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港湾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

作者: 杨爱华2023/11/24情感短文

时间划过指尖转眼就是昨天,每一段时光都藏着不可复制的美好,随意剪取其中的一段,都让人回味无穷……

我来讲述一下我家这温馨港湾民族团结之花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汉族,我随父亲是满族,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是蒙古族,一个家庭3个民族,且和睦相处、互敬互让、少孝老慈,让别人多了一分艳羡和赞许。家是最小国,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引导性。

母亲是在民族村长大的,从小就会讲蒙古语,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有时会给家人烙鲜嫩可口的蒙古族馅饼,还会缝制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烟袋荷包。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里养了几头牛,母亲又学会了挤牛奶、做奶豆腐。耳濡目染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深深印在脑海里。

1992年秋天,通过别人牵线搭桥我认识了妻子,她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小学、初中、高中、中专都是接受蒙语授课。毕业后分配到章古台苏木财政所。刚刚参加工作时,她的汉语口语水平很不过关,只能说些日常用语,为了打破语言沟通障碍,在机关里她有意使用汉语与别人交流,下乡包村也主动选择汉族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的汉语表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93年7月13日,是我们结婚的日子,当时我还在学校教书,我的老校长专门撰写一副对联贴在新房门口,上联是:苦育桃李春夏秋冬彰显非凡岁月。下联是:巧拨算珠加减乘除尽在如意人生。横批是:夫妻恩爱。

结婚后,我们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不仅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奏响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语言沟通的障碍,家人少许有些摩擦和隔阂,但慢慢都在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中忘掉了。妻子很勤奋,每天上班前下班后主动做家务,从不偷懒,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到年底,妻子都要到旗财政局集中报表10多天,回来后都会给家人买一些心爱的礼物,人手一份从不缺项。

上个世纪90年代,手工毛衣比较时尚,妻子就专门托人到通辽毛纺厂购买毛线,工作之余给家人编织毛衣等,一件毛衣织好后,鲜亮的颜色、动感的花纹很抢眼,穿在身上暖在心里,至今家里还保存着妻子当年给我编织的毛衣和围脖等。

1994年和1997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等到孩子能说话时,妻子经常教孩子一些蒙古语,爷爷、奶奶和我经常教给孩子一些汉语。待到两个孩子要上小学时,妻子决定让两个女儿去汉文学校读书,爷爷、奶奶主动请缨去陪读,两个女儿从小就来到大沁他拉镇第二小学读书。

如今,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且已出嫁组建自己的家庭,小女儿毕业后考录为国家公务员,在读研究生,两个女儿都在自己规划的人生路上展翅飞翔,我们夫妻俩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小步慢走,母亲则颐养天年。每当逢年过节或有家有喜事的时候,家人、亲人团聚,我总要张罗一桌美食,其中手把肉、蒙古族馅饼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席间大家有的用蒙古语交流,也有的用汉语畅谈,少不了悠扬的蒙古族歌曲和细腻的通俗歌曲来点缀。把酒言欢、共叙情长,彼此没有约束和拘束,一切都很自然。

因为血浓于水的爱情亲情让我们走到一起,彼此践行着“谁也离不开谁”的忠诚和信任。正是有了家人们的关心呵护和体贴,才有了“人间值得”的自信与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