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作者: 王跃2023/10/10情感短文

我的高中时光是在龙冈中学度过的,那是我真正意义上青春作伴、梦想飞扬的人生起点,虽说现在不曾锦衣玉食、光宗耀祖,但也谋得一养家糊口的营生。我想,这是与那段清苦而又充盈的校园生活分不开的,以至于到现在的记忆深处还保留着校园林荫道上雨后的泡桐树散发出的馥郁清香,还有那从半亩方塘里探出头来的那些紫薇花。

紫薇花,龙冈中学的校花。学校当时有一文学社,叫作 "紫薇文学社",聚集着一群因写作而结缘的懵懂少年。当时的条件不比现在,写作往往就是典型意义上的"爬格子",为一句得体满意的话搜肠刮肚,再涂涂改改那是经常的事,写完还要工工整整地誊抄一遍,毕恭毕敬地送到老师案头。等到文章在学校杂志上发表的时候,那种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陌上,云在笑,花弄影,蝶儿飞舞;闲落,灯花处,雨翩跹,紫薇花开".初入大学的我四顾茫然,是这样美妙的句子唤醒我,不能丢弃对文字的那份本真,紫薇花也如知己一般陪伴我从青年直至而立。

春末夏至,正是草木葱茏的时节。小区平坦的草坪上竟成团地簇拥起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看似稀松平常,仔细端详似有荚果。不识此物的我忙不迭问为草坪浇水的大爷,道是"野豌豆",可食,它的嫩芽现在已是饭店凉碟的招牌了。

不明就里只好去查证。原来,这种小玩意是落叶小乔木的一类,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唤作"薇",着实给人惊喜。再仔细了解,原来"薇"鲜活地存在于《诗经小雅》的"采薇"篇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古时候,薇芽细嫩,薇苗轻柔,戍边的将士们集体采薇以充腹饥,唱着歌谣同仇敌忾,期待一鼓作气打下胜仗早日与亲人团圆。

追溯到更加遥远的三千多年前,在一个动荡的春天里,纤弱的野豌豆苗养活了伯夷、叔齐。他俩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老国君临终时候,君位不传长子伯夷而传叔齐,叔齐惊恐不受,推给大哥,伯夷却觉得父命难违。他们相持不下,双双出奔,逃至终南山下。正值商朝末年,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得到消息,扣马而谏,指出不可以臣犯君,况武王老父去世,尸骨未寒,举兵之事有失道义。武王不听,随从欲杀掉他俩,多亏姜子牙讲情,留得性命。待商已成周,伯夷、叔齐愤然进山,不食周粟,靠采集野豌豆苗充饥,然而最后还是饿死了。

千百年来,总有人感慨此事,觉得伯夷、叔齐会心有所怨吧。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觉得伯夷、叔齐并无怨恨,他们心有信仰与追求,为道义逃离高位与富贵,令人景仰。时至今日,有多少人随波逐流、有物无魂,对比夷齐,情何以堪?

紫薇与野薇,一个长在高处,随风荡漾,姹紫嫣红;一个扎根泥土,平淡冷清,默默自持,二者遥相呼应。有幸的是,我的身边还有这样的"朋友",在时节的更替里,让人心生暖意,不会感到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