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又闻谢埠千张香

作者: 夏敬明2023/02/14散文随笔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10日,也是腊月初八这一天,我与太和镇的几位笔友相邀,走进谢埠千张的产地——谢埠街。

谢埠街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原来是梁子湖及周边湖泊过往船只商贾们补给、饮酒、喝茶、住宿、购物的一个埠头。

据武昌县志记载,明朝中叶,"江西填湖广"时期,谢埠街人烟逐渐增多。为了生存,先后到此落业的夏姓、张姓、谢姓等几户人家,发现谢埠到处是山泉,于是将先辈做豆腐、千张的手艺传承下来,做起了买卖,后一发不可收拾。

谢埠千张选用优良黄豆,加上泉水浸泡,用祖传方法人工制作,浆汁如絮似雪花,薄嫩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谢埠千张远近闻名,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也是鄂州土特产中一张靓丽的名片。它可以炒、煮、蒸、煨,也可以做凉菜、配菜,老少皆宜,是纯绿色健康食材。

在谢埠街夏冬明千张作坊,我们参观了整个千张的制作流程。老夏忙里偷闲,一边手脚麻利地干活,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家做谢埠千张的历史和诀窍。

夏冬明是夏氏谢埠千张第四代传人,虽然家中祖传做千张历史不到百年,但他们一家自从做千张以来,能靠其养家糊口,贴补家用。他告诉我们,近十年来,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家里的千张作坊生意也越做越大,收入逐年增多。

老夏家除了在谢埠街有两个谢埠千张销售点,还在太和镇上有一个专门销售谢埠千张的固定摊位。夏冬明说,每逢过节时,谢埠街慕名而来买千张的外省、外市客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由于千张供不应求,无奈之下,不管是自家作坊,还是千张销售点,他都要请三、四个村民帮忙做事。他说,虽然做千张很辛苦,但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香气四溢的千张作坊里,热情好客的老夏一家人,留我们吃了一桌全是用千张、豆腐做成的"皮子席".我们都吃得唇齿留香,心里美滋滋的,薄薄的千张,胜过了一切山珍海味,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