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

2025/08/1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1

《大山的女儿》该剧讲述的是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百色,主动投身扶贫一线,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感人事迹。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精神深深打动并震撼着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她的事迹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是一本鲜活的教材,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她为标杆,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倾情投入,对工作、对家庭、对有困难的群众,奉献自己的一颗热心与真诚;不计较辛苦,不计较得失,只在乎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更多的妇女儿童带来感动与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2

6月26日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雷献禾执导,杨蓉、刘奕君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

观看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黄文秀不仅是百色老区人民不可忘却的怀念,更是激励着一批批新时代青年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

一、“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党员,文秀同志以她秀美生命的巨献,以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农垦人学习终生、仿效终生、参悟终生。

(一)励志爱民

许慎《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志”有个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志者,心之所之也”。文秀同志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后,本来留京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她几乎没有考虑过留京的问题,自始至终都在关心和参与有关广西的人才市场和跟扶贫有关的就业信息。投身扶贫工作后,即使父亲病重急需照顾,她心里更多的还是想着百坭村如何脱贫。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心志片刻也没有离开过贫寒的家乡人民,片刻也没有忘记养育她的那片土地。

(二)献身扶贫

报告团里文秀同志的同学同事回忆她生前的点点滴滴,没有一个不说她爱美爱笑,可自觉自愿地肩负起扶贫重担之后,她把飘逸的披肩秀发扎成一绺朴实的马尾,她把鲜丽亮眼的裙子收藏起来,一身劳动者的装扮,投身到了群众身边,将全部的贫困户标上了地图,跟他们称兄妹、喝土酒,打成一片。在我们看来,她已经把自己百分之百地摆进了党的扶贫事业,没有半点保留。

(三)死而后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秀同志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事迹和成果。在她的带领下,原本破烂不堪的道路和水渠修好了,百坭村的水果大面积种植、大量畅销成功了,88户417名乡亲脱贫了。而心心念念村里的灌溉水渠连夜冒雨回村的她,突遇山洪献身了。

二、忠诚纯净的至善品质

(一)灵魂深处感党恩

文秀同志在扶贫日记中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随后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这番话并没有空谈大道理,却情真意切地披露了文秀同志的心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好党员。

(二)务实担当践初心

文秀同志的日记里有这么几句话“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响应党的号召,怀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诲,奔赴扶贫最前线,并不是做做样子、应付了事,而是扑下身子,勇挑重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融入到那片贫穷但充满潜力的桂西大地。

(三)先人后己忙奉献

堂堂华夏,美女如云。为什么有的人我们初见觉得很美,可一交谈、一接触,很快就觉得她并不美呢?原因就在于她有的只是外在的肌肤之美,缺乏心灵之美的魅力,其美便不堪一击。可是,看到黄文秀,特别是熟悉了她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越看她的照片和影视形象越觉得她非常美,而且非常地耐人品味。她的美带有一种无以言表的魔力,在震撼着我的视觉和感觉,似乎有一双天使的翅膀在扶持着我,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她先人后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她同呼吸、共进退,跟着她丢弃那些私心杂念的糟粕、向上升华。似乎剧情中的她有多忙碌,我的心也有多忙碌。作为观众,我被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受教育,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三、踔厉奋发的粉丝愿景

大美无形,润物无声。黄文秀的美,美在骨髓、美在亿万人的心中。她对我们这些粉丝的震撼力、感染力是无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将激发出气势磅礴的奋进力量,鼓舞和激励我们奋力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加快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建设壮美广西的动人乐章。

(一)树好“三观”校正人生坐标

自治区党委号召我们学习黄文秀精神,并不是教育年轻人简单模仿文秀同志冒雨牺牲的行为,而是为了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要大家明确,该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立场和人生坐标,人该怎样活。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荡涤灵魂、找到初心、砥砺担当,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胸怀“大我”蓄积巨大能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肩负着中国改革发展攻坚的使命、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而负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满布,或许还有不理解、不接纳,但这些在理想信念的“大我”那里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习文秀同志,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存“大我”,投身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安排、认同的工作,心中有了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三)对标对表何妨吟啸且徐行

黄文秀生前好友陈丽美曾说:“生活中没有了文秀,伤痛会长久地陪伴着我们;生命中有了文秀,我们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文秀走了,我们来了,循着楷模的足迹,需要涌现出一大批的继起者,这就是对文秀最好的告慰。毫不犹豫地接过文秀的“接力棒”,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农垦的长征路,奋力书写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崭新篇章,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推动农垦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3

在暑假中,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讲述了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主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最终因公殉职的事迹。因为这样一位年轻的80后青年,我想更为深入的了解一下她,了解她这样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

该剧浓厚的乡音、质朴的村民生活,泥泞的山路,迅速把我代入到当时那个贫困率为22%的百坭村,体验黄文秀初来乍到时扶贫任务的艰巨。而扎着高马尾,带着眼镜框,时刻充满着精气神的少年模样,真实再现了黄文秀刚参加工作时的稚气。看到荧幕里的她时,也仿佛看到了身边的党员同伴们及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奋斗过的前辈们。“你自己家都是贫困户,如何大庇天下寒士”“他们都穷了多少辈了,你来了能带他们改变多少”,剧中的这些台词或许也是这名年轻扶贫干部当年真实听过的话。

“遇上荒年还有饿肚子的呢”,对于“鸟语花香饭不香”的百坭村来说,产业不兴、道路不畅,难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样的生活处境实际上是众多贫困县中的一个缩影。而实现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带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山村摆脱贫困。从影视剧中回到现实,我们看到在黄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的贫困率降到2.7%,砂糖橘、油茶树、八角、水稻等产业蓬勃发展,还被评选为2018年度的“乡风文明”红旗村。而我们为之触动的,在于这样的英雄主义并不是文艺作品构建出来的结果,而是真实地呈现了曾经有这样一位时代楷模把这一方水土当作自己的“大舞台”,书写着一人走完“心中的长征路”的奇迹,诠释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离不开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努力。

实际上,这部剧所展现的黄文秀在扶贫一线的个人成长经历,与新时代青年的前进轨迹相交融。在面对大城市光明的未来和小山村平凡的生活,在家人病重时刻和脱贫工作的关键时期,在为学历镀金贪图省力还是为干出实绩脚踏实地,这些不仅仅只是黄文秀会面对的个人选择,也是对新时代青年党员在“小我”与“大我”中取舍时的拷问。同时,黄文秀把自己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得以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回馈家乡,科学合理地推进扶贫工作的进程并取得重大成效,也彰显了有志青年在脱贫路上的能力与担当,更与“建功基层”的新时代号召形成回响。

时代楷模的精神具有不朽的强大力量。《大山的女儿》反映了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只有扎根人民、立足现实,才能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凝聚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吸引更多新时代青年扎根泥土,奋战在基层一线,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 篇4

一个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可以做很多事情,黄文秀恰恰选择了最基层的脱贫攻坚事业,用青春和生命践行了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作为服务企业、服务经开区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观看《大山的女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一些可以用于自身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一是要坚定人生方向。“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黄文秀的人生价值追求,所以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并为此不懈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把握自己所要走的路,为此不断奋斗,直到达到理想的目标;二是要保持奋斗定力。黄文秀的工作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她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熟练的过程,她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这无疑充满艰难险阻。在工作中,坚持真抓实干原则,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推进工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三是要涵养为民情怀。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像黄文秀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那样,多走出办公室、走进企业,与企业打成一片,倾听企业声音,把握企业情况,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用真诚服务企业,用真心打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