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椿芽拌米粉

作者: 林志捷2023/12/03生活随笔

过完年回到北京,屋前杨柳枝条将将泛起绿点,超市里椿芽已经上柜了。北京老话讲:"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意思是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季节,此后因椿芽变老而难以食用。谷雨食椿意头好——"尝春"即是"长春".

尝鲜要趁早。椿芽的做法也很简单,滚水焯一下,麻油、蚝油凉拌,舌灿馥郁齿留香,几爽神。

香椿芽的吃法多种多样,江南作家汪曾祺散文《豆腐》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垂涎的文字:"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北京人吃炸酱面用椿芽做面码,算一绝。倘若在我家乡,用来拌卤菜米粉,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时令美味。

说到家乡,最难忘的是儿时在文化宫里爬克大树高头得到的"头椿".

桂林十字街东侧的文化宫北园,约莫今柏曼酒店一带,曾是前清藩台衙门的后花园"八桂堂"旧址。上世纪五十年代,花园主建筑改建为电影院,院落仍存一汪池水,池畔东有一株古榕,树心中空,南有一棵老椿树,枝干挺然,两个把爷仔联手都抱不过来。我读小学那时候,放了学爱克文化宫爬树耍,一般都爱爬那蔸榕树,香椿树树干笔直,实在不好爬。可是在初春时节,椿芽冒尖,满树飘起一股异香,实在很诱人,便有本领高的大哥哥们冒险攀上枝头得椿芽。大的在高头摘,小的在底下捡,尾后一起平分。

听老人家讲,椿芽树越老发芽越早,芽香也越浓,刚摘下树的,香气浓到令人有点头昏,尝一口是苦的,但焯过滚水后拌进米粉里,混合了卤水味道,嚼起来就泛甜味了。六七十年代吃粉罕有卤肉,更无锅烧,有椿芽充臊子当得上是佳品了。

据说,香椿分头芽、二芽、三芽,越早香味越浓郁。头芽拌米粉吃才合数,二芽、三芽只适合用来炒鸡蛋。

按照地方志记载,古代桂林土产椿芽树以小丛灌木为主,鲜有老树的。老桂林称椿芽为"黄连芽".嘉庆《临桂县志》载:"黄连芽形如椿芽,出亦同,味苦涩,能回甘。或腌食、或曝干,沦以代茗皆佳。闽有大树,此皆小丛,生石上,味尤佳。"

可见,旧藩署衙门那株椿芽树算是一蔸特例了。如今,这"特例"的老树也被高楼取代了,只有那味道依然植根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弥久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