一个节拍、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战场同样有很多角色、但不是你主宰、努力地去争取、去追求、争取让自己做上一个有着自己的主宰权。

[爱情]

在爱情中我挣扎过、翻天覆地的挣扎就是想让对方知道我有多爱她、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我对他的爱、呵呵呵、你们说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傻很傻、为了爱一个人、为了让对方知道我有多爱她我对她说过我要死在他面前、但最后为的是什么就是我想知道在他的心里我到底是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当然现在对我来说已近无所谓了。重不重要不是死来衡量的、是用你的心来衡量、闹也闹了、吵也吵了、到最后落下什么、呵呵呵什么都没有落下、反而自己呢、呵呵、真的觉得自己好可笑、好可笑、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犯贱、呵呵、不要脸、现在走出了那段时间、离开了那座伤城、我想我但愿我永远也不要回去、虽然在那座伤城里呆的时间不是太长、但自己的心里还是很内疚、应为哪里住着一个女孩子、他留守在哪里并不是说要等谁。而是她累了、不想四处奔波、想找一个地方静静的没有任何人打扰的把自己内心里的伤痛养好、现在他告诉我他有了男朋友、我很失落同时也为他感到幸福、失落的是我没有珍惜过。幸福的是他现在有了自己的爱情、所有的所有都与我无关、其实我也累了、比你们想象的还要累、我不知道我这样伪装还要多久、我羡慕、我开始羡慕下班后能有个女孩子给我电话、问我累不累、等等等等、但这些我只是自恋的想象、我要学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应为自己毕竟是一个人、没有人再会问你今天有么有按时吃饭。再也没有人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你赌气、再也没有人和你一起逛街、慢慢的自己的左手右手都开始插兜、慢慢的再也感觉不到你吻我抱我的感觉、慢慢的对爱情冷淡了、是我把自己的心门关起来了吗?我真的不懂、那谁。或许你也不懂吧。丹、

[心论]

我不爱去想爱情、不在去思念、也不在去打那些无聊的电话和废话的信息。很直接的就不用手机了、2011年这一年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也不会忘记那座伤城。这一年自己知道的太多的事。想通了太多事。悄悄的走进了散文和小说的时间。说是打发时间吧。其实也不是、是不想不自己的故事遗忘、所以换了个角色写了出来、用散文来总结了自己对爱情的解释、有时候我莫名的有一种想法就是找位女友、想法没有多大的强烈、只是有时候想想、但最后发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爱我自己我不想我我对我我的爱和别人分享。我现在怕对方痛。更怕自己痛、但也不代表我一辈子都不找女友、这样的生活只是暂时的。

[目标]

为自己的以后、和家里人的幸福、我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在东奔西跑、不在让爱情困惑、活出现实中的自己、以前的自己、用一个平常心来对待所有的困难、一条路、一颗心、走下去。就这样、和自己的思绪灵感说再见、散文小说的世界里真的不适合我、我文采不够格。写不出那华丽感人的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文/化佛刀客

去年底,韩小惠哭丧着个脸说:“散文创作的颓势,来了。”

看完我就泪奔了。作为千千万万散文爱好者之一,作为爱韩小惠的“亲们”之一,这真不是个好消息。小心脏有些受伤!

从2005年起我买作协创研部的散文年选,至今刚好十年。坚持下来真不容易。我感觉韩小惠对散文创作现状并不满意。她有时说“七八个星天外”,就是说散文好的太少了;有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说,还有几篇有点创意的;今年却说“遭遇又一次失望”,连文章标题都懒得了,一个“跋”字了之。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并不知道这种“王小二过年”的格局,经她一说,顿感秋风萧瑟,风雨凄凄。

我不认为“颓势”是近年才开始的,从苏轼就开始了。或者干脆说,子成就没有出现过散文的高峰时代。伟大的散文作品,需要语言大师、思想大师才能生成。像《赤壁赋》《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之类的伟大作品和作家,大概几百年才有一个吧。所以不必失望。有了以上两个条件,也未来必有伟大作品留下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林语堂等人,到现代余光中、余秋雨、史铁生等人,都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但都没有伟大的传世作品,至少我能背出来的篇章没有。原因呢?不清楚。伟大作品需要时间来淘洗,需要不同时期不同思想的人的认同,这一点太难了。新时期30年散文有过高峰吗?我在思考中。韩小惠说,没有出现过像“我与地坛”那样的经典作品,她用的是“经典”这个词。是的,没有。

我还顽固地认为,十年来没有什么经典散文。但也不必气馁,小名家的小精品还是如群星璀璨,足以满足如我这样的没吃过多少好东西的人。至于有的年头好一点,有的年头差一点,完全是正常的。这正如农民种的“雷响田”,雨水好的年头多收点,干旱的年头少收点。不必计较——淡定。

近年关于散文的理论问题,也争吵不休。甚至说,散文“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没有章法”,是吗?我在思考中。“形散神聚”之说,是60年代提出来的,并进入中学教材,至今未变。它影响了多少啊,我们自觉不自学地用它来指导阅读和写作。我个人认同这个观点。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写好散文吗?不是吧。可以继续争论,使之完备。这个可以有。但不能把它说成是没有经典散文的原罪。

颓势的原因,韩小惠也说得很清楚,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我感觉到,和政治靠得太近,和时代热点挨得太近,怕就难有伟大作品甚至难有经典作品了。经典作品需要对社会、人生作哲学的思考。还要文质兼美。所以不可能随时产生。

我读韩小惠的“年选”十年,也只挑着读。先读她推荐的,然后再读其它,我认为好的再读一读。也有很多都没有读过,太浪费了。感觉这个“年选”,太考虑时政因素了。有的散文,读起来不顺畅,语言没有那种荡气回肠,令人齿颊生香之感,思想也没有很高的普世价值,尽管它们是很优秀的。

所以,“柳暗花明”那一天会来的。现在唯有等待,唯有坚守、坚守、坚守!

读散文打发寂寞空虚

文/苏冠生

每个人都会有陷于一段寂寞空虚的时候,此时的人们往往显得很无奈、惆怅、彷徨,甚至沉沦犹如一个年华垂暮的老人一般,精神萎靡,郁郁寡欢,诸如此类的人群会选择酗酒、K歌、打牌、赌博、吸毒等等,不能自拔,敢于堕落。今年春节就有耳闻好几起因为过度醉酒撒手人寰,乐极生悲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演了一幕幕人间不应该有的悲剧,撇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孩子,撇下无助的妻子,留下的只有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悲伤。

而我,不善言谈,不爱交际,也经常遭遇寂寞空虚的日子。我则喜欢独处一隅,把自己封闭起来,静静地手捧一本散文集,让自己的思绪任意倘佯在那浩瀚无边的书海之中,那脍炙人口的佳作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款款走来,心烦意乱的我,马上觉得豁然开朗了,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情跃然纸上了,顿时心情好了许多。或者当读到某篇散文的一些章节时,联想到平时想不明白的道理,又有了茅塞顿开的意外收获。长此以往,不亦乐乎!

五千年泱泱中华文化,风霜雪雨中沉淀的精髓,如琼浆玉液,闻之,清香扑鼻,品之,甘冽欲醉。读累了,合上书本,眯上双眼,小憩一会。看,那空灵的笔调中,有文人的忧伤,有君臣的惆怅,有仕女的哀怨,有贫民的苦痛,依稀浮现,跌宕起伏。其间,有天地的博大,有岁月的煎熬;有怀才不遇的愤恨,有国破家亡的感慨;有古色古香的神韵,有青春现代的朝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慢慢品味,如沐三月春风,如坐轻舟荡漾,此时此刻脑海中竟然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物我无间,天地自在。

借用一位诗人的话: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同坐在微风和熙的三月阳光下,暖暖的感觉从心间慢慢荡开,笑弯了嘴角,温柔了双眸。读一篇好的散文,如炎炎的夏日收到了一份凉爽,触手冰凉,却能让清爽在唇齿间回荡,仿佛那如火的骄阳已经藏匿了它的光芒。读一篇好的散文,如秋日里走在落叶缤纷的大街上,虽然看似凄凉,却有着难以言喻的诗意,让我们轻快了步伐,美丽了心情。

我觉得读散文以打发寂寞空虚的时光,犹如面对躁动在母腹中即将临盆的胎儿一般,充满无限生机,无限希望;又如遇见一位许久不见的挚友,为你奉上满腹经纶,为你带来开心快乐,与你分享那经典文化带来如痴如醉般的乐趣。靠近它,你会忘却白日里琐碎的烦恼,沉溺于这片刻的宁谧,还心情一片晴朗。靠近它,你会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脱胎换骨,思想得到了升华,还心灵一片净土。

之前读散文,改变了我许许多多。我将一如既往恣意地欣赏着这片美丽的景色,一路轻松愉悦地走下去,我坚信,如此这般,我的精神将会更加富有,我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深秋的一天

文/木棉花

心情欢呼雀语的,像是迎春爆蕊,竟难得沉下来写点儿东西。这一天,真是过得美美的。

上午,和老公一起去某单位办事。去的早了些,原本百无聊赖,却发现对面就是护城河的老东门段。好久没去那里了,便拉了老公一起走走。

已是深秋了,这个上午却出奇的暖和。阳光很淡,没有风。顺着河边的木制栈道走着,想起了青岛的那片沿海栈道。城市里的秋天,素来来得要晚一些。护城河两边,还是碧水荡漾,杨柳依依。人工的大风车与亭子依河而立,平添几分画作的色彩。有几位闲适的老人在拉二胡,咿咿呀呀,唱着的是人间悲欢么?是工作日,又是上班的时间段,难能遇见几个年轻人。不远处喧嚣的柏油路上,是堵成了长龙的私家车。隐约,还能听见公交车报站的声音。可是这里,却又这么一隅,宁静、温柔、与世无争。一直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心情没有因等待而多一点儿烦躁,反而莫名地好,觉得这个上午的遇见,甚美。

下午在单位上班,受到样刊,一篇散文发表了。每年都会写很多题材的文章,包括讲话稿、经验材料、科研等,可是,唯有散文,仍动我心。说起这篇散文,其实是几个月以前了吧。女儿的幼儿园开展征文活动,时间紧迫,便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顺手写了一篇。后来,想着好不容易写的,也别浪费了,就投稿了。感觉一定会发表,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吧。开心得不得了。有朋友建议回家读给女儿听,我却想着,写的有关她的文章,样刊我都会放在书架上,等到她上了小学,初中,等到她接触作文与阅读,她自己一定会读到的。

今天是21号,女儿四周岁十一个月了。也就是说,丫丫期盼着的生日,进入了最后30天的倒计时了。而我,也要认真地考虑一些,怎么为女儿庆祝这个五周岁生日啦。

今晚,有位姐姐请客聚餐,有那么多阿姨陪伴,有小哥哥一起玩,想来女儿的这个夜晚,会很开心的。你开心,我便觉得幸福。

素影流年,岁月沉香

文/肖娴

在这个快餐式的微阅读时代,各类体裁的文学创作,早已被网络时代的洪流,冲刷到了社会的边缘。文学仅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或寂寥之时打发时间的一种工具。于是,许多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人沉寂了,又变换着另一种姿势去追赶经济的潮头。但还有一些人却一直坚守在文学,这一片圣神的土地上,虔诚地用文字的犁铧,耕耘着心中的这一亩二分地。王新瑛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坚守者。她将自己对生活、人生、生命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诉诸笔端,在这个无雪的冬天里,又为我们捧出了她的第三本散文集《素影流年》。一如这本书素净雅洁的封面,在我所在的这个文学圈里,落下了第一场让人感慨而又欣喜的雪。

这本文集共分四个小辑,收录了王新瑛近两年来创作的六十三篇散文。无论是叙事追忆、借景抒情、还是在异国他乡旅途中的感怀,较之于她前期出版的那两本散文集,从抒写的娴熟到所写篇章思想的深度上,都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收录在第一辑记忆乡愁中的《生活的琴弦》,是以陇南山区的农村,在春节来临之前制作手工挂面的场景,为整篇文章的切入点,写出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包含在一把挂面里质朴的乡俗、浓浓的乡情。以及她在孩提时代,父亲做挂面时的那份身与心的投入。王新瑛这样写道:“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也被一把把、一根根挂面连接起来。这样的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得以围着炉火嘘长问短,问候老人,闲聊收成,或者议论一年中家里是否添家进口,是否养了牲畜,是否盖了新房……”。在作家细腻而又质朴的描写中,陇南特定地域中的乡俗、民情、文化,便在乡村浓浓的年味里呈现出了它特有的祥和与温馨。这其实已经不是平常的走亲戚串门子,而是村与村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欢会。写到这里王新瑛又笔锋一转,回忆起了父亲在每年的腊月里,做挂面的情景:“等面揉得既劲道又软硬适中时,给和好的面盖上厚厚的棉被,这种发酵的过程就叫醒面。同常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擦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坐下来煮上一罐茶,一边烤火,一边喝茶抽烟。”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会心而笑。当父亲细心地作完做挂面的这些前期工作后,开始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抽烟时,一个农人的生活智慧、对小日子所感到的、一如他喝的那罐茶一样的滋润,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做挂面在我们陇南山区,称得上是一门乡村手艺,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们常常会在一所农村人家的小院里,看到宛若琴弦的挂面,但是这种乡村手艺却在现今的农村正在慢慢地失传,但这篇《生活的琴弦》,却给读者带来了艰辛岁月里,生命的另一种回甘。《摘瓢子》同样是一篇乡村特有的美好物事,但它不同于劳作,在王新瑛的笔下,农村夏日的山野其实是孩子的伊甸园,在山野里摘瓢子成了农村孩子放羊、扯猪草时放飞飞心情的又一种娱乐方式:“那密密麻麻簇生着瓢子的山坡,成了孩子们的伊甸园。大家先是边摘边吃,吃饱了,顺手摘一片荷包叶,两头对折,用一节蒿杆儿固定两片叶子,就形成一个杯状的容器,一手掌着荷包叶,一手摘瓢子,很快荷包叶装满了,把荷包叶里的瓢子倒入篮子,再继续采摘,小伙伴们像展开比赛一般,谁都不服输。”多么美好而又富有野趣的童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乡村的孩子是正真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就像随意地徜徉在山坡上的小马驹,这种粗放式的童年生活,使乡村的孩子正真体验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王新瑛并没有把她手中的笔停留在,对乡村童年美好的回忆里,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就在人们满心欢喜地晃着日益发福的身体去减肥、去锻炼时,哪些属于大自然的孩子们,正在忍受这扒皮抽经的疼痛,或许,它们的家庭还来不及繁衍生息,就已悄悄走向了消亡。”看到这里我不觉心中一疼,是的,若干年后我们的生态却在遭受着人为的破坏,摘瓢子、吃圈圈馍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已经退到了时代的另一个角落。就像她所写道的成了“生命中的精神呓语”。随着作家的笔触我们好像听到了大自然,疼痛的呻吟,也由此使我们滋生出了对大自然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保护自然的忧患意识。

除了这些富有深意的叙事追忆文章,王新瑛还善于用她灵动的文笔去扑捉,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其实却能让人心生静气、引发共鸣、产生哲思的那些美好或无奈的场面。《茶缘》是收录在本书的第二辑,素日闲笔里的一篇散文。王新瑛先写父亲喝茶,再写自己由于参加工作后,因为认识了几个懂茶道的朋友,蹭朋友茶的机会多了,自己开始对茶也略知一二。一次去异地看一个朋友,五个朋友聚在一起喝茶的场景:“淡淡的茶香萦绕在房间里,有人扯起什么话题,也不急着回答,偶尔想起了,便不紧不慢地回应一句。时光仿佛凝固在那一束斜进来的阳光中,用两指尖衔起一盅茶,轻轻抿、慢慢饮,便觉满嘴生香,全身上下筋络通畅……”在现代人忙碌而又紧张的生活间隙,一杯茶使时光突然慢了下来。岁月如幕,心中的浮躁、尘世的欲望,也犹如渐渐落入杯底茶叶,沉到了心灵的某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充盈在心头的那份宁静。王新瑛笔下这篇看似信手拈来的《茶缘》,却让我们品出了时光的禅味、生活的静美。《寻找春天》也是一篇非常娴熟的、描写在季节的变换中去寻找春景的一篇散文。几年前王新瑛在金城有过一段时间的栖居,金城的春天是迟到的,但是迟到的春天却总是无法阻挡寻春的脚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王新瑛和朋友来到滨河北路的河边,想在这里寻到金城最早的春色,然而下了车后却发现,河滩的杂草像患了皮肤病一样,心中怀带着的那一丝美好的渴望,突然就被眼前的苍凉击碎了。然而在她曲折迂回的文字里我们却读出春天的柳暗花明:“然而,当我无意中转身时,突然看见一坨烧黑的草丛中有星星点点的浅绿,我飞快地走近了蹲下来仔细观察,原来是一丛新生的马莲。那娇嫩的新芽在烧焦的母本中刚刚探出头来,玉色的翠芽带着出生的羞涩,似乎想再探探头。但仿佛又害怕耳边呼呼的风声。”在王新瑛,细腻从容的抒写中,一段用她独到的文笔刻画出的不经意的一点悬念,使春之希望虽然星星点点,却给我们带来春天的安慰。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她散文抒写中,细节勾画中不容忽视的深厚功力。

在我近几年对王新瑛散文的阅读经验里,她的叙事写物散文和风景游记散文,皆有独到之处,都能让人体察出在她文字的不断成熟中,她散文中的思想性也上升到了一个不可小窥的高度。第四辑浮光掠影里,共收录了王新瑛的八篇游记散文。王新瑛除了是一个文学的坚守者,她还是一个勤奋的摄影人,近几年她除过寻访祖国的山山水水,她的脚步还曾跨出过国门,收录在这辑中的最后一篇散文《西欧日记》是她游历罗马、米兰,等国家的所见所闻,像她的许多游记散文一样,她没有把她的笔墨的重点放在,异国他乡那些美丽的风景、神奇的建筑上,而是以她扎实的历史知识、敏锐的思维、以把她来自另一个国度里生命个体,深重的忧思也写进了这篇厚实的散文中。

王国维在《人间话语》里说到:“散文易学而难工”。一篇好的散文,除了文字的流利、抒写的娴熟、细节的细腻外,一个作家的思想深度、对生命体悟程度的高低,是决定一篇好散文的真实的标杆。正因为王新瑛的这本《素影流年》里有着这些散文最根本的元素,所以我们才能从她的这本集子里,读出了她文字所带来的精微和奇妙。素影流年、岁月沉香,正因为这样她的散文之路才走得如此的宽阔与从容。

散文是尘土里开出的花

文/武志强

生活是这样艰难沉重,这样现实,这样无奈,这样平凡,美好愿望的破灭常常就让人心灰意冷。我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负担,必须这样每天劳作才能生活下去,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每天都要艰难的为生存而拉着纤绳,这是个人逃离不了的宿命。

尘土是不起眼的,是要被无数的脚步所践踏的,一旦沦落为尘,也就只有这样的运命,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尘土,默默无闻,受尽人世间的欺凌屈辱,被生活无情践踏,却又无能抗争,只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难道生活就是这样的令人绝望吗?难道生活就再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吗?而我个人的出路又在哪里?我因此常常望着天空发呆,不知道未来究竟是在哪里,内心有无奈,更有不甘心,不屈服,难道未来就是这样一步三尺之外的令人灰心失望吗?难道就这样平庸的度过一生吗?难道走过这一生不为世界留下一点什么吗?难道经历了这么多的人生磨难和坎坎坷坷就这样平淡的过去吗?难道就不能让自己平庸的生命开出一些花和结出一些果实吗?哪怕是些不起眼的野花,哪怕是些并不甘美的果实。我这样想,这样思考,我是应该为自己弄清生命是什么了,不能白白的就把生命当作一次空空的过场,应该留下点什么。

这个时候,就在你看不到任何一点希望和可能的时候,散文出来了,散文成为那些命运中不起眼的尘土里看出的花朵,是一些可爱的花,你也可以看作是一簇簇野花,但是它美丽快乐,在微风中摇曳,在阳光中微笑,给你生命的希望和光明,给你心灵的温暖和幸福。

所以,要感谢散文,给我生命的暖和爱,也要感谢尘土,感谢这尘土一样的人世,让我能够看到这些尘土里看出的花,出自我手,流着我的火热的情感,是心灵滴血的结果,是我对世界的渴求和呼唤,是我对命运不甘心的一种抗争。

热爱散文,热爱散文写作,其实就是热爱我自己,热爱我所局促的生活一隅,热爱我卑微不足道的生命,热爱我平凡的一生。我在这里进行着微弱的抗争,完成自己生命的舞蹈。生命就是一场不懈燃烧的过程,而这个燃烧的过程就几乎是全部呈现在我的散文写作里了。

最后,要感谢命运,感谢命运有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尘土,有这样灰烬一般的散文,这里聚集了我全部对生命和生活的爱,聚集了我的灵魂和精神的精华。是散文使我成为这样子的,我因此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着这些美丽朴素的花,拥有着这样由花朵所簇拥和所装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