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学会用彩墨的方法画鱼。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笔墨知识和方法大胆地进行作画,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以及驾驭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笔情墨趣中,发现彩墨魅力,体验民族艺术,大胆地亲近彩墨,表现鱼的生命和美丽,并获得欢愉和满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4、审美目标:欣赏、感知民族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发现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和结构变化,教会学生用彩墨画鱼的方法,表现不同造型的鱼,从中体验彩墨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用彩墨表现出富于情趣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画具,课件,学生用纸、墨、色、碟、水桶、印泥。
2、学生准备:画毡或旧报纸,毛笔、板刷、橡皮印章。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能准确猜出来: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打一动物)
(学生:鱼!)
教师:对!真聪明!是鱼。你们认识鱼类吗?了解哪些鱼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鱼。
小结引导:你们真棒!了解这么多!是的,鱼是水中的动物,它种类繁多,全世界大约有16000多种。它五颜六色,形态万千,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动物。下面请大家观赏一些奇特、美丽的鱼。(出示课件,观赏鱼图)。
刚才这些图片是鱼静止时的形态,鱼游动时又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
交流感受:看了这些图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观赏后的感受;美、漂亮、可爱)
教师:鱼不仅漂亮、可爱,而且代表着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绘画、陶瓷等众多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鱼的身影。(出示艺术图片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用彩墨画鱼》(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在这一课当中,我们要了解学习鱼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彩墨表现鱼的方法,并尝试创作一幅表现鱼的彩墨画。
(二)讲授新课。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课件)
教师引导:要画鱼,先要了解鱼的基本特征。无论鱼的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请大家看: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身上布满鳞片。
2、了解彩墨画的基本知识
教师:用彩墨画鱼,除了需要了解鱼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一些彩墨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彩墨画的基本知识。
3、展示彩墨表现鱼的作品,引导欣赏(课件)
自然界的鱼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用彩墨表现这样的鱼会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彩墨表现鱼的作品。彩墨画由于它特殊的水墨效果,所以使画面产生一种很神气的艺术效果,我们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注意留心去体会一下。
(1)欣赏韩美林彩墨画鱼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奥运福娃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是不是感觉这个鱼更加可爱啦!这幅画主要是用墨线勾勒鱼的外形,再用墨和颜色进行渲染,墨和色结合的恰到好处使画面生动简洁,而且整幅画一种鱼按不同的方向去排列,在形式上也感觉很新颖、很奇特。
(2)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特点:用笔用墨大胆,画面完整,充满童趣。
4、示范指导。
我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画,包括画家的作品、我们学生的作品,都很精彩,那么用彩墨画怎么画的,你们想知道吗?那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方法。(边展示课件边示范讲解)
①用线勾画:用墨线或彩线勾勒出鱼的外形,然后画出鳃、鳍、嘴、眼,再以墨线进行装饰,最后用淡墨或淡色渲染。
②线面结合:用泼色的方法画出鱼的外形特征,再用墨线或彩线勾勒具体特征。
(三)尝试创作。
1、现在大家一定特别想画了,请大家先清楚今天的作业要求,然后再动手创作,课件出示要求:用彩墨的'方法表现鱼,可以画真实的鱼也可画想象中的鱼,彩墨要富于变化,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
(四)评价总结。
1、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围绕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2、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很多不足,如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在抓住了鱼的结构同时与丰富色彩表现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构图,可在欣赏时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在教学评价时,学生一味的抓住鱼的特征,只是注重它画的像不像,应鼓励孩子们多方面的进行评价,可教师在对一幅作品可从色彩、造型、构图上进行评价,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指出不足,也让孩子们试着从各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其优缺点。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对居住环境(室内或室外)的设计有所了解。
2、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居住环境。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3、增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重点: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理想的居住环境。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利用废旧材料,设计美妙的居住环境。
教学准备:范作二个(室外、室内各一个)、小家具(木制)一套、各种木质、纸质废旧材料、双面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导入
小时侯有过许多梦想,可最喜欢的是居住在红梅公园边上。清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晨锻的人们。有时甚至希望能翻过窗户,进公园玩一玩┅┅
长大后的希望就不同了,(出示一组家居照片,逐一介绍,我想实现了)但是,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个书房、里面有。
有。
(出示范作,〈毛胚房〉〈立体房间设计与家具摆设〉)
三、欣赏
室内――厨房(旧式房、新房)
书房(旧式房、新房)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觉
卧室(成人房、儿童房)
室外小洋房
四、讨论
以小组讨论形式,讨论做怎样的房间好?是室内还是室外,要些什么材料,分配到人。
五、小结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对比色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色、黄色、绿色等)
2、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橙)
继续追问: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
3、讲解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
(二)感受对比色
1、作品中的对比色
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色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用了补色以及冷暖差别大的色彩。画面中相邻的颜色都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浅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对比色
我们已经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对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教师总结:玩具、游乐场、红绿灯、民间彩塑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1、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
教师总结:运用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的明亮鲜艳从而产生动感。
2、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要点:谈谈你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对比色?你是如何表现的?同学们的作品中,你认为谁的画面最活泼、色彩对比最强烈?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回顾对比色的相关知识。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色。
四、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 篇4
教学意图:
梵高的“向日葵”是精典中的精典,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到画面的布局,颜色,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向日葵》。旨在培养学生欣赏与观察能力。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学画向日葵,能够合理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3、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5、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关键点:
高低错落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学准备:
梵高名画,纸,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梵高的向日葵。
1、你喜欢这篇画吗?为什么?
2、画中有几朵花?
3、每朵花都一样吗?
4、他们是怎么插在花瓶里的?
小结:这幅欠ü钪幕诣蟾呋婊模南蛉湛恳欢涠疾灰谎蜩蛉缟
二、教师示范,学画向日葵
1、每朵花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我们看到的分别中花的哪里呢?
2、朝前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圆圆的,每一片花瓣都是一样大的。
3、朝旁边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扁扁的,花瓣一边长一边短。
4、朝后的向日葵看到的只有花的后面。
小结:摆放的角度不同,看到花的部位也不同。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学生尝试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欣赏:表扬能够绘画不同角度的向日葵。
教学总结:
小朋友绘画的向日葵姿态各异,象真的向日葵一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学生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学生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学生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不足之处:
前面讲得有点久,到后来小朋友画的时间有些来不及。另外有的学生绘画的向日葵花盘较小,涂颜色的时候不清楚。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观察向日葵真正的模样,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大小,颜色,以及各部位的细节之处,这样学生绘画就会更形象。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让他们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会对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