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正文

仰望远去的父亲

作者: 朱永芒2023/04/12抒情散文

到今年的八月初一,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十年了。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父亲的音容笑貌还常萦绕在儿女们的脑海里。

父亲二十岁出头就娶了我母亲,生育了三男四女,中途夭亡一子,活下的六个子女个个健在。十年前,父亲走的时候整九十岁。九秩人生,历经沧桑。

出身贫寒的父亲,上了两年半的学堂,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抗日战争时期,老实本分的父亲曾被伪军抓去当挑夫、筑篱笆,吃尽了苦头,还险遭不测。后来父亲自学了珠算,得益于此,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村里做了会计。1969年,任大队支部书记。

艰苦年代,百废待兴。父亲像个领头雁,带领着全村男女老少“战天斗地、抓革命、促生产”。在抓生产的同时,父亲带着一帮人在村后的土坡上建起了砖瓦厂。一来方便了村里及周边的村民们购置砖瓦,改善居住条件;二来也给村集体带来了部分收入。无论是田垄地头,还是村里的群众家事,父亲总是亲力亲为。为了全大队十一个生产小队、一千多名村民的集会及文化娱乐活动有一个稳定的室内场所,父亲领着一班精壮劳力,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村中的大礼堂。在建设过程中,父亲全程紧盯工程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只要有空都会去礼堂工地转转,解决实际问题。一次,父亲还不慎在工地的脚手架上跌落下来,留下终身的腰伤。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父亲还专门请人把村里的远景规划图和旧貌示意图画在了一进村口就能看见的大礼堂的外山墙上。自那以后,村干部的目标更明确了,干劲更足了,修筑了村前大道,解决了通往另外两个自然村的行路难问题;格田成方,兴修水利,以迎接后来的农业机械化;利用冬季农闲,在村前的荒山上栽松种竹,造福子孙后代。父亲在大队工作期间,由于成绩出色,曾多次受到上级政府和党委表彰,数次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们大队还被选为“学大寨”的典型,父亲作为全县仅有的两名村支书代表之一,和县、社领导一起去山西大寨参观学习。

到了1977年,父亲被调派到乡农机站当站长兼支部书记。4年后,父亲服从安排,被调至刚办不久的乡企软木厂,帮助后生发展乡镇企业,直到退休。退休后,他还被厂里留用,负责采购生产软木的原材料。和农机站相比,在软木厂不仅辛苦,福利待遇还低,但父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父亲不仅在工作和待人处事上为儿女们率先垂范,在廉洁奉公、孝亲敬老方面也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人都说“干部一当,到处沾光”,可父亲没有这样做。在大队工作期间乃至调离时,我们一家八口人一直挤在砖泥混砌、只有五十多平方米的低矮平房中。常来大队指导工作的县人武部领导看到后,要给父亲一些计划木材,让他把房子修缮一下,被父亲婉拒了。

父亲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打我记事起,我奶奶就一直跟着我们家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空闲时间爱抽烟,过一段时间,父亲总会让我去问问奶奶,香烟还有没有。偶尔父亲出差,总会带上两三包稍好一点的香烟,等我一放学,就会让我送给她。

在对待儿女们读书方面,父亲总是对我们说,不论男女,只要有能力读下去,砸锅卖铁都会供你们读书的。受父亲的影响,我们一个个长大后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六个子女中有一大半先后加入了党组织。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但他那勤劳朴实、不忘初心的品质,永远铭记在儿女们的心中,永远值得儿孙们学习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