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日常文章

2022/12/08经典文章

日常文章(精选6篇)

井塘古意

文/王月鹏

井塘是一个村落。村南三座山,村北一座山,山并不高,一条东西走向的路从村子穿过。

在井塘,有井,有塘,还有小河。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在这里都以日常的方式呈现。遥想当年,村人最初落户这里,开荒立宅,度势而居。他们固泉作井,累石为塘,在河上架起小桥,并且编织了一个吉祥的故事,说这桥是当年衡王嫁女时所建,故名仪凤桥。如今,大大小小的山石裸在河道里,河边的那口老井依然有水,越发显得幽深。我站在井边,听村人讲述关于村子的各种传说,真实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这口井。环绕井岩的,是深深浅浅的十八道绳痕,最深的足有七八厘米,是拔水时绳索摩擦所致,让人想到日常的力量,笨拙的力量,缓慢的力量。天还没亮,村人就陆续提桶过来打水了,他们站在井边,抽烟,闲聊,抬头四面皆山,低头看到的就是这口老井。山里的一草一木都已熟稔于心,自然不必多言,村人常聊的,大多是关于山外的话题。一些故事,一些想象,水一样哗啦啦地响。午后,妇女在河边洗衣,孩子们则光着屁股在河里嬉戏玩耍,整个山村越发生动起来;待到暮色降临,炊烟升起,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安静了。

这是若干年前的生活,简单,心安,他们过了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无论村子经历了什么,丰收还是歉收,这口老井从未干涸,就像生活无论遭遇什么磨难,终将继续下去。这口老井之于井塘村,既是日常所需,也超越了功能意义的日常所需。围绕这口井,该有多少故事发生,有多少故事被讲述,被想象以及被遗忘。

村子里的树,以古槐、古柏、皂角树居多,梯田上更多种植了蜜桃和山楂树。在村街的拐弯处,我看到一棵古槐,几乎是长在石头上,裸露的树根将石头包裹起来。村里的人称这棵树为“子孙槐”,据说是自生自长的,明朝曾被村人砍伐了盖房子,后来又生出了小树,如今小树也已变成老树。我们路经这棵树的时候,树下坐着一个老人,她看着我们,表情淡然。

房屋都是石头垒砌的。村子处在山的怀抱里,四处皆是石头,村人天天与石头相处,拥有雕刻技艺也就不足为奇,他们雕刻的石兽、石鼓和石磨,至今在村里随处可见;一般的垒墙盖屋,不必花钱请人,邻里之间搭个手,帮个忙,就可盖起房子。在井塘村,我看见一个石碾,看见一个稚童在试着推碾子,看见稚童的父母在旁边弯腰拍照。曾经沉重的碾子,如今在游人眼里变成了轻松的道具。村里建有一处戏台,是沿河砌石,且与平地相连而成的。戏台前面即是井与塘,周边有一小片的开阔地,是看戏的空间。每逢年节和庙会,这里锣鼓喧天,好戏连台;在平常的日子里,戏台是沉默的。我们去井塘的那天,在一处古院落里,听到了几位老人现场表演的井塘小调,词是自编的,动作是自导的,她们的表情里有一份自足,声调平淡,朴拙,一点也不高昂,却深深打动了我和同行的朋友们。

我不以为这是所谓的世外桃源。这里有最真实的生活,有烟火的气息。在这里,时光是慢的,心态也是慢的,适合静静地走,静静地看,静静地回忆。这里也有商业气息,但是它们不喧哗,不浓烈,若有若无,恰到好处。这样的场景,勾起了我关于故乡的久违记忆。这份记忆,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虚幻的想象,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现实。它们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存在于我的童年,存在于我的故乡,以及关于童年和故乡的记忆之中。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在井塘,邂逅一些似曾相识的村景,我想起了童年,想起那段珍藏心底的遥远时光。

守校狗日常

文/施小鹊

昨夜给自己定了一个详备的十一假期to do lists和schedule。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在纸上真是特别让人有安全感啊,那些灵光一闪的想法可以被捕捉而不是让它们都?随时间飞逝得无影无踪。

早上6点的闹钟,照例还是关了闹钟后又眯了一小会儿嘿嘿,出门锻炼已是将近7点,和计划上的时间安排有了出入,以至于后来的行程也一直推迟(就是拖延和懒)?

许久未晨练了,因为近日晚上活动都很多,并且个人习惯了深夜给自己一些个人时间和空间,1、2点睡觉?已成为日常。心想着,在这一周放假期间能够把健康早睡早起的生物钟调回来。不然,我愈发地感觉这身子骨招架不住高强度的日子。身处异乡,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是重中之重的事儿。

七日的假期,带走了学校大半的人,操场很冷清。学生占少数,却是附近的小区居民居多,?有戴着耳机放声歌唱并且完全不在调上的大妈,有常盯着我看让我瘆的慌的大叔,也有青春活力辣妈带着儿子大清早地来你追我赶。身为东道主的我以及其他的学姐学长们,反而显得有些突兀和违和。我简单地拉伸和快走了几圈儿就屈服于饥饿的挟持,出了操场去东门儿买早餐。

老台门,俩牛肉粉丝包,俩包菜香菇包,一杯原味豆浆。其实我不喜欢这儿包子的味道,没有温州包子好吃,觉着这儿的包子只是咸淡正好罢了,没有什么突出得能让人留恋。想起温州家中常购买包子的早餐店那里的包子,每个不同味道的包子都带着咸鲜,让人欲罢不能。顿时有点儿想回家吃包咂,那时候早晨一家人大多吃着热乎刚出炉的包菜香菇包,偶尔我换口味吃叉烧包等或者吃西式的早餐。弟弟要扯开包子取其中的馅料配白粥吃,大多是我爸来喂,也有老妈上阵喂饭的时候,不过很慢且效果不好,多为我和爸吐槽,而且耽误老妈去进货的时间。爸妈吃包子都是扒拉两口就进去了,像我这样早餐可以吃成满汉全席的死胖则,也并不是很懂他俩怎么能吃得饱。

不过说实话,我最中意老台门的还是他家鲜榨的豆浆。能在早晨喝到一杯真材实料并且?物料丰富的醇厚温暖的豆浆,真是开心到上天。枣香枸杞,核桃芝麻,原味,各有千秋。我觉得四年都不会喝厌。一点点小满足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不写了,我还得早睡呢。?饿着的胃,明儿还要好好伺候嘿嘿。

日常夫妻笑话

笑话一
问:什么样的男人最专一?
答:开火车的男人。
问 :为什么?
答:因为出轨就得死。
问:世界上最不忠心的是什么?
答:是钱,说好的一起出门,然后它就不跟你回来了。
问:世界上最忠心的是什么?
答:是肉,奶奶的!怎么甩也甩不掉。

笑话二
老婆躺在老公怀里问:“老公,你要是有100亿,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把你休了。老公脱口而出;当时没过脑,说完感觉要坏事。
老婆微怒:那第二件事呢?
把你娶回来!老公道。
为什么?老婆疑惑。
以前娶你时办的太简单,所以要再办一次,让你嫁的风光点。
老公你真好!老婆一脸感动。
当时,老公真想对自己说句:”我TMD真是太机智了,差点没挨揍。

笑话三
老公高兴的对老婆说:这几年你一直为家庭奉献,我准备让你升官!
老婆乐:升什么官?
我娶个小老婆,让你升成大老婆。

笑话四
大爷,您是个卖水泥的,找了个大妈却这么漂亮,说说你和大妈的故事吧。
我也不知道你大妈咋看上我的,那年情人节,我卖完水泥,路过一家黄金首饰店,进去看看热闹,你大妈在里面当销售员。我就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这玩意多少钱一吨。
后来我们就结婚了。
结果结婚以后,一吵架她就骂我装逼。

日常人间

文/介子平

溽热敞窗,不远处的广场舞曲清晰可辨,老曲子耳熟,料是同龄的庸俗粉黛所为,真是自在,人生不过尽兴而已。日无笑,夜无觉,即将进入迟缓世界,却还得将班上工作带回家中延续。逢疑必问,遇错必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越发得快,跟不上也得跟,虽说有些只是换了个洋说法的先锋派。

人生苦短,有时也长,多数父母为落伍之人,单位情形,大致亦然。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脑子也陷停滞,不再想着改变,想着可以怎样不变,忘性渐大,丢三落四,慌乱中洗面奶当成了牙膏。

清淡饮食,简约起居,通讯录里满坑满谷,联络之人寥若晨星,无事不沟通,免得虚情假意,想起席慕蓉《送给幸福》里的一句,“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昨闻外省一老先生故去,翻遍本子,还是没找到电话号码,网上发了些文字,姑作怀念。

春天岁岁来,你的春风却已不再,事隔经年,定格一刻,单曲循环,往昔时光似不肯老去。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若时光可以倒流,何须一切珍贵。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喜剧背面,悲伤人生。每个醉酒人的心里,都筑有一座孤寂城池,里面住着无法触及之人、不便提及之事。

嗜好太广,能力太小而无力支撑之,无用的美好,量才适性,只得舍弃。自己有多不喜欢做某种事,但须一声不响,照单收下,鲁迅《准谈风月》所言“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大概指的即白天日下无奈继续着的生活。生活有如一场永无休止的苦役,一份弃之鸡肋的营生,尚有不断入职者。鄙夫也有志,求而不得,终是遗憾,谁能天天沐浴在阳光里?不必占有,或是世间一切美好之前提,成熟即经得起世事的颠簸,容得下生命的欠缺。

晚年惟好静,孤独中,或可恢复人的本来面目。留意一些素常不被关注的微小,久坐惟闻落叶声,没有窗外的噪音,怎会感受到寂静的宁帖。将一朵花的开落,与人之命运关联,以前以为无聊至极,今日始觉此中之趣。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人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其善在意,而不在法。

本就凡人,偏要远离凡人幸福。哪有主角,都是风景,自我非自私,自敛而已。

从“日常”走向“新的日常”

文/贾慧珍

“你那碱就没搁对,馒头蒸出来能不酸么”。

“哦,我说么”。

伴随着这段对话,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在艾灸室响起。

2021年年末,因为耳朵旧疾加重,我开始了漫长的针灸之路,因此结识了一些病友。她们多是些阿姨婶婶辈老人,被腰疼、腿疼、头疼等病痛折磨,一看就知道是长期操劳所致。

最初,她们迷茫、焦虑、眉头紧锁、沉浸在自己的疼痛中,抱怨着候诊时间怎么这么长。慢慢的,大家熟悉了治疗的流程,也熟络起来,开始从就医经验、治疗效果一路聊到生活经历、家长里短,彼此疗愈、相互打气,神奇地打造出一种温馨气场,仿佛大家来这里不是为了瞧病,倒像是来串门似的。

我逐渐体会到,这种气场,来源于“日常”的力量。它就像是家常饭,像孩子的哭闹声,像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悄无声息却隽永悠长,最抚慰人心,最能支撑我们前行。

2021年,国内局部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发生。其中,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这次离我们最近。3000多位滞留游客转运至包头,在按照规定接受了必要的集中健康监测后,带着这段独特的人生体验,带着对内蒙古、对包头的感激之情平安返乡。

由于工作上的分工,我和一些同事见证和参与了这段被评价为“疫情应急处置中的大胆创新”的历史,隔着屏幕与其中一些滞留游客进行了交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尽快恢复原来的样子”。一位滞留游客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我动容。

我以为,“日常”之所以能够成为力量,不仅是因为它蕴含着“如常”,更重要的是它将始终途经绝对的“无常”,最终抵达一种“新常态”。

刚刚结束的“双十二”网购狂欢节上,老弟下单的零食店家联系到他,请他取消订单,原因是由于当地成为中高风险地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暂停快递收寄服务。老弟默默申请了退款,重新下单。

包医二附院门诊大厅入口处,“滴”、“滴”声此起彼伏。前来就诊的患者们早早打开“健康码”,倒扣手机,依次有序扫码、测温,进入大厅后分赴不同科室。

晚高峰,5路车上依然人满为患,“上了车的往里面走啊”,安全员忙着维持车上秩序。人们戴着口罩,快速刷着手机,舒缓着工作一天的疲倦。

满洲里某医院,我市支援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们正忙着照顾确诊患者。“大多数症状都很轻,就跟感冒差不多”。一位医生告诉我,她负责接诊的确诊病人大多情绪稳定,偶有担心的,过了几天发现症状不重,很快也就释然了。

一切跟生活“原来的样子”很像,人们上班下班、工作娱乐。一切又跟生活“原来的样子”有些不同,人们已经习惯了蓝色口罩、随时散发的疫情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毒株。

“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年来临之际,张文宏医生在他的微博中发表了最新判断。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又在与一种新病毒的长期共存中,走向新的“日常”。2022,愿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你我皆安。

日常的美感

文/马德

素居宜平房,有雕花镂空木窗户。窗外有瘦竹,或有挺拔大树,读书暇时,推窗见绿,谛听风敲叶响,可随之心驰神逸,是读书余味。亦可挥毫泼墨,写书法,作画,有树影婆娑为伴,易生发性情,易迸发灵感,快哉快哉。

早餐,一碗米粥,一碟咸菜,一个鸡蛋。米粥是金黄的,咸菜是新腌的,鸡蛋是乡下的。米的糯甜,菜的咸香,鸡蛋的高品质,丰富着你的味蕾,滋润着你的肠胃,遂觉大素淡即是大滋味,还是五谷最养人。

陪别人吃酒。忍了半天酒气烟气吹牛习气,席散,得精致酒瓶一个。田间阡陌上,扯野花一把,插入瓶中,清水养之。置于书房几上,有草木之香,有田野之味,顿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多了雅致,少了俗气,人间草木,即是清词丽句;人间草木,就是先贤大哲。

住在幽僻大山里,夜半有月,月色清幽,有溪水潺缓,如乐作响。不舍得睡,一夜沐月听水声。迷迷糊糊睡去,凌晨被鸟鸣吵醒,披衣出门,梁间,树上,空中,啁啾声繁密,索性坐在大石上,听一川一谷的交响乐,至炊烟四起,至人语渐多。

苦闷时,偶遇可交心人,把想说的不想说的,统统倒出来,顿觉上下通泰,气定神闲。情切处,抱一人痛哭,无措乱了风度,泪花乱了妆容,哭罢,笑笑,顶天立地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