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设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课设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设心得体会 篇1
本次课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电子钟,要求有计时,周显示与整点报时功能。整个电路系统大体由秒脉冲发生器,计数译码显示功能模块,整点报时蜂鸣器电路模块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的感受有几点:
第一,理论基础要扎实。电子钟的课设最基础的部分就是电子课上的计时器内容,在清楚计时器,触发器,逻辑电路等集成元器件和相关电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才能对任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设想出解决方案。
第二,线路布局要有全局观念。在明确电子钟整体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后,才能规划出合理,操作性强的布线布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初布局时一味强调紧凑,想为后来的电路留出空间,结果造成了整体电路布线的疏密不均,大量导线集中在一块区域内,为日后的排查调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第三,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来处理具体任务。所谓复杂,不过是简单的堆砌。整个系统的电路纷繁复杂,所以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来拆分具体任务,之后再逐一解决。我将电路系统拆分为秒脉冲发生器,计数译码显示功能模块和整点报时蜂鸣器电路模块,化整为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知易行难。真正的工程远没有理想的设计模型那么简单。尤其是插线,极端需要细致耐心,剪线头时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对错面包板上的洞眼,更是令人欲哭无泪的差错。
在调试过程中,对排错的不易深有体会。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流程。
一旦出现问题,第一,由现象分析问题的.来源。第二,通过初步电位测试,缩小和确定故障的范围。第三,对照图纸,注意检查芯片各引脚的结线。第四,检查引脚的线头,芯片的引脚等是否存在接触问题。第五,改动后再次上电观察故障的表现情况有无变化。第六,当以上一切都不起作用时,向老师汇报电位测量结果,请教老师的经验,或者参照同学类似问题的结局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的工程锻炼,我感到,行百里者半八十,面对浩大复杂的具体工程,一定要有信心,恒心,耐心和决心。打好基础,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以弄清工作原理为第一要务,在这一基础上,小心谨慎,细致耐心地动手搭建。遇见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用逻辑分析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觉得,小小一个电子钟就有如此复杂的工作量,确实应该使用Proteus等电路电子设计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调试,这能极大地解放设计人员,减轻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质量。
课设心得体会 篇2
本次课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电子钟,要求有计时,周显示与整点报时功能。整个电路系统大体由秒脉冲发生器,计数译码显示功能模块,整点报时蜂鸣器电路模块组成。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的感受有几点:
第一,理论基础要扎实。电子钟的课设最基础的部分就是电子课上的计时器内容,在清楚计时器,触发器,逻辑电路等集成元器件和相关电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才能对任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设想出解决方案。
第二,线路布局要有全局观念。在明确电子钟整体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后,才能规划出合理,操作性强的`布线布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初布局时一味强调紧凑,想为后来的电路留出空间,结果造成了整体电路布线的疏密不均,大量导线集中在一块区域内,为日后的排查调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第三,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来处理具体任务。所谓复杂,不过是简单的堆砌。整个系统的电路纷繁复杂,所以要用模块化的思想来拆分具体任务,之后再逐一解决。我将电路系统拆分为秒脉冲发生器,计数译码显示功能模块和整点报时蜂鸣器电路模块,化整为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知易行难。真正的工程远没有理想的设计模型那么简单。尤其是插线,极端需要细致耐心,剪线头时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对错面包板上的洞眼,更是令人欲哭无泪的差错。
在调试过程中,对排错的不易深有体会。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流程。
一旦出现问题,第一,由现象分析问题的来源。第二,通过初步电位测试,缩小和确定故障的范围。第三,对照图纸,注意检查芯片各引脚的结线。第四,检查引脚的线头,芯片的引脚等是否存在接触问题。第五,改动后再次上电观察故障的表现情况有无变化。第六,当以上一切都不起作用时,向老师汇报电位测量结果,请教老师的经验,或者参照同学类似问题的结局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的工程锻炼,我感到,行百里者半八十,面对浩大复杂的具体工程,一定要有信心,恒心,耐心和决心。打好基础,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以弄清工作原理为第一要务,在这一基础上,小心谨慎,细致耐心地动手搭建。遇见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用逻辑分析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觉得,小小一个电子钟就有如此复杂的工作量,确实应该使用Proteus等电路电子设计仿真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调试,这能极大地解放设计人员,减轻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质量。
课设心得体会 篇3
经过本次微机课题的设计与研究,我们深入的学习了除课本以外的很多微机附件的内容,掌握了很多实验室操作技能。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遇到很多问题,但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帮助,不断地尝试,设计了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实际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原理的理解。
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结合这学期在学的嵌入式系统原理,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单片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80C51只是我们所接触的一种简单的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有各个公司生产的不同型号的、针对不同功能设计的、以及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发展自主研发设计的单片机还有很多,由此设计出来的嵌入式系统更是数不胜数。能够亲身的进行自我实践,并进行实际的应用,其实使我们对现行单片机的一次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提升我们将来在学习工作遇到的单片机设计问题。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设计的问题。例如接口不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设计的功能诸多,刚开始对于这一接口的规划不是非常的合理,后来通过使用中断,两个中断合理的设计便解决了所有的按键和现实问题。考虑到目前空调系统也并不是使用我们所用到的80C51单片机,中断也有可能通过扩展有所增加,考虑到硬件设计的难度,使用两中断解决这一问题则是最佳的选择。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断的使用与本质,合理利用这些,会使程序简化而不会出错。比如开始我们把主程序写在中断里面,导致程序运行混乱,而后来发现,只在中断中做少量工作,比如改一下某一个标志,这样比较好。对于传感器芯片的使用,我们查找了它的datasheet,并查阅了各种关于其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的资料,同时发现了理论资料与实践上的.区别,通过多次尝试,成功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在这次课题设计过程中,我们合理的分工,适宜的规划进度的进展,不仅仅暗示完成了预先设计的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创造性,攻克了很多之前都没有想过的难关,真的受益匪浅。这次设计不仅仅耗时耗力,而且自己也亲自跑了电子市场去进行实际考察,对我们理论和实验都有很大的提升,我想这些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我们在程序设计以及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课设心得体会 篇4
大学三年期间的课程设计,这次应该是在实验室呆的时间最长也最烦恼的一次,做课设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虽然嘴上会说,学校真的是不想让人活了,好烦呀之类,但我们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当你觉得最难的时候坚持一下,也就是你有所收获的时候,很庆幸,我们坚持了,并且达到了我们的预设目标。两人一组,想想真的比以前的好几个人一组要充实很多,不会说有人一直闲着,有人只是打酱油,这次受益颇多。
在刚开始焊接电路的时候,由于我的队友在宝鸡实习时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焊接的`可以说相当顺利,没觉得有很多难度,但当我们进行软件编译和调试的时候,真可谓举步维艰,不要说调试了,就连用来显示的LED屏幕都不会亮,在这个过程中请教了老师,问了学霸,自己也焦头懒额,软件,硬件一步步排除,最后才发现是焊接和LED屏都有问题,再下来屏幕终于亮了,但是功能却实现不全,时钟不走字,有时还会乱码显示,这个时候老师说先排除软件问题,如果软件没有问题,那就可能是时钟芯片或者晶振有问题,又开始检测和排除,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的主芯片电路有问题,换到开发板上后,正常显示,并且功能基本实现除,但是新问题又来了,我们的时钟比实际时间走的要快。软件没问题,我们更换了DS1302芯片,时中已经可以正常运行了,虽然实现了基本功能,我们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功能却没有完全实现,我们的闹钟功能由于自己的不足而没能实现,但我们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下来,我想我必须吐槽一下我初次使用和安装protel软件的心路历程,这个软件我们专业的人使用过的甚少,光这个软件的安装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安装完毕准备画图的时候,发现一些常用的元器件根本添加不上来,连AT892都没有更别说是ds1302了,没办法,后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protel视频教程,跟着视频一步一步来学习使用,但在学习到给库里添加元器件的时候,在protel的library的sch库中的元器件根本添加不上来,我初步判定是安装包有问题,所以将下载了安装汉化了半天的protel软件卸载了,想安装protus。谁料想竟然安装失败,没办法,最后只好求助大神,好不容易将protel的元器件库破解后,画图刚开始也是一塌糊涂,连元器件的方向都不能搞定,熟悉和练习protel画图工具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但是不管怎么说,图最后还是画好了,想想如果以前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学习这些基本的画图工具,现在也不会在关键时候抓瞎了,以后真的要多多学习了。
至此,我们的课程设计在大三的最后一个星期结束了,以此次课设的收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大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