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朋友圈
倚栏轩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正文

桨声灯影韩江楼

作者: 吴遵智2021/09/29优美散文

飞抵潮州,韩江两岸已是灯影重重。在一家码头客栈坐下,茶的香味飘了起来。

茶叫功夫茶,最讲究品饮功夫,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我们这次由杭州赴潮汕,主要是拜访同乡唐生,观其在陶瓷造艺上的炉火纯青。

二十年前,唐生从三穗烂沟去到广东潮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精明的脑袋,建起了一座陶瓷加工厂,将踩在脚下的泥变成了捧在手心里的爱。

椰风楼台水韵,画舫桨声乐歌。品过功夫茶,吃罢晚饭,穿越粼粼波光,我们来到一座古墙城楼前。城楼临江高渚,灯光辉煌四射。我们忙着拍照。突然,同行中一位女子大声地喊起来:“啊,这就是韩江楼,这里就是韩江!”

随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仰头看去,只见“韩江楼”三个字像三颗闪亮的星星,镶嵌在城墙高楼中。这位女子是一位伶俐人,曾做过贵州唯一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纪念馆馆长、讲解员。她道出了如此激动的原因——想不到在这里,遇到我们贵州三穗杨至成将军的足迹!我追问究竟,她说,杨至成将军在参加南昌起义后,又参加了保卫广东潮州的韩江保卫战。那是1927年9月23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部占领潮州。30日,敌人一个多师逼近潮州,杨至成率领六连官兵和部分留守人员据守在韩江边的几个小山头上。战斗打响,杨至成与战士们英勇杀敌。但寡不敌众,中午时分,全连一百多号人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为了保留革命的种子,杨至成带领士兵,机智的躲过敌人的追堵,与团参谋长周邦彩沿韩江向饶平,在茂芒遇上了从三河坝退下来的二十五师,朱德也在其中。当晚,朱德军长亲自安排各部人员食宿,还特地招呼了周邦彩、毛泽覃、粟裕、杨至成等几位干部吃饭。

韩江,古称员江,又称鄂溪,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上峰,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广东省的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在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其得名原于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昌黎因谏迎佛骨,被唐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贬谪途中,韩愈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道出了沉重而酸楚的心境。昌黎先生在潮州刺史履职七个多月,心情虽茫然,但他并没有消沉,反而积极祭鳄释婢,办学劝农,兴修水利,成为潮州人民永久的记忆。在潮州民间,流传着“潮州山水喜姓韩”的话语,除韩江之外,还有韩山、韩堤、韩亭等。现建于韩江之滨的韩文公祠,上有一联语赞其曰: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嬴洲。

踞于韩江之畔的韩江楼原称广济楼,当地人唤作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为巍峨壮观的一座。据记载,这座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韩江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

韩江楼东门外,一桥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这桥叫广济桥,它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站在桥上,四面红棠绿柳,椰风习习。举目远眺,江中波光泛彩;桥间,薄绸长发,婀娜多姿,真可谓是南国多丽人,行行重行行……

随着人群,我走下永济桥,来到韩江堤岸。水浪处,轻舟游舫,灯影窗明,桨声阵阵,弦歌悠悠。高楼的灯、山岭的灯、船上的灯……全都浸润在江中。灯照水,水映灯,灯影荡漾,迷离朦胧,一派梦幻景象。迷离中,我看见三盏明亮的灯在潮州闪烁——韩愈的文韬之灯、杨至成的武略之灯、匠人的陶艺之灯。

离开韩江,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去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捧起被灯影照透的水,听着桨声号子,我想起了贾岛遥寄潮州韩公的一首七律: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伤感的句子 思念的句子 好的文章 抒情散文 好词好句 感谢的话 赞美诗 爱情说说 好听的句子 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