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园丁莳花小筑中

作者: 曹军华2024/06/11经典散文

我们搬入新居后,室外有了约十平方米的一个平台。一贯喜欢花木的蕊蕊,这下子有了用武之地,先是请工人师傅在平台上接了水管,安装水龙头,又做了防水,砌了花墙,随后置办了五六个盛土的大木箱,还有高低、大小不同的水泥花盆。一切就绪后,我们的小筑就算开园了。搬进已近人高的一大盆毛竹,栽植几丛从秦岭花世界选购来的蔷薇、月季、木槿、紫薇、三角梅、剑竹、贴梗海棠,一下子令小筑花木葳蕤、生机一片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精通木工活路的父亲用包装箱拆下的木条,在花墙四周装置了可供植物攀爬的篱笆墙。几年下来,我们的小筑可谓是花木扶疏、绿意葱茏。

我们家打理小筑的主力自然是女主,尽管她平日在医院工作较忙,但回到家换了鞋,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小筑里对花木欣赏、视察一番。缺水了,立即浇;有了干叶,当下摘除;长歪斜了的,马上扶正绑牢;有了病虫害,当即查找原因和应对措施,网购药物,积极应对。如今她成了种花能手,使我们的小筑成了邻居和朋友们羡慕不已的小小花世界。

时序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大自然的阴晴雨雪映现在小筑中,令我们既有花好月圆时的愉快,也有花凋叶枯时的无奈。在这欢喜与遗憾的交替转换中,自然也有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更有着伴随而至的生长与枯落、淘汰与更替的循环往复。多年下来,我们的经验在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筑中不耐寒或不能过冬、或每年都要让人费好大劲搬进搬出的木槿、紫薇、三角梅等进行了淘汰和优化,换上了一大拨耐寒的果木。朋友们从澄城移来两棵樱桃树苗,从临潼送来石榴树苗,从韩城寄来花椒树苗。这些耐寒耐旱的植物不但增添了生机,而且令小筑的花木品类变得丰富了。

在我们家,数蕊蕊对小筑中的花木牵挂最多,以至于她每天早上上班前或晚上下班后都要来到小筑前多瞅几眼,既瞧长势,也看花朵开得如何。我想她的这种状态,也即人们所说的人与花木的互动交流吧。

小筑中的劳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有时也给我俩带来争执。往往是我怜惜蕊蕊工作一天太辛苦,抢先把花浇了,但她回来后并不领情,还埋怨我剥夺了她浇花的权利,又指责我水浇得不透不彻底,弄得我百口莫辩。

蕊蕊干活最是认真,有时甚至到了较劲的程度。小筑中花盆的摆放位置,她常根据季节和花开的状况而变换。我则不以为然,每每劝她别太麻烦,避免人为物累。她也总不接受。就这样,我们在这件事情上谁也说服不了谁。

说服不了她就自己干。一次,她为了取得更理想的观赏效果,硬是把垫牡丹花盆的石墩和垫毛竹的木墩换了个儿。我见后,既惊讶又心疼。因为这个石墩足有三四十公斤,我搬起来尚且困难,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移动又归置好的。

有时节假日的早晨,偶尔我醒来晚了,不见她,就知道她又到小筑中修剪劳作了。前些日子,她在小筑中劳作后,一整天都用衣袖遮盖着手背。我发现异常后一问,原来是修剪花木时不小心把手背划破了,怕我看见埋怨她不小心,索性就一直悄悄掩着。真是令人既好气又好笑。

蕊蕊有着我母亲那一辈人的勤劳。

我们这次搬家后,首先放上小筑的那盆毛竹,是上一次搬到翠竹园新居时,母亲从她居住的田园都市给我们移植的,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们,既是母亲对我们涓涓爱心的物证,也是我们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于2017年秋天辞世,"寒月诉悲凉,叹半世操劳,于今交卸;萱堂归缥缈,遗一门子嗣,共此哀伤。"尽管母亲离开我们时已经八十高龄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母亲离开得太早、太匆忙了!好在有当年这副挽联为纪念,多年来才使我们稍得安慰。

今年春暮初夏时节的小筑更是一派花团锦簇,母亲留给我们的那盆毛竹竟然长出了三枝一人多高的新竹,挺劲而峭拔。我们看着自然欢欣鼓舞。在小筑中操持一番后的蕊蕊,忍不住剪回了数朵争奇斗艳的月季插在了瓶中,顿时,客厅里馨香一片。

受此感染,我当即作打油诗一首:细风拂槛春意浓,园丁莳花小筑中。剪入清居成一景,周末怡神微熏中。

无他,于常态生活中添点乐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