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

2025/08/05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教学设计 篇1

一、投影呈现:

故都金陵的画面,配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讲述一个悲伤凄婉的历史故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里,有一个面容苍白泪眼朦胧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可还是无法逃脱亡国被俘的命运。在这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陷入敌国之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着,北上东京,被囚禁在汴京。大宋王朝封他为“违命侯”,但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了阶下囚,只能日夕以泪洗面。在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抑止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就在他的住所命歌伎作乐,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声闻于外,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恨,宋太宗听后龙颜大怒,于是派人送来毒酒,最后,度日如年的他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二、这是一段伤感凄婉的历史,故事中的他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字: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身分:国主词人

李煜很特别,首先,他的生辰和祭日是同一天。……然后,他有双重身分,既是一代君主,也是一代词人。作为一代帝王,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词人,李煜却是唐五代时期最出色的。虽然他前期的词大多写的是宫廷享乐生活,但他后期词多是写亡国的哀伤和悲痛,都是他内心真实的感情抒发,它的内容深度已远远超过了作者的一己之悲,扩大和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因此后人凭吊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三、读

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仔细听读。稍作评析。从感情基调、语调、语速等方面。

听范读,生再读。

四、议

师:要好这首词,一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大家说说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

师:联系背景,结合全词,大家说说李煜的有哪些愁。

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家庭的支离破碎对往事的怀念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命运

投影呈现:

亡国之恨

思家之苦“愁”

往事之怀

命运之叹

你们看看,李煜的愁多不多?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恰似一江春水向春流”他用什么手法在写愁?比喻。用春水喻愁,一江春水是我们能见的具体事物,而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他这样一比,我们就感觉到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是一江愁水!

在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咏愁的句子,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1)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联系另外一首)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李煜另外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五、小结

我们说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对于他人的愁苦,我们一般寄予深深的同情和安慰,但是对于李煜的愁,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李煜因为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使得百姓遭殃,生灵涂炭。所以他的愁本身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他这首词千百年来打动读者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美。

六、听

听邓丽君的《几多愁》,再次感受一下李煜的千古愁情。会唱的可以跟着哼哼。

《虞美人》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

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播放名家诵读片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5、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明确:写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故国明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变的有往事、朱颜等。

6、你认为全词的`词眼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写春风吹拂、月夜登楼,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以及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上片写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陈迹,不复存在了。下片紧承上片的“故国不堪回首”抒写内心的痛苦。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连接

1、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3、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明确: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⑥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七、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八.课下作业

展开合理的想象,试将这首词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李煜生及其作品。

2.感悟意象,体会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赏析重点佳句。

【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

导语: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一首千载不衰的绝唱。同学们,在正式讲课之前,让我们先来静静聆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由一首词转变而来的。

师:这首词是什么?

生:《虞美人》

师:这首词,讲述了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是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他,赞美他。这位大人物可谓是“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他曾有过“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这样评价“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说到这里,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下他是谁?李煜。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好的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李煜和写作背景。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上了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一举动被宋太宗知晓后,大怒,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吟咏诗韵(读)

我们说诗歌是需要品读的,有感情地朗诵吟咏,可以让我们进入诗歌的意境,可以在美的享受之中去感受诗歌的情感。当然有感情地朗诵让我们更能走进诗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情感。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全词进行初步感受,在读得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节奏

2.强弱

3.缓急

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至少要读两遍。之后老师将会请同学们展示成果。(朗读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走的过程中所说

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读,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在听的时候思考如何评析,这位同学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

生:展示。

生:点评。(安静,美丽或是帅气的同桌)

师:总评:大家都读得不错,要进行表扬。但还有不足的地方,大家要勤加练习。在朗读这一方面呢?老师想给大家补充一个知识点,大家做好笔记。

吟诵诗词应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字正腔圆;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前面几位同学都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有些小瑕疵,也值得鼓励。)

第二种:读出节奏;我们都知道诗词读出节奏将给人一种美感,使人心情随之起伏。看到我们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拿笔画记好)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节奏明了,节拍适当。

第三种:读出情感。诗歌有了情感才能打动人。我们读了这么多遍,大家也从这首诗词中读出了悲怆、无奈、悔恨的情感。

就整体来说:低沉凄楚、曲折迂回;而局部:注意(重音)何时了、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

月—明—中

向—东—流(师生一起来说)

师:好的,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朗诵的知识,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配背景音乐再来朗诵一次,看看有没有进步?谁愿意来尝试下?

生:展示

师:非常的不错,较之前有了大的提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练习。读的阶段我们就暂时上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这首词。这首词呢,言简意赅,大家都能懂得大意。我想课本上的注解也帮了大家不少的忙。看到课件上,就是这首词的译文以及重点词的解释。大家稍微的看一下。好的,同学们应该看完了。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全词,走近李煜,看看这首词为何成为了他的绝命之作。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品)

探究一: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它又体现在哪里?(从意象方面入手)这些感情又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案】:词眼:愁。意象:

春花故国

小楼【往事之叹】朱颜亡国之恨

东风雕栏玉砌

明月【思家之苦】春水

【离家之痛】往事

五、精读细品、赏析佳句(赏)

师:这首词呢,有不少的佳句,我们就通过一个问题来进行层层剥茧。刚刚我们一起谈论了李煜的愁情,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应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可以验证了那句诗“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说这样的愁情应该是无限在于心中徘徊的,那么对于这种愁,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它毕竟是看不到的,而且是摸不到的,那么我们能感受得到吗?

师生:能。

师:我们却能感受到李煜的这些愁情。那么对于李煜而言,他又是如何来写的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诗词赏析的具体方法(表现手法)再一次地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这首词怎样描写愁情的?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探究并选派一人作为代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1、“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师: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情喻为一江春水。为什么要比喻成江水?好在哪里?江水多,无穷无尽,连绵不绝。体现了愁多,愁汹涌,愁澎湃。所以呢是不是把抽象地具体化了,是不是将愁情具体化了。在词史上将抽象化具体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刚刚《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这里将愁比喻成了什么?丝,对的,丝可以剪,乱了还可以理一理。但是李煜的愁却是剪也剪不断,理都理不清。还有吗?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这首词中呢,作者将之喻为一江春水,我们想想,这哪是一江春水,分明是一滴滴附在愁情的李煜的泪水。所以我们这样一比喻就将抽象的、无形的东西转化成了具体的、有形的了。所以这一江春水又可谓是李煜的一江愁水。

《虞美人》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3、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导入:

播放歌曲《虞美人》(费玉清唱),引入: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

二、简介词及作者。

1、简介词:

①名称:“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②特点:词有词牌,又称为词调。是词的格式名称。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叫“填词”。

③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④分类:

小令(≤58字)

按字数分中调(59~90)

长调(≥91字)

词按表现风格 豪放词:豪迈奔放,苏、辛

婉约词:婉约含蓄,李清照、柳永。

2、词牌“虞美人”介绍: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来一无名氏根据这个悲剧故事写一首《虞美人》,这就是词牌名的由来。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3、简介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后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品读。

1、听朗读录音。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见画面。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四、理解全词,把握主旨。

1、你认为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情感?(愁)

2、词人为表达情感借用了哪些意象?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等意象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6、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7、“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皇权的象征。“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9、名句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成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10、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11、列举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愁意的.其它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诗人往往能巧妙地化虚为实,把原来只可意会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描摹愁的质感、形态(以水喻愁、以山喻愁、以草喻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平乐》

(2)描摹愁的长度(夸张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描摹愁之广度(博喻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描写愁之重量。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

(5)描摹愁之动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在诗人的笔下,愁有了质感,有了体积,有了重量,有了一种灵动的美,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

12、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前面已分析)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五、总结全文。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后主之词就是用自己的血写出来的。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一字一泪,歌者一字一泪!

六、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拓展阅读鉴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七、最后,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去感受李煜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