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马道巷

作者: 黄祖顺2023/07/11散文随笔

马道巷原先是老城的一条窄巷,小时候上学因为巷窄人少又是捷径,所以总喜欢走马道巷,长大后进城当了一名老师,马道巷也因城市建设扩建成了宽敞的新街。两边临街地段修成了单位、学校的家属楼,我便成了这里的一位主人。新建成的马道巷当时商贸很繁华,临街的楼房主人不再是蜷缩于城市一隅的老城居民,而是由南北两山、蒲涧二铺甚至外县人生养的后代,考证这些新主人的出身,多数来自社会底层的百姓家庭,有种田的,砍柴的,烧炭的,杀猪的,打铁的,甚至还有以剃头补鞋为生的,因为先辈的辛苦养育,惨淡栽培,后人经过努力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公家人",端上了铁饭碗,几经拼打,终于定居在马道巷两边的高楼里做起了体面的城里人。

既然做了城里人,又因为在城里工作又成了文化人,于是一改旧时在农村生活的散漫和不讲究,也开始买块脚垫子放门口,进门换拖鞋,垃圾扔桶里,如厕冲水,甚至生个娃还起个洋名,农村娘老子来了提前买双拖鞋放门跟前……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催生了农民后代的新生活——成了文明人。

然而,一方水土一方人,父辈们的低微地位改变了,落后粗俗的习惯改变了,并不意味本质的脱胎断乳,仁义厚道诚实固在,农民式的心理依然基因赓续。因为同在一个县城,一个学校,更因为每日进出同一个楼道,大家便熟识交往,在平凡的生活中产生了浓厚的村落意识和平静和谐的人情世故,你从老家的地里拔几个萝卜带回来分享;我把从老屋柴扒里采来的蘑菇带回来给你尝鲜;他背几个鲜嫩的苞谷坨子回来送给对门……东西不贵重,可家家吃得舒心熨帖。

随着光阴的流逝,城市格局的变化,城南山坡野田上竖起了一栋栋高层建筑,形成了现代院落居住式的社区群,生活方式的趋新变化改变了城市格局,人口南迁,商贸也日益向南转移,马道巷一天天沉寂了:沿街的商铺萧条冷清,人流稀疏,喧嚣不再。这种悄然变化,自然少不了农民出身的马道巷居民的参与,因为不息的奋斗努力,他们纷纷选择了更高品质的生活,陆陆续续地把家搬到离地面更高远的房子里去了。马道巷仿佛俯仰之间经历了一个生命轮回,又回到人少安静的岁月,成了新一代城市人的故居,甚至和城内的古墙古塔古庙一起成为老城古老文明的象征。

离开老屋,置房进城,用智慧知识涵养濡染城市文明,再以毕生精力营构更舒适的现代新居,这种生存的变迁是每个人在创造新生活,拥抱新世界,也是今天国家于无声处的盛世复兴的缩影,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质量节节提升,恰恰是一个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的具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