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
倚栏轩整理的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 篇1
设计背景
在平时与幼儿谈话交流中,当我问“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有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不爱,因为爸爸妈妈会打他,不给吃零食。孩子还小,他不懂得父母的爱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怎样能让孩子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教会他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较清楚地说出父亲、母亲和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工作地点。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观察图书,从中分辨人物的身份,引发对图书阅读的兴趣。我主要通过引导幼儿阅读大书来达到此目的。
活动准备
一张合家福照片。操作卡片《我的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每天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的?你是从哪里到幼儿园的?下午又是谁接你回家的?你是从哪里到家的?
2.你家都有谁?有几口人?他们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人,教师给予适当的语言补充)
3.请幼儿手拿自己的全家福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一家人。介绍相片里都有谁姓名和家庭住址?用“这是我的xx,这是我的xx”语言表达。
提问:你的照片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你们家有什么好东西?你喜欢你的家吗
再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幼儿讨论)
4.请幼儿看操作卡片,巩固刚刚获得的`新知(爸爸,妈妈)
5.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有很多人关心你们爱你们,你们真的很快乐很幸福。
二.欣赏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幼儿园像我家。
师:你们真棒!(指大拇指)那你们爱老师吗?
生:爱。
师:那老师像你们的什么?(像我们的爸爸妈妈)
师:你们真可爱。(顶呱呱,做个笑脸)
三.结束部分
开展“我的家”角色游戏活动,分别由3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找准了教学活动关键的切入点“爱亲人,爱家,体会到家人的爱”,让幼儿自主交流,能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人人想说,人人想讲,还特别愿意说。因此,在活动中,还要加强小组讨论交流,让幼儿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喜爱动物,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
2、初步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懂得一些爱护动物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装定成册的图片四幅,各种不同的动物图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记号笔、绿色画纸(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鸟哭的图片,提问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一定认识很多种动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动物。
(1)看,谁来了?
(2)哎呀!小鸟怎么哭啦?小鸟为什么哭啊?(请小朋友们猜猜看)多请几名幼儿回答。
(3)那么小鸟到底为什么哭?我们来看看小鸟是怎么说的好不好?
2、出示画册,逐页翻看,用
小鸟的口吻讲述故事。
(1)看图听故事
我原本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我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里,每天我在林中快乐的飞翔,累了我就在树枝上休息、唱歌。可是有一天一大群人把我的家毁了,我也被关进了笼子,失去了自由我再也快乐不起来。”
一旁的松鼠也难过地说:“是啊,就是从那天起我就没了绿色的'家园,没了亲人和朋友,整天呆在笼子里,真实太孤单了……”
没等松鼠说完,长颈鹿用粗粗的嗓门大声地说:“唉!没了家我也不好过,我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脖子被卡在这小小的笼子里动也动不了,哪天我能回到美丽的大森林中去呢?”
(2)听完故事,提问:
①小鸟为什么哭啊?
②还有谁也没有家了?
③小动物们没有了家心里很不开心,那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
④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小动物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动物?(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说)
⑤对呀,小动物们最想回到自己美丽的大森林中去,那我们就来帮小动物画片大森林好不好?
3、幼儿操作活动
(1)在绿色纸上画大森林
(2)展示幼儿的作品
师:现在小动物有了这么大的一个美丽的家一定很高兴,它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3)送小动物回家:由老师先送小鸟回家,请两名幼儿分别送松鼠、长颈鹿回家。
①幼儿自由选送一只小动物回家。
师:小朋友你们听,还有好多动物也吵着要回家呢,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分组送,每人送一只)
②哎呀!这么多小动物都有家了,我们心里真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了解父母的姓名、职业,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等。
2.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热爱。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
2.照片:全家福、纸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谈话:讲讲我的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引导幼儿说说谁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谁?
2.展开
1.出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问:这是谁?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什么样的`?从外貌、性格等方面介绍。
2.游戏:抽照片、猜名字。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请幼儿将“全家福”照片放在纸盒里教师或幼儿先后抽出照片,请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2)请该幼儿介绍照片上的人员、拍照时发生的趣事以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3.谈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1)爸爸在家干什么?妈妈呢?自己在家干什么?
(2)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关爱自己的一两件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每天都在为家忙碌着,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爸爸妈妈?想想自己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
4.欣赏散文诗《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联系生活体验,请幼儿说说家是什么?
结束
趣味练习:找一找你的家人。组织幼儿张贴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供幼儿随时讲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 篇4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环境对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1、被人们破坏的森林图片一幅,装在笼子里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若干幅;
2、浆糊、颜色水、毛笔、调色盘、清水桶、抹布;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的图片,提问引入课题。 老师:"小朋友,它们是谁?现在住在什么地方?怎么会住在笼子里?"
2、辩论活动:让幼儿尝试,分两队开展对"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的讨论。
(1)提问引出辩题:你认为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
(2)分队进行辩论:引导幼儿试着为坚持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①老师:有的小朋友觉得动物关在笼子里好,有的小朋友觉得动物关在笼子里不好,大家的理由呢?
②幼儿按两种不同观点分成两队,并引导幼儿讲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3、听说活动:用录音(需老师提前准备)帮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动物的重要性,知道动物更需要属于自己的家园。
(1)老师:两队小朋友的争论很激烈、很精彩,讲得都很有道理,那么,动物关在笼子里到底好不好?请大家听听动物朋友怎么说。
(2)听录音,了解动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提问巩固: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动物朋友的心愿了吗?"动物关在笼子里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让动物回到美丽的大自然中)
4、操作活动:(浆糊画)帮助动物朋友建造美丽的家园。
(1)老师:(出示被人们破坏的森林图)可是,现在人们已经把动物的家园破坏了,怎么办?就让我们一起动物朋友建造一个美丽、整洁的家园吧。
(2)幼儿操作活动:以浆糊画绘制美丽的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