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童年》教案

2025/09/22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三年级《童年》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童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2、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儿童诗特点及写法,激发学生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3、学习选材,运用收集的写作素材,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重点】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及写法,运用收集的素材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难点】

运用收集的素材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乐趣的,谁想来分享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啊?今天我们就学习几首跟童年有关的小诗。齐读课题。

2、什么是水墨画?它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所画的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欣赏了这几幅水墨画,你有什么感受啊?预设:(美有古典韵味)带着这种意境再来读读课题。

3、结合视频,《走进儿童诗》,复述儿童诗的特点。(相机板书:童诗特点、语言精炼、想象丰富、巧用修辞、童真童趣。)

4、《童年的水墨画》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板书:趣事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二、学习《溪边》,感受诗意

让我们走到溪边,走到江上,来到林中,看看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呀先到溪边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来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感受!

1、生想象画面,感受景美,师鼓励孩子们充分想象和品读。(预设)

生:我找到的诗句是“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我仿佛看到了绿绿的`溪水很平静,像一面镜子,垂柳随风舞蹈,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溪边照镜子。我也感受到了这首诗巧用修辞的特点。

师:你真会想象,儿童诗需要想象,你在读的过程中你也展开了想象,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这两句还有谁来补充吗?

2、出示优美图片,师创境推进,让孩子们感受美景。是呀,正如同学们所描述的一样,大家来看,溪水清清的静静的,周围的垂柳把它当做梳妆的镜子,多么静美的画面,谁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体会修辞用法,对比感受诗美。同学们看这个句子,有人把它改成了这样,“山溪是那样平静”两句对比看,这样改行不行?这样改不行,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写出了山溪的绿,如果去掉就显示不出来山溪的绿了,是啊不仅绿,还想玉带一样美呢!谁体会着再来读一读。

师总结:这两句啊诗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溪边美丽的景色。(板书)

4、同学们,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到了溪边怎样的画面?(预设)

生:我找到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句话,我仿佛看到钓竿立了很久,一只红蜻蜓飞过来休息了。

师:这个画面很有意思,不仅小荷才露尖尖角时蜻蜓立上头,那钓竿放的久了,蜻蜓也会立在上面呢,好有趣的画面。

生:我找到的诗句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我觉得这个染字用得特别好,把溪水写成了

三年级《童年》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三年级《童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1-1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童年的回忆》。

兔: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1、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6、学生小声跟唱。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1-2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2-1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1、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三年级《童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易错点:“烤”的.字形 拓展点:阅读童谣,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预设点:在学习生字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教学准备:

童谣,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

《童年》,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解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正音。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2、质疑、讨论。 文中有那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画、读、想,说说你的理解。

3、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三、识字写字

1、利用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2、重点指导易错字“盐”和“烤”的字形。

3、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四、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泥物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 的 、 的 、 的 ,有 的 、 的 、 的 。

资料收集: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 束瑰丽之花。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炼爽口,和谐押韵,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 性,它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 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

童谣的特点:句式自由;结构多变;比兴特多; 声韵活泼;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语平白;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