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
夜深了,坐在寝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场上,站在下沉式音乐广场中央,趴在沫若园门外的石凳上,抬头,看不见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怅。
回想起沫若园外那一棵金黄的银杏和遍地的落叶总让我想起什么。难道落叶真的容易让人惆怅。
喜欢《穆斯林的葬礼》,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单纯的'喜欢。
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我恋上了未名湖,恋上了燕园,那一袭澄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塔影桨声,我一次次地幻想备斋,幻想湖边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欢上了未央这个名字,既是汉武雄风时那运筹帷幄的未央宫,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触草戏水,小舟荡漾。
也许真的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霍达写《穆斯林的葬礼》的艰辛,我想象不出,每一个字都滴着一滴血,每一个章节都铺设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它能让看书从不流泪的我滴下泪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实现了吗?
《穆斯林的葬礼》,给我展现的是另一种生存状态,它提醒我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闹,它告诉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简单的是两个字,而是一种我赖以生存的生活状态。那份亲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弥补的。
未名湖畔,备斋房内,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纯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动。
水上新月,归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2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已经很久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一本书了,也已经很久没有哪一本能让我有如痴如醉,魂牵梦萦的感觉了。疫情宅家期间,我邂逅了一本名为《穆斯林的葬礼》的书,这本书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与其它我所喜欢的书不同,这本书的结局其实带着几分悲情的色彩——新月因为心脏病离开她爱得深沉的那个人,离开了她还没到达的远方;韩子奇最终还是没能守护住自己用尽一生去保护的珍品。但正如书中所说“即使人的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在于这一路上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有梦想亦有信仰。
其实最初我听到《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时,并不感兴趣,因为感觉穆斯林离我很遥远,而且有事这么不吉利的字眼“葬礼”。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这种想法就在我脑海里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奇珍斋的地方,那里的景犹如仙境,那里的玉都洁白无瑕,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旅程开始的第一站。
也许有很多人会为《穆斯林的葬礼》中凄美的爱情而沉沦;或许有很多人会被它巧妙的叙述方式所折服;可我却对它所展现出的坚不可摧的信仰而着迷。可能看完书的你们会觉得韩子奇太懦弱,碧儿太不近人情。但懦弱如韩子奇,会在奇珍斋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冷血如碧儿,却也曾温婉贤惠,苦苦撑着奇珍斋等了韩子奇十年。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人改变自己,我想这必是信仰。韩子奇对玉的传承是他的信仰,这信仰会让他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碧儿作为一个穆斯林,她的信仰是对真主的信仰,面对丈夫的背叛,这信仰战胜了亲情,使碧儿成了一个控制欲强,甚至在我们看来有点心理扭曲的人。可也就是这信仰,在亲人离去时,陪着她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真正的人,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必须要有信仰。于新月而言,信仰是一盏灯,照亮她前行的路,点亮她的'希望,这是她对生命的信仰。信仰于玉儿而言,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用青春换来成长和坚强。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可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最无法割舍的信仰。那是对宗教的崇尚,对技艺的传承,亦或是对生命的、对自我的追求。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但依就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总会有一天,家人会离去,朋友会走散,爱人会分别。走到最后,回头看,一路陪你的只有你心中的信仰。
命已天注定,福乃自己求。若你无法改变命运,你就请你怀揣你的信仰,一路向前。
一曲哀歌,道不尽两代人的苦难艰辛:一路向前,展望小人物的伟大信仰。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这是我第一次读不同于汉族文化,有着如此厚重的民族色彩的一本书。
由玉而起,由玉而灭。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韩子奇为主人公、以玉为线索,讲述人如何传承玉以及玉如何改变人的故事;另一条是以韩新月为主人公,讲述她短暂一生的起起落落。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一章讲“玉”,一章讲“月”,这样不断交替,完整的讲述两代人的人生,直至葬礼。
书中非常感人的片段是《月落》,在寒冬中的某个夜晚,看到这一章节时身为一名成年人也不禁潸然泪下。每个人都不想新月死,我也不想,她是一颗朝阳,正是处于青春活力喷薄而发的时候,她刚离开那个被自己“妈妈”冷落了十八年的家庭,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英文系,她冰雪聪明又善良纯真。她刚遇上那个她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她与楚雁潮的相爱是不顾一切的,冲开了回汉两族不能联姻的世俗约定,冲破了道德礼教。楚雁潮是新月心中的涓涓而流的清泉,洗涤了她内心一直以来的烦恼,在那个文革前期的年代,师生恋是个不可言谈的禁忌话题,家长的反对,世俗的`约束,社会的不认可都没有让他们退步。像童话般的故事在现实中却又几时有童话般的结局,命运之神没有眷顾他们。娇艳的鲜花还未绽放便戛然而止,心脏病带走了新月的生命,也带走了楚雁潮的灵魂。二十年后楚雁潮在新月墓边拉着他们曾经最爱的《梁祝》将天上地下的两颗心在缥缈的琴声中连在了一起。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天星和陈淑彦是这个家的幸存者,也是这个家受害者,一个强行被打压了爱情却在发现真相后有苦不能言,一个殷殷期盼着枕边人能多些温柔却再也体会不到想象中的爱情。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是不是时间的车轮一直转,我们就可以减少这种不幸的概率,是不是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哪一份是真情实意?
整本书,梁亦清,韩子奇,梁壁玉,梁冰玉,新月,天星,姑妈,淑彦……还有楚雁潮。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令人感动,令人理解,我完全感受到了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之前只是知道这个大道理,但这一次,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引人深思的地方是韩子奇曲折的一生,原本是一个随着吐罗耶定巴巴一起追随朝圣,一心向着圣地麦加的虔诚的汉人,因为路上遇到了更让自己痴迷的玉,而停下朝圣的脚步,书写出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成为一代玉王。觉得韩子奇和《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克兰德有些相似,大概是我以为的神似。都是为了艺术放弃了一切啊。可是为什么对克兰德没有太多的谴责,对韩子奇却有点看不起呢?我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起他和梁冰玉的爱情还是看不起他在梁冰玉走时候对玉的难舍难弃,大概是后者更多。
《穆斯林葬礼》就和这本书名一样,透视着民族的兴亡和个人一生的困苦,诉说着对生的渴望,又必须面对着死的无奈和绝望,生得自然,死是解脱。(周锦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4
仰望天空,仿佛湛蓝的天幕上被“玉魔”老人挥笔勾出了一弯新月;脚踏实地,好像自己正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向穆斯林的基地。幻想中,不禁心灵在颤动;冥思中,不禁心灵被折服……
这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或许是真主嫉妒她的美貌,从而培了她一颗不健全的心脏;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或许是真主嫉妒她的聪颖,从而培了她一个匮乏爱的人生。
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不需要母爱的温暖,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又多么渴望得到母爱的支持,可她却什么也没有。拿到高考报名单,她得到的是“母亲”冷漠的反对;病魔缠身,却依然被“母亲”视为累赘;在最渴望爱情的时候她有幸拥有了爱情,却又因“母亲”无情的“不许可”而以泪洗面。她得到的关爱太少了,除了姑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哥哥的体贴,父亲帮不了她,“母亲”也不会帮她。
16年的折磨,她终于倒下了,在父亲的病榻旁倒下了。这个脆弱的`少女已经禁不起任何打击,失去父亲就等于失去了双亲!躺在病房里,呵护她的只能是爱,生存的希望只能是爱。楚雁潮带着她的所需出现了,他的出现带培了新月多少欢乐,他的出现让新月在一天天欣喜的期待中度日。可谁能想到,这个获得的爱微乎其微的少女却奉献了如此多的爱:她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事业。她是最终因得知自己的生母无从寻觅而死去了。在死前,她依旧怀着对爱的向往。
多少年后,新月的生母回来了;多少年后,她的生母和楚雁潮——两个最爱她的人一同在新月的坟前“名祭”。一轮艨胧的新月高高升起,载着这位少女圣洁的灵魂,真主会让她前往天国。祝福她在天国中享受在人世间未曾得到的一切……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