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那些年的老物什儿

作者: 王璐2024/05/25心情随笔

现在距离那个“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故事,已经近40年,40年物质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交通行业日新月异的改变,40年今非昔比继往开来的变革,这些都成为浓缩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中的一个个留存下来的故事。

前些天,一句“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三岁”这句话,牵引大家的话题围绕着以前的生活展开,闲谈中说着这些年的变化,和那些几乎在如今这辈小孩子意识中已经快不复存在的那些老物什儿。

那些“老话儿”

“你们知道‘洋灰’是啥东西不?”

“洋灰,那不就是火柴嘛。”

“火柴那是叫‘洋火’。”

“那‘洋灰’是个啥?”

“那时候把水泥叫做‘洋灰’。”

洋灰就是水泥,说明白了才蓦的想起记忆中的一点点印象,小时候在老家,大舅在水泥厂上班,下班跟外公说话间就会提到“洋灰”这些字眼儿,记忆或许就是在那时悄然间存在了。

那些时候的舶来品好像都带着“洋”字头儿,像洋火、洋瓷、洋钉、洋钳桶诸如此类,几十年前的时候洋火还是个很流行的词儿,到现在恐怕小孩子们没几个人会知道了吧。大哥居住在昆明,上学的时候寒暑假经常过去玩,饭后聊起天来小侄子会很好奇地问:“明明是火柴,为什么要叫洋火呢?明明就是一个脸盆,为什么要叫洋瓷盆呢?”

说起来这些姓“洋”的词,大都是一百年前的产物。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农业社会末期,来自西方的工业产品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手工业产品,从质量、价格、产量来说,手工时代的产品都无法与工业机器产物相比较,于是对这些舶来品都冠上了“洋”名儿。

那些“田间旧事儿”

“苹果在摘了袋儿之前是什么颜色的?”

“红的”“绿的吧”,大家七岁八舌道。

“知道苹果咋上色不?”

“袋子一取晒着太阳就好了。”

“不光是取袋子,现在都有那种反光板,往地上一铺,就反射上去了。”

许是我们这辈人小时候大多都已经生活在城市了,好在小时候父母上班忙,把我放在老家让外公外婆照看着,这才得以能比较多一点的了解一些田间农活儿,小时候经常是跟着外婆田里来地里去,今天拔草浇花,明天摘果子掰苞谷。

小时候大舅二舅家都有苹果园,春日里,苹果树就开花儿了,满树粉白粉白的花朵,那几天就基本上在园子里“疏花花儿”,对花量少的树,一个果台上最多留一两个居中的大的花朵,掐掉剩余的花朵儿;对花量多的树,最多两三个足够,待秋日苹果成熟,可全是这些花朵儿的功劳。秋天收麦之后,抽着小麦秆儿,外婆教我编草帽辫子的手法,村里村外的婆婆们大都是左胳膊下夹着一捆麦秆儿,手里上下翻飞的编着或四股或六股的辫子,哪根儿编完了,便从胳膊下掖一根接着继续编下去。

“都灌过黄鼠没?”

“灌过灌过。”“黄鼠咋灌呢?”

“找到洞口,一桶水灌下去,等着逮就行。”

“那不是洞被水灌了,它从哪儿跑出来?”

“哎呀,那一个窝两三个洞,一个人灌一个人在另一头等着逮就行了嘛。”

关于田间地头儿的事情,好像说也说不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小时候”,所见所闻也是不同,但是提起这些事儿,大家也都是特别开心的样子。

那些“乡村里的事儿”

“你们谁都看过社火?”

“我看过,我爸妈小时候带我去县城看。”

“社火又是个啥?”“呀,这个一次都没看过。”

“大头娃娃啊、踩高跷什么的。”

“宝鸡赤沙镇那边的血社火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了……”

百度百科说:“血社火,又叫快活、扎快活,属社火种类之一,是一种传统民间文化,以陕西省宝鸡市赤沙镇的最为正宗 ”,说起社火,打小也没正儿八经的看过哪怕是一次,这也跟老家所处地理位置有些许关系,在这个镇子上呆了七八年,到底也没有见过社火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话语间提到的“血社火”,则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精华所在,吸引着周边的看客,一年年乐此不疲的赶赴现场。

外婆是个信佛的人,带她出去玩的时候,只要是寺庙,烧香拜佛一个不落,小时候的“庙会”,则是跟着她每年必去,且都是徒步走着去,也许是为了心中虔诚吧。老家最大的一场庙会是在农历的6月19日,适逢暑假,小时候两三点,外婆便把我跟姐姐叫醒,带好食粮,和村子里的几个婆婆们一起,趁着夜色话着家长里短,一步一步向北山里走去。

现在回想起当时庙会的情况,多是也记不清细节,到底为什么非要在山上的庙中呆一晚上也是忘记了原因。那时习惯了去哪里都随着外婆,她到哪里我便跟到哪里,庙会也成了我跟着她走过的地方之一,如今只是记得有很多卖小东西的零散摊儿,有很多周边村子里赶着来的人,有彻夜不灭的蜡烛和高香,有停不下来的嘈嘈杂杂的声音。

相比较起来,随着外婆赶过的庙会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比不上如今列入非遗的庙会,他们是一种庙会文化,而我参加的这种庙会更像是一种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家里老一辈人的信仰和虔诚。

不管是“那些老话儿”,还是“那些田间旧事儿”,或是“乡村里的事情”,都感觉它们其中的一部分已经站在了离现在生活很远的另一头,就像是在乡间田埂上,它们远远的在几亩田的另一端挥手和你道别。

再细数如今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代人,见过了太多从无到有的东西。小学时Windows98的电脑,玩着金山毒霸里的小游戏,从绿皮火车到快车再到高铁,从土路到柏油路再到高速公路,从传呼机到小灵通到智能手机等等,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太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

我们收获着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民族的自豪感让我们更加成熟。小时候光脚丫在田间地头撒欢儿奔跑,如今的我们,朝九晚五在路上来回奔波,我们自然而然的变成了站在改革开放实践者中的其中一个,在这条通向前方的征程中,继续不忘初心,回首来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