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那时年少

作者: 谢锐勤2023/11/09情感短文

写完中学和大学的回忆文章后,迫切想写童年生活,完整总结前半生,却发现难以下笔。自从1989年6岁入学,到1995年12岁毕业,至今已离开母校西南小学25年,记忆已模糊,旧物大多清理,相片记录也很少。不过,"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细细回味,仍有些许片段可供咀嚼。

童年时对知识如饥似渴。小学阶段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放学后自己想多读点书。三年级时,在镇上书店偶然看到《故事会》《成语故事》系列后很着迷,每本看了不下十次八次,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之喜悦。有次老师说读完四大名著会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遂心生向往。五年级时用积攒许久的零花钱买下人生第一本大部头《三国演义》,后又买了《西游记》和《水浒传》,陆续完成早期的古文积累,总算能看到西南村之外的世界了。

老师说要多背古诗,以后才能出口成章,文采出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背诵的第一首古诗是《登鹳雀楼》,专门在一个周六的早上六点起床背诵,后在班上示范,颇为得意。之后照此执行,乐此不疲。古诗背多了,便对诗中意境念念不忘,以至于长大后远行总是寻找诗歌描述之地实现童年梦想。回想起来,童年就是一张白纸,老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一句文化人的骄傲,一句出口成章的寄望,竟让自己品尝到阅读之美好,继而养成一生的习惯,幸运!

童年的精力很旺盛,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干活。

对儿时劳作记忆犹新。下午放学后要趭鹅——将鹅赶到田中河边吃鸭舌草,然后几个玩伴坐在草地上打扑克或捉迷藏,傍晚才将吃饱的鹅赶回家里。那时河水清澈,鸟儿叽叽喳喳,玩累了就摘茅莓吃,在草地上打滚,颇有"溪头卧剥莲蓬"之趣。回家后要煮猪羹,用几块灰砖围成一个简易土灶,将吃剩的饭菜连同田中摘来的番薯叶一起用大鼎煮,柴火噼里啪啦的黑灰总将脸熏成花脸。由于木柴较大,通常要劈成细块才能放进灶里,手指常被划破流血。

遇到暑假了要去帮忙插秧,结束时父母会在田中掠几只水蛙回家煮糜,鲜甜,欢喜!然后每隔两天去戽水,站在小河里用脸盆一盆盆戽入田里,直至稻田根部完全浸泡在水里。稻谷成熟后要去收割,从下午两点一直割到天黑,有时要持续两天。收成后要晾晒,早晚要在外埕盯着,防止小鸟来吃。然后是扬稻谷,将空心的稻谷分离出来后就有新米吃了。童年的劳作可能现在连乡下小孩也做得不多了,回想起来不觉辛苦,劳动也是阅历和成长。

这种自然而然或野蛮生长的状态,同样体现在玩耍上。

小时候的玩乐丰富多彩。"野客双蓬鬓,溪童一钓竿。"午后学大人到树阴下钓鱼,每次看到浮标移动鱼儿上钩都很兴奋,有时又会被随意出没的蛇吓得半死。耍过掠蟹,放学后到杂草丛生的小河里放蟹笼,从笼中取出蟹仔时常被抓伤,但也没退缩。拿回家后妈妈做成腌蟹,新鲜,吃自己捕来的美味很有成就感。烤过花生,用湿泥巴做成小土炉,晒干、生火、烤花生,每次只能烤两三个,但吃到自己烤的花生香喷喷的,且觉得过程极有趣味。

童年时周遭均为大自然,所以游戏也贴近天然。碰玻璃球,考验眼力与力量分寸感的游戏;抬花轿,靠两只手搭格子完成协作的游戏;跳格子,只是在地上划方格就可以边跳边玩;抓石子,只需要七个小石子就可以比赛得很激烈;用木头弹弓打鸟儿,那个年代还允许。几乎都是靠手脚就能完成的游戏,既节省又环保。这些游戏在无意识中培养起心灵手巧与团结合作等特质,增加与自然、与他人沟通和互动的机会。

回首童年时光,最深刻印象的是读书、劳动和玩乐。读书的喜好,在高中和大学得到井喷式的发展,至今买书、读书和藏书仍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终于能出口成章了,终于也成为别人眼中的文化人了。劳动的习惯长大后变成吃苦能力和勤劳风格,无论高考还是考研,都坚持下来了。高强度的博士论文写作,一口气写了一年半,想来意志力从童年艰辛锻炼中受益匪浅。玩乐的爱好长大后变成热爱大自然,常徒步山川河流,领略壮丽河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童年,每天都在野蛮生长,并无过多外力干预,最终没有误入歧途,庆幸自己歪打正着走上一条喜爱的人生路。步入中年以后,活得战战兢兢,时间须科学规划,精力须合理分配,结果须充分评估,活得更精致,但也更无趣了。如今偶尔想起童年,也许是在怀念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是希望自己保持一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赤诚,是提醒自己要拥有一种既知足常乐又不断攀登的心态,做喜欢的事,过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