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

2025/08/09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再次播放小兴安岭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小兴安岭给自己留下的最大印象是什么(树木很多,就像是绿色的海洋……)。

教师适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都让自己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

2。学生交流,课件聚焦“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几个短语以及省略号,引导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树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3、过渡引入:孩子们,小兴安岭除了树木多之外,还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去那里近距离地看看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情境法,让学生由对画面的感知引入到对小兴安岭的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了深入了解其四季特点的积极性。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指导精读小兴安岭的春、夏之美。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都抓住了春天小兴安岭的哪些自然景物进行描写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象它们在春天时的特点。

(1)学生交流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写了树木、溪水),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读描写树木和溪水的句子,看看它们各自在春天到来时都是怎样的(树木抽出新枝、溪水涨满了……)。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抽新枝、春水涨。

(2)课件播放春天树木生长、溪水流动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理解“淙淙”(水流动的声音),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看看这两句话中的划线词语哪一个用得好,为什么?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B。春天,树木生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的“抽出”更恰当生动,把春天到来时,枝条迫不及待抽枝长叶的勃勃生机写活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4)再读课文中描写小鹿的句子,想象小鹿生活在这样春意盎然的树林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散步、喝水、欣赏”等词语体会小鹿舒适、安逸、快乐的生活情形,体会小鹿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板书:鹿欢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春天树林的画面美。

2、认真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分别又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将喜欢的原因简单地写在旁边。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对景物的感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课件适时聚焦“树木、雾、金光、草地、野花”。

(2)引导学生说说在这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中,自己最喜欢哪句话,原因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这句话说明了枝叶长得非常茂密。

师:你从哪几个词语中体会到了枝叶长得很茂密呢?

生:“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两个词语都说明了枝叶非常多,而且很有生机(板书:枝叶密)。

师(课件出示枝叶茂盛的图片):你理解得非常准确,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齐读,注意强调几个叠词,突出枝叶繁茂的特点。

生:我比较喜欢山谷中清晨的浓雾,走进去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一般。

师:我注意到了你说的是“浓”雾,说说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雾特别浓的。

生:我从“整个森林浸在”体会到的,“浸”字表明雾很多,把森林都包住了。

师:这句话中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觉得就像是水一样,把东西都淹没了。

师:老师赞同你的理解,“浸”字原本指液体浸泡的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雾多得就像是一片雾的'海洋。

师:对,更进一步说明了雾很浓,看,都成了乳白色的海洋了(板书:雾气浓)。

课件播放浓雾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体会雾多、浓的样子。

生:我还特别喜欢阳光照在草地上的景象,阳光照得那些盛开的花儿格外美好。

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阳光、草地、鲜花的美好样子,也从真像个“大花坛”体会草地上花很多(板书:野花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并用略微轻缓的语速读出这种感受。

(二)自主探究,感受小兴安岭的秋、冬之美。

1、过渡:孩子们,结合刚才对春、夏两个季节的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物美(读句子……)。

教师适时归纳:对,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在读中想象体会,这无疑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式。接下来,让我们自主学习小兴安岭秋、冬两个季节的描写。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找出主要的景物描写,看看秋、冬两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分别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的小兴安岭的特点,归纳板书:叶飞舞、果子熟、药材丰,播放秋天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小兴安岭不仅景色优美,同时还有丰富、珍贵的物产。

(2)继续交流对冬天小兴安岭的感悟,课件适时播放冬天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引导他们体会白雪皑皑的情景,同时抓住动物们不同的表现来体会它们此时的感受(躲起来,盼着春天快点到来……),教师归纳板书:树积雪、动物躲、盼春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两个季节不同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如果你有机会到小兴安岭游玩,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注意抓住文中小兴安岭的四季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扶放结合法”,通过指导学生精读春、夏两个季节的景物描写,并让他们归纳学法,然后再按照习得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提升了他们阅读语言、品悟文字的能力。

三、感悟文情,课堂小结

1、想象体验:引导学生根据对小兴安岭四季的景物描写,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小兴安岭。教师适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归纳板书:花园、宝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注意强调“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两个短语。

2、教师小结:这样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小兴安岭,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最后,老师想带你们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抽新枝、春水涨、鹿欢畅

3、美丽的小兴安岭夏:枝叶密、雾气浓、野花开花园

秋:叶飞舞、果子熟、药材丰宝库

冬:树积雪、动物躲、盼春来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四季景色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学习相应的段落。)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指导学习“夏天美”。

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1)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①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③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树木的句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浓雾、阳光、野花的句子。

(2)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在文中你是怎样理解“浸”、“穿”这两个字的?

②第四句话好在哪里?(生动形象。)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

(4)检查自学

①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在描写“秋天”、“冬天”的段落中,你较喜欢哪个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里的景色确实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三、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四季景色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学习相应的段落。)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指导学习“夏天美”。

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1)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①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③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树木的句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浓雾、阳光、野花的句子。

(2)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在文中你是怎样理解“浸”、“穿”这两个字的?

②第四句话好在哪里?(生动形象。)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

(4)检查自学

①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在描写“秋天”、“冬天”的'段落中,你较喜欢哪个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里的景色确实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三、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

2.一首优美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1.交流资料,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课文。

师: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花园宝库)

(2)齐读最后一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板书:春夏秋冬)

3.提示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二、赏读课文,感受美景

1.学习春天,掌握学习方法。

⑴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a.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b.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⑵自由读,同组交流读。

⑶学生汇报好词、好句。(板书:抽出新枝)

⑷(配乐播放课件)指导朗读,感受美景。

⑸想象画面,背诵课文。(配乐)

[6]归纳学习方法。

2.合作学习夏、秋、冬三个季节。

过渡语:现在老师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小组合作学习)

3.品读好词、佳句,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

学生汇报好词、佳句,老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

(板书:葱葱茏茏、硕果累累、雪中藏宝)

4.老师当导游引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配乐播放课件)

5、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第1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在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美时处处都可以看到什么景物?(树木)

齐读第1自然段。(板书:绿色海洋)

三、激情总结,拓展欣赏

配乐播放课件,欣赏自然风光图片。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笔

(出示课件)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

绿色海洋

抽出新枝

花园

美丽的小兴安岭

葱葱茏茏

果实累累

宝库

雪中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