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5/10/12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掌握生字词。

2、粗知文章内容,学习头尾两段。

1、生自由介绍颐和园:

最好由游览过此园的学生上台介绍,可出示图片、相片,不管去过的,可凭见过的图片或想象讲一讲。

2、师归纳:

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颐和园。它原名“好山园”,后又名“清漪园”,是古代皇帝寻欢作乐的行宫。清朝的慈僖太后执政后,为把它作为避暑游乐之地,竞移用海军费用,重加修建并改称“颐和园”。国内各种园林建筑300余间。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解放以后,这个园成了旅游胜地。

1、自主识字。

2、出示词语进行速记。

3、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宇宙的屋顶。

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大家说说:

总分总。

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

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

剩下的自然段围绕着颐和园的美丽来写呢?

自由读2~5自然段完成练习:

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生自由画后汇报。

生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现在完成练习: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处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复习昨天学过的2~5自然段的游览顺序:

(方位)顺序,游览了(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大家自由读课文。

最喜欢读哪一段就先说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与以前的一样,先找喜欢的段、句、词,再说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读。

生自学5分钟。

听取汇报。

生1、生2、生3各说一段,师为了结合方位顺序讲,故意选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找、说、读。

自由读。

自由汇报。

师以小调形式询问阅读情况。

⑴昆明湖的美丽景物有哪些?

⑵大家当当导游介绍这些景物:

生1讲堤岸:以他自己的语言讲,注意不能忽略长、式样不同、倒垂的这些特点。

师适时予以提示,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词汇、诗词、修辞来讲具体景物。

婉蜒的龙,正腾游上岸,伏在岸边,翘头欲向天空飞去,却迷恋这美丽的昆明湖水,久久不肯离去。

大家一起把这么美的景物读一读。

再请一生上台画杨柳,请大家齐诵《咏柳》等课外学过的有关柳的.诗、词或由生想象自己补充。

想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千条万枝笑春风;长腰柔摆舞春风。

现在一起读两处景物,要求读出美来,读出对景物的爱来。

湖心岛、十七孔桥一样讲法,注意强调十七孔桥的特点:

上百根石柱、上百只小狮子,姿态不一。

要求读出趣味:

齐读,抽几个记性好的学生找几句优美的来背一背。

2、讲万寿山及山脚:

我们已经游览过了昆明湖现在向万寿山迸发。

⑴大家知道文章的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交代了地点,我们由昆明湖去万寿山也应该怎样交代于句呢?

昆明湖的水,倒映着万寿山,我们向万寿山走去。

绕过昆明湖,就是万寿山。

师启发,那我们不看山底,直接登山了,同意么,不同意,就从山脚看起。

走过昆明湖,来到万寿山脚下。

⑵自由读第3自然段:

把看到的景物用“ ”画出来。

汇报景物: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

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要读出大殿的美。

⑶自由读第4自然段:

来到了山脚,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讲一句介绍方位的话。

师注意:

由“掩映”一词挖掘山的神秘美,出示简笔画讲词义:景物一半被绿树所遮只露出一半。由“耸立”一词讲建筑物的高大。

再注意:由“镜子”“碧玉”讲比喻的好处,使所描写的景物变得生动、具体。方式可飞用比较句对比着讲、体会。

师归纳:

万寿山这一段先写近的景物,再写远的景物,从“向东远眺”这一语句可以看出这一方位顾序。

⑵景物有柱子、栏杆、长度、间数(这里采用了数字的方式,具体地交代了长廊的长)、横槛、花木。

今天我们先学( )再学( )和( ),最后学( ),每一段开头都介绍了方位:来到昆明湖;绕过昆明湖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下了万寿山来到长廊。

如果你去游颐和园你能这样游览?不能还得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还得从大门进入,先游长廊,再游万寿山脚和万寿山,最后游昆明湖。这说明写作也得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切景物都是美丽的,这几个白然段都围绕着1和6自然段写,这头尾两段各起什么作用:总述与总结,这叫首尾呼应。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景点之美和文字之美,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能正确区分近义词“耸立、矗立、屹立”,理解“隐隐约约”并能用它造句。

2、采用指名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联想,游戏引入

1、游戏:

词语大联想:

2、配乐简介颐和园: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注音;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2、检测字词:

耸立、画舫、葱郁、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隐隐约约、闪闪发光。

3、听了课文后你能来说说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吗?

⑴学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齐读第一段──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

(大、美)

老师插入一个知识:

颐和园占地约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座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

师:了解了这个知识后你想说些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

⑵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颐和园的美丽?

学生说“美丽”找到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齐读这句话──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4、这是什么写法?

首尾照应,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围绕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来。

板书:

2、那么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再次朗读课文,用“┄┄”划出来。

出示填空:

()颐和园的大门,()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就()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就是昆明湖了。游人()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玩。

从这些句子和填的词上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来写这篇游记的。我们在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作者的这种记叙方法。

四、精读感悟,感受长廊的美

在这些美丽的景色中,最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件出示长廊图片。同桌互相听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最能体现长廊特点的句子。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1、体会长廊的长:

⑴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⑵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⑶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⑷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2、体会长廊的美。汇报时请抓住关键词,你认为它最能概括出长廊的什么特点?

⑴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⑵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⑶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⑷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⑸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引读:(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

3、刚才我们通过找句子,抓重点词,说特点的方法,感受到了长廊很长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

4、写作方法:

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5、过渡:

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长廊这么美,这么漂亮,大家想不想绘声绘色的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或是亲人呢?那就准备开始吧!

生自由练习背诵。

哪位同学愿意带领着大家去游览长廊呢?其他同学,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这位导游的解说,跨越时空,去走过长廊。闻着淡淡的花香,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画卷,感受着微风的轻拂,我们延着长廊继续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请睁开眼睛,看,你看到什么了?

(万寿山)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五、想象写话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我们学会了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游记,请你们也用上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来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看看谁写得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你那儿去游玩。

真是一个……

到处,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来细细游赏,一定会让你下次再带更多的朋友一起来的!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1、抄写生字词。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呢(打比方)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17孔桥真()!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景点之美和文字之美,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能正确区分近义词“耸立、矗立、屹立”,理解“隐隐约约”并能用它造句。

2、采用指名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能背诵描写长廊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联想,游戏引入

1、游戏:

词语大联想:

2、配乐简介颐和园: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注音;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2、检测字词:

耸立、画舫、葱郁、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隐隐约约、闪闪发光。

3、听了课文后你能来说说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吗?

⑴学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齐读第一段──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

(大、美)

老师插入一个知识:

颐和园占地约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座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

师:了解了这个知识后你想说些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

⑵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颐和园的美丽?

学生说“美丽”找到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齐读这句话──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4、这是什么写法?

首尾照应,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围绕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来。

板书:

2、那么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再次朗读课文,用“┄┄”划出来。

出示填空:

()颐和园的大门,()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就()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就是昆明湖了。游人()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玩。

从这些句子和填的词上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来写这篇游记的。我们在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作者的这种记叙方法。

四、精读感悟,感受长廊的美

在这些美丽的景色中,最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件出示长廊图片。同桌互相听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最能体现长廊特点的句子。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1、体会长廊的长:

⑴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⑵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⑶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⑷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2、体会长廊的美。汇报时请抓住关键词,你认为它最能概括出长廊的什么特点?

⑴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⑵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⑶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⑷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⑸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引读:(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

3、刚才我们通过找句子,抓重点词,说特点的方法,感受到了长廊很长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

4、写作方法:

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5、过渡:

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长廊这么美,这么漂亮,大家想不想绘声绘色的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或是亲人呢?那就准备开始吧!

生自由练习背诵。

哪位同学愿意带领着大家去游览长廊呢?其他同学,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这位导游的解说,跨越时空,去走过长廊。闻着淡淡的花香,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画卷,感受着微风的轻拂,我们延着长廊继续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请睁开眼睛,看,你看到什么了?

(万寿山)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五、想象写话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我们学会了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游记,请你们也用上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来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看看谁写得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你那儿去游玩。

真是一个……

到处,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来细细游赏,一定会让你下次再带更多的朋友一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