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一只建窑紫陶杯

作者: 商子雍2022/06/21散文随笔

四府街寒舍客厅里的茶桌上,又多了一只建窑紫陶杯,屈指算来,开用的时间不过半年多一点儿。

嗜茶,当然就得有泡茶与喝茶的家什。我有一些紫砂壶,但近几年泡茶多用玻璃壶,为的是欣赏漂亮的茶汤。五花八门的茶杯,过去是见了喜欢的就买,现在,已经不那么随意了,但还有忍不住出手的情况,像正在使用的两个瓷杯,就是前年8月在东瀛的大阪所购,不过并不是特别喜欢,主要是留个“到此一游”的纪念。从前年8月到如今,已经用了一年多,也许可以让它们临时下岗了。

另一个正用的茶杯,就是我前边提到的那个建窑紫陶,是大明宫陶瓷艺术博物馆张利庆馆长所赠。大半年前吧,要支一个闲差,在汉城湖为某中学高二学生的成人礼致一通辞,为了让主事者接送方便,和老伴儿移住北郊锦园,这以后几天,免不了要去只隔了一条玄武路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散步。恰好前几天张利庆馆长发来微信,说是她在云南建水给我烧了一个茶杯,要送过来。我回应说:您别跑了,过几天我住到北边时自己去取,顺便看看您那儿的新展览。这不住到锦园来了吗?捡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和老伴儿出锦园,进大明宫玄武门,一路向南至丹凤门,距离不近啊,但我们老两口走的还算轻松愉快。进入博物馆,先是自己观看瓷器展览,然后去张馆长的办公室,品新茗,赏建窑紫陶茶杯,不亦快哉!

回到家里,当然更要细细把玩这件珍贵的礼物。我喜欢陶瓷,也读过一些与陶瓷有关的书,但总体来讲,还是一介外行。比如,对建窑,以前我只知道福建的南平有一个,创烧于晚唐五代, 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出产的黑釉茶盏很有名,被称作建 盏;怎么现在又出来一个云南建水的建窑呢?原本来要向张馆长请教的,但不巧她那儿有客人,于是,就只好回家自己上网查个究竟了。

原来,福建、云南虽然都有建窑,但一个是烧瓷器,产品曰建窑建盏,另一个是烧陶器,产品曰建窑紫陶。瓷器的原料必须是高岭土,烧成的温度最低也须1200℃;而陶器的原料,一般的黏土就可以了,烧成温度最低需要800℃左右。有意思的是,用高岭土制成的坯体,如果烧成温度达不到1200℃,出窑的玩意儿是为陶器;而用一般黏土制成的坯体,烧成温度达到1200℃时,非但成为不了瓷器,反倒会被烧熔报废。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陶器的出现要早,在原料以及技术上的要求,相对也低一些。产品质量嘛,仅就胎体硬度而言,陶器比起瓷器,也是差距不小。

但陶器的历史地位和对人类的贡献,却会彪炳永远。更何况,也有一些陶器品种,在产品质量和使用价值上,堪称和瓷器各具优长。比如眼前这只刻有我名字的紫陶茶杯,产地是云南省的建水县,在当地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过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这里早在那个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水陶器,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至清末。紫陶已名扬天下矣!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故而成品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1921年,建水紫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此之谓:实至名归!

福建建窑建盏釉色奇妙,云南建窑紫陶朴拙大气。文化大家费孝通前辈在谈道不同形态文化时曾有如下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福建建盏和云南紫陶,亦如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