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2025/08/05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再塑生命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

教学重点:

1.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体会并能分析出海伦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体会到海伦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搜集并整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事迹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精彩画面,请同学们谈谈节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告诉给一个生活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样告诉他?

(同学讨论)

同学们会感到很为难,可是在19世纪美国的莎莉文老师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个奇迹。

二、认识并了解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事迹

(1)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准备材料。

幻灯片1:海伦·凯勒及莎莉文老师的相片

幻灯片2:海伦·凯勒一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各国民众的赞扬。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幻灯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马克·吐温

三、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阅读课文,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

同学仔细阅读文章后,讨论、概括。

明确: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让我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理解爱。

2.迅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划出能体现海伦心理的句子。

幻灯片4:

(1)生命原貌:(像大雾中的航船)

(2)再塑生命的起始:(与莎莉文老师的相识)

(3)再塑生命的发展:(认识具体事物、了解大自然)

(4)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证:生命中拥有了(爱)

四、细节把握、重点研读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学生活动:研读本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读选文,把握文章,结合课外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对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五、分析文章主题

问题1: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该怎样理解呢?

明确:原意指“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从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引领出来,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结: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读了她的故事,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那些因素呢?

明确:坚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师……

问题2:从这些因素中,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结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与探究

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

明确:

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爱是人类的灵魂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回顾生命再塑的过程,海伦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沟坎,莎莉文老师用博大而深沉的师爱改变了海伦的生命轨迹。

拓展1:生活中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残疾刻画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通过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课结束(郑智化《水手》徐徐响起)

实践作业: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暖。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位本文清新朴实的语言。

3、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教学方法

导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了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二、整体感知

1、生字词:

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通过了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读了本文,你认为莎利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小组讨论。

2、课文一共写了三件事:

⑴ 莎利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⑵ 莎利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⑶ 莎利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3、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4、莎利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利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三、重点研读

你最喜欢哪件事?或是哪一段文字?

如:

1、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的时候,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的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在这里莎利文老师既让从刚才的坏心情解脱出来,又准确地抓住时机,让小海伦将“杯”和“水”分开,认识了水这个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莎利文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奇妙啊。)

2、莎利文老师帮助小海伦坐在树上,让小海伦体验到大自然严厉、暴躁的一面,受到了有厘毫惊吓,却使之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体会莎利文老师的教育方式。

3、莎利文老师使小海伦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感情就是“爱”。引导小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开发了小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足见莎利文来势的教育艺术。

问题: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讨论:“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是莎利文老师使作者又回到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因而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

四、小结

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间美好的思想情操,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象春天的种子深深的植于海伦的心里,以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着我的老师──安妮·莎利文。

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而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这本书是献给莎利文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3

一、角色模拟,激趣引读

同学们:请大家闭合双眼一分钟。

老师:同学们,自然是美丽动人的,我们能看到花朵的五颜六色、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溪水的雀跃欢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传奇女子。

简介海伦·凯勒(略)

二、诵读复述感知文意

1、范读全文

2、默读全文,边准备复述提纲。(老师提示:课文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3、请小组代表复述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记者问答见证成长

1、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将学生分成采访组、海伦·凯勒扮演组两个大组。

采访组:设计问题,推选采访者。

海伦·凯勒扮演组:准备材料,推选扮演者。

分组阅读,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活动。

(1)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你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

黑暗、痛苦不堪,像大雾中的航船。

(2)莎莉文教师走进你的生活后,世界在你的心目中起了怎样的变化?

变得光明,快乐,自由,幸福。

(3)莎莉文教师来了以后,都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事?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引领“我”走进大自然。

莎莉文教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4)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具体事物的?

实物感知法,利用触觉让“我”认识具体事物。

(5)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你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通及所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并让我认识到大自然既有仁慈的一面,也有凶猛的一面。

(6)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逐步引导你认识“爱”的?

老师用情感体验法和对比法让“我”感受爱及认识抽象事物。

四、合作探究,感受人物

1、文章主要记叙了海伦·凯勒和莎莉文的交往,同时也刻划出师生两人鲜明的个性形象。同学们想想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分组讨论,交流)

2、提问:

明确:海伦·凯勒是个求知欲强,善思好学、坚忍不拔、悟性高,热爱生活的女孩。

莎莉文老师很了解儿童心理,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富有爱心,是位非常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五、质疑解惑,理解主题

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请同学们想一想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取得好不好?

2、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本文中又指:(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是莎利文老师给了“我”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给予“我”深切的爱和生活的信心、智慧,因此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以此为题,概括力强,用词凝炼,突出了主题,又抒发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六、联系生命,砥砺人生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请讲一、二个。

2、作业、(两选一)a、海伦·凯勒虽然盲聋哑高度残疾,但她凭借坚韧的意志、好学敏思的态度、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是我们的人生的榜样和灯塔,请写一篇读后感。

b、海伦·凯勒的成功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莎莉文女士。可见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多么重要。请以“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备教手记:《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文章极具人文性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理清文章的思路。(2)领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深刻的爱心。(3)学习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优秀品质。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

一是以“模似角色”环节为切入点,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

二是以“记者采访”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以作文训练为落脚点,写读后感让学生从海伦身上获得精神的力量和思想的启迪,以砥砺人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积极进取,书写人生的辉煌。写自己的老师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又能进一步地去认识老师,评价老师,进而学会尊敬老师,热爱老师。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3、理解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

2、理解“爱”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筛选适当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然后谈感受。

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搓捻(cuoniǎn)繁衍(yǎn)迁徙(xǐ)

觅食(mì)小憩(qì)遨游(áo)

花团锦簇(cù)冥思遐想(xiá)

企盼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油然而生风云变幻

3、课文主要写了哪能两个人物?

海伦·凯勒、莎莉文小姐。

三、理解人物

1、走近海伦: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

资料一: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莉文老师到她家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10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6月,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并和莎莉文老师合作撰写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轰动文坛,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后,她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资料二: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说:“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评她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

2、走近莎莉文老师:

文章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请你快速浏览,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a、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b、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c、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四、探究品味

1、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2、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请你以“爱”为话题,写几句富有诗意的句子。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五、拓展延伸

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预设:

1、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3、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4、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5、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6、张海迪自学成才;

7、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8、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和“研讨与练习”一、三;

3、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