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2025/09/26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银饰的历史文化、种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熟练掌握银饰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创作以银饰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大量银饰图片、视频及实物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锻炼其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绘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银饰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系统全面地认识银饰的文化内涵、种类与特点。

精准把握银饰的造型、图案与质感的绘画表现手法。

难点

能够在绘画创作中巧妙融入个人创意,生动表现银饰的独特美感与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教师身着民族服饰(带有银饰)走进教室,引起学生注意。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的穿着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谁能发现其中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出银饰。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银饰图片,如苗族的银冠、藏族的银腰带等,进一步提问:“这些银饰美在哪里?你们想不想深入了解银饰的奥秘?” 从而引出课题《银饰之美》。

新授(12 分钟)

银饰的历史文化

教师通过 PPT 展示古代银饰的图片,从原始社会简单的银质饰品到封建社会精美的皇家银器,如唐代的银香囊、清代的银花丝制品等,详细讲解银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

介绍银饰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苗族银饰多与祖先崇拜、迁徙历史相关,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傣族银饰常出现在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中,代表着圣洁与庄重。

银饰的种类

展示各种类型银饰的实物或图片,包括头饰(如银发簪、银头花)、颈饰(如银项链、银项圈)、胸饰(如银胸针)、手饰(如银手镯、银戒指)、服饰配件(如银纽扣、银腰带)等。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种类银饰的特点和用途,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银饰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观察银饰,分析其色彩(银色的光泽度、冷色调的特性)、造型(对称与不对称、简洁与繁复、写实与抽象)、图案(动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吉祥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拿起一件银饰,让学生触摸感受其质感(光滑、细腻、有一定重量感),并讲解银饰质感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

欣赏与分析(8 分钟)

教师展示多幅优秀的银饰主题绘画作品,包括写实风格、装饰风格、创意风格等。

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运用、细节刻画、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组织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绘画中如何突出银饰的美和文化内涵。

教师示范(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进行绘画示范,选择一件具有代表性的银饰,如苗族的银手镯。

首先,用铅笔轻轻勾勒出银手镯的外形轮廓,注意比例和形状的准确性。

然后,细致描绘手镯上的图案,如龙凤纹、花卉纹等,表现出图案的精美与细腻。

接着,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铅笔线条,再用银色的水彩笔或马克笔为手镯上色,体现出银的光泽质感,可以通过留白或高光处理来增强立体感。

最后,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和修饰,添加背景元素,如民族服饰的一角或传统花纹,烘托出银饰的文化氛围。

学生实践(15 分钟)

布置作业任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银饰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临摹见过的银饰,也可以是发挥想象设计一款全新的银饰。

学生开始绘画,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如造型的修正、色彩的搭配、细节的处理等。

作品展示与评价(3 分钟)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展示区。

请每位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想要表达的银饰之美。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发表看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改进方向。

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银饰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银饰文化,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与银饰相关的作品,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银饰博物馆或民俗文化村,亲身感受银饰的魅力和文化氛围,进行实地写生创作。

开展银饰手工制作活动,如用锡纸、银丝等材料制作简易的银饰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银饰制作工艺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

银饰之美

历史文化

发展演变

民族象征

种类

头饰、颈饰、胸饰等

特点

色彩、造型、图案、质感

绘画步骤

轮廓 - 图案 - 上色 - 背景

七、教学反思

在《银饰之美》这堂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银饰文化,并进行绘画创作。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欣赏和讨论环节积极参与,对银饰的历史文化、种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绘画实践中,学生们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技巧表现银饰。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时间把控上,学生绘画实践时间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善作品;在评价环节,学生的评价深度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以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银饰文化的艺术魅力。

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1、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

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大家认真地剪、贴、画,并热闹地讨论着、商量着,共同完成了“银饰”的制作。最后同学们推选了一位女生来扮演“苗族阿妹”,把制作好的“银饰”统统戴到了她身上,此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小学美术银饰之美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1、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

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大家认真地剪、贴、画,并热闹地讨论着、商量着,共同完成了“银饰”的制作。最后同学们推选了一位女生来扮演“苗族阿妹”,把制作好的“银饰”统统戴到了她身上,此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