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糖教学反思

2025/08/05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糖教学反思(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糖教学反思 篇1

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却以为是恰到好处呢?”“蝉声与蛙声很热闹,为什么作者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实际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于苦闷中想求得一时的解脱,因此踏上了求静之路,来到了日日曾走过的荷塘。欣赏着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但现实的阴霾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股淡淡的忧愁蕴含其中。学生再进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不同词语的`运用,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就难有深的体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词语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时这样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我让同学们比较“泻”字与“照”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一个“泻”字,变静为动,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同时与“流水”相照应,而“照”就缺少这样的表达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换作“漂”或“升”呢?同学们思考后明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与“薄薄”相照应。“漂”和“升”就难以体现青雾的轻盈之美、自由之态。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方法。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这个鼻子,完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糖教学反思 篇2

《苦糖》是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的文章,讲的是"我"自幼家境贫寒,禁不住甜味的诱惑,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亲戚探望生病父亲的白糖"偷吃"光了,母亲知道后,出乎意料地没有责怪我,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满怀愧疚的我发奋读书,终于有了出息,每次回家都会给母亲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很少再吃白糖.这篇文章,每读一次,都会带给我新的体会,备课的时候是一种,重读的时候是另外一种,现在手边没有教材,回味的时候又是另外更加复杂的一种,我实在想不出更加恰当的语言来形容.现将课堂上的得失做一小结.

一 由题入手,问题导入.

糖,大多数都是甜的,可作者为什么以《苦糖》为题?不是很矛盾吗?这是什么样的"糖"?又"苦"在哪里呢?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齐读了两遍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马上提了出来,"苦糖苦在哪里?""糖为什么是苦的?"虽提法不同,但都指向了文章的中心,就着问题,大家开始潜心会文本,找出糖的"苦"处.我觉得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设疑导入的文章.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感悟和自主探索.

二 理解白糖的"甜"与"苦".

白糖的甜,学生有自己的感性经验,课文中也有描述,非常细致,从未吃过白糖的"我"甚至叫白糖为"神物",可见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多么大的诱惑力.但怎样理解白糖的`"苦"呢?学生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对于妈妈知道真相后为什么没有打我这样反常的表现,有一个同学说,妈妈觉得反正都已经吃了,打也没用,白糖还是没有了,索性就不打了.对于我长大成人有了出息之后就再也不吃白糖,有一个同学甚至说,是因为那次偷吃白糖太多,牙齿坏了,不敢再吃白糖.我想这可能与他们的认识经验和年龄有关,但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我没有给予肯定,而是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去感受白糖背后的"苦".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背景和现在距离较大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最后还是有几个学生说出了"愧疚""悔恨"等.有的说母亲是爱我们的,他没打我们是因为这些糖妈妈是舍不得自己吃的,就算我不偷吃,她也会留给我们孩子吃的.有的说,本来是生病的爸爸该吃的,我觉得对不起爸爸,才会不吃白糖,看见白糖就会想起偷吃白糖这件事情来.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不期望一个整齐划一的答案,但我愿意听听孩子们的多元感受,看看这篇文章在孩子们的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也许这份厚重学生暂时无法理解,但我相信以后的他们会懂.

这是一节再普通不过的常规课,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更要时常反思.

糖教学反思 篇3

课前

当我收到肃南县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室九月份活动通知单,以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同课异构时,我心里就忐忑不安,虽说教龄20年了,但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是老教师们私下聊天常说的话,“怎么办”?

关键是如何设计教学?翻书、翻教案、网上查资料,最终抓住本节课重、难点,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上交。后来收到红小张燕老师二次发来的同仁们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很是感动,修改细心而又到位,非常感谢同仁们的辛勤付出!

课中

在不断的思考中,我决定再补充教学设计。通过互+计划培训学习,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教育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化,再不是一根粉笔,一本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而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融合。在雷皓老师的数学绘本和王艳着老师的童话数学课堂智慧的启迪下,跳出数学课本读数学,数学课中融入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喜欢比学会更重要。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开始自编童话故事。看到练习题中出现青蛙,所以就以青蛙起名小小和白云起名多多两个童话人物对话展开。(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小伙伴,他们分别是:青蛙小小和白云多多,和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天高云淡,青蛙小小和白云多多决定去神奇的数学王国逛一逛。)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数课桌,以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行和列,知道一行一行的数,就是横着数,一列一列数,就是竖着数。然后做游戏“排排队”亲自体验行和列。并完成导学练习单相应题目。

活动二:数糖果,青蛙小小为奖励孩子们准备的糖果,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再数一数,最后完成导学练习单相应题目。活动三:我说你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以上说——数——摆——列,总结规律,完成课本练习2、3题。拓展练习多多送月饼,是为学生学习乘法埋下伏笔,这样60个2连加,太麻烦,联想到乘法,有没有简便方法,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课后

第一,在检查孩子们导学练习单时,发现对行和列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尤其是对列的理解较模糊。练习中竖着数列式学困生就有困难。第二,摆小棒的预设,没有考虑到一列摆2根,摆6列,在桌子上摆不下的问题,另外,圆柱体的木棒,容易滚来滚去,学生摆不好。第三,拓展练习引导不到位。第四,学生表现来看,中等生表现较好,尤其是平时不咋滴的一个女生,说的方法和做的题,很是让我激动。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加注意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