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2025/08/03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4、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阅读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文章,如《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

2、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

3、阅读了解彭德怀生平及有关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交流彭德怀生平、长征相关知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一句话,重点理解“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第19自然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悟文章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预设评价: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真了不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老师把文章概括成一个字:杀。(板书:杀)

二、学习1-2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无奈之情。

1、引入。

(1)同学们,我们再把目光定格在课题上。彭德怀,是什么人?说得不错,彭德怀,是建国初期的十大元帅之一,在长征途中,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

(2)而大黑骡子呢?仅仅是一匹牲口,长征途中,是彭德怀的坐骑。

(3)课题用了一个“和”字,把将军和牲口连在了一起,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在他俩之间划了一个“=”,他们俩似乎平起平坐了。

2、理解彭德怀爱骡。

(1)这是为什么?在彭大将军的心目中,大黑骡子有什么重要的位置呢?快去读读第2自然段,待会儿来谈谈这个问题。

(2)出示段落:“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一直看着它吃完。”

(3)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大黑骡子、彭德怀这两个角度来谈)

a大黑骡子一路上为红三军团做了很多事,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红三军团离不开它!

b彭德怀常常抚摸着大黑骡子,把自己的干粮塞给大黑骡子,并且看着它吃完,完全把大黑骡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还常常对大黑骡子念叨,完全不是把大黑骡子当成了牲口,而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可以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

(4)引导感情朗读:谈得很有条理,同学们从最细微的地方体会到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间的深情厚意,来,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送入你的朗读,感受这一份奇情!

3、理解环境艰难。

(1)既然和大黑骡子有这样深厚的情意,为什么还要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1935年8月,红军行进在茫茫的千里大草地上。

(2)这段路,在长征途中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一起读: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最为艰苦,就是艰苦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艰苦的情况了。来,读出这种感觉。

(3)红军指战员在怎样的情况下向北挺进?一起读:饥寒交迫。饥,就是饿;寒,就是冷;红军战士们又冷又饿,承受着煎熬。来,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

(4)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草根,走在后面的部队呢?什么都没有了。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恰恰走在部队的最后,课文中有个词,叫殿后,一起读。战士们怎么样了?读: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断粮时,红三军团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了。多令人痛心啊!再来读!

4、小结: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士,彭德怀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身上,产生了杀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念头。老师把这个意思浓缩成4个字:心生杀念。(板书:心生杀念)一边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朝夕相伴的坐骑,一边是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的战士,产生这样的想法,他是多么无奈呀!(板书:无奈)

三、整体感知,指导归纳标题。

1、引:文章刚开篇就写了彭德怀为了让战士们走出草地,产生了杀大黑骡子为战士们充饥的念头。接下来彭德怀又做了什么?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3-11自然段、12-20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3、对,3-11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向战士们下达了杀骡的命令,遭到了大家的反对。12-20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忍痛下令开枪杀了大黑骡子。你能把刚才这两个意思,浓缩成像“心生杀念”一样的小标题吗?小组讨论讨论。

4、刚才每个小组都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请大家把集体的智慧与同学们共享!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5、引导板书:下达杀令,开枪杀骡。

四、学习3-11自然段,理解彭德怀说服杀骡的过程。

1、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说,彭德怀下达了杀骡的命令后,遭到了老饲养员、警卫员们的反对。所以,彭德怀要说服大家。(板书:说服)在说服过程中,彭德怀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快去读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很认真,相信一定已经找到了。谁先来说说?读得认真,找得也很准!彭德怀先是平静的(板书:平静),最后就不耐烦了(板书:不耐烦)。

3、指导读好“平静”的一段对话。

(1)同学们,彭德怀也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他还是下达了杀令。老饲养员急呀,几个警卫员更是急得大声嚷嚷了。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彭德怀平静地说出了杀大黑骡子的理由。看,这里是他们的一组对话。(示段)

(2)想读好吗?想要读好,就要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老师已经把这段话改写成剧本的形式了,根据提示自己先练一练。

(3)同学们练得很认真。因为对咱们班的朗读水平不太了解,所以老师有个请求,想请大家推荐最适合这三个角色的同学,来读这一段话。行吗?好,老饲养员,由谁来?警卫员们,推荐谁?彭德怀呢?

(4)读得都很努力。警卫员的“急”表现出来了,彭德怀的平静中,似乎少了一点儿态度的坚决,老饲养员呢,这里连用了两个“?”,是他觉得惊讶,这里是他出乎意料的反问。谁再来读读老饲养员的这一句话?

(5)着急了,紧张了!好,这两组的男生,来读一读老饲养员,这两组的男生,警卫员就由你们来担当,全体女生,一起读彭德怀的话。

4、指导读好“安慰”的一段对话。

(1)老饲养员听着彭德怀平静的语气,知道他杀意已定,再阻拦也无济于事了。但是,他想到要永远失去朝夕相伴的大黑骡子,想到红三军团少了大黑骡子会更加艰难,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了起来。彭德怀完全理解老饲养员的激动,便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安慰他。(板书:安慰)这里,就是他俩的又一段对话。(示段)

(2)这回男生来读彭德怀,女生来读老饲养员。要注意啊,老饲养员是很难过的。

5、指导读好“不耐烦”的一段话。

(1)一番平静的劝说、体贴的安慰过后,大家仍在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地说了什么?(示段)

(2)一起读!不耐烦、大声地说一说!

6、小结:同学们,下达了杀骡令后,彭德怀为了说服大家,费了不少口舌。

五、学习12-20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不忍之情,体会对战士的爱。

1、引:真正开枪杀骡的那一刻,彭德怀是多么不忍心啊!(板书:不忍)这一刻,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每等待一分钟,痛苦就多一分钟!这一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一刻,惊天地、泣鬼神。

2、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沉下我们的心,好好地默读文章12-20自然段,用心去感受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读完后,把彭德怀不忍心杀骡子的词句划一划。

3、同学们,你们用心在读,相信,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彭德怀不忍心杀骡的心,触摸到了他不忍心杀骡的语句,谁先来说一说?

4、小结:找得很准!老师把他概括为“背过脸”“摘军帽”。(板书:背过脸、摘军帽)

5、“背过脸”,是彭大将军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倒在战士们的枪口下,更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坐骑倒在他的眼前;“摘军帽”,是彭大将军在向他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表达深深的内疚、最沉痛的哀思、最崇高的敬意。这些都很好理解,我们就不说了。但是,在“背过脸”之后、“摘军帽”之前,彭大将军向着方副官长怒吼了(板书:怒吼道),而且是双手*着腰怒吼。他吼了些什么?(示段)一起来吼一吼!

6、交流:这是为什么呢?在他“怒吼”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有自己的理解。正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彭德怀怒吼的背后,是他对战士的爱,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他狂怒的背后,是一种爱兵如子,是一种爱兵如子的狂爱啊!(板书:爱)

7、范读12-16自然段:同学们,理解了这鬼哭神惊的一幕后,你一定很想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深深地打动了,很想把这一幕再现。同学们,沉下心来,静静地听,好吗?

8、多一秒钟的延迟,就多一份心灵的煎熬与折磨。此时,彭德怀终于不可遏制地发怒了!

9、齐读:来,同学们,带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带着对彭大将军的敬佩,沉下心,一起走进这悲壮感人的“场”。六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预备起——

10、枪声响了,大黑骡子斜着身子倒下去了。开始,它的眼睛还微微地睁着,后来,就慢慢地闭上了。中弹的胸口还在汩汩地流淌着殷红的鲜血……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大黑骡子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彭德怀,永远地离开了红三军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同学们,它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呢?文章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示段)默默地读一读,待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大黑骡子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课件显红两个“融进了”)

3、小结:对,大黑骡子的血与肉,把红军战士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化成了红军战士向北挺进的力量,他们,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北挺进。所以,宣传鼓动员们也更加带劲了,他们站在路旁敲着竹板鼓励着战士,来,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鼓起干劲,来给大家鼓鼓劲!(齐读)

4、小结:对呀,大黑骡子没有消失,它的血与肉、它的精神融进了战士们的心灵,融进了战士们的血液!这是大黑骡子立下了又一个战功,是大黑骡子立下了最后一个大功!来,让住这大黑骡子的最后一大功!

6、同学们,文章学完了。相信大家的内心一定久久不能平静,大黑骡子为革命贡献力量、斜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一定深深地烙进了你的心扉;彭大将军那一颗爱兵如子的滚烫的心一定在你的眼前跳动。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于是,我写了一首拙劣的小诗,想读给大家听,献给大黑骡子,献给彭大将军,也献给大家。(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

7、你们想读吗?来吧!

8、指点:同学们,很高兴,大家能和老师产生共鸣。不过,要读就要读好。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我们要读得凄凉一点、伤感一点,后两句写的是彭德怀爱兵如子的赤子之心,语调要高昂一些。再来试试!

9、同学们,漫漫长征路,曲曲动人情,篇篇催人泪!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些关于长征途中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等,看完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共享情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关于彭德怀爱大黑骡子;②彭德怀忍痛杀掉了大黑骡子。)

3、引导:这是一个关于彭德怀、大黑骡子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师想,学了它,我们对于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一定会有更加强烈的理解和体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学习2至20小节。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2至20小节,把感受深的地方多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下来,和他人交流。

1、学生阅读,体会感受;

2、学生和同桌或者小组成员交流感受。

(二)、大组集中交流感受

1、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的爱。

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有感情地朗读。

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他深深地爱着大黑骡子;他怎么可能吃得下大黑骡子的肉做的汤呢?

引导: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2、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

①生谈感受;相机朗读。

②小结: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着器材。战士生病时,就是它驮着伤员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

引导质疑: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舍不得杀掉大黑骡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

三、浏览课文的第1、2小节,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红军长征途中十分艰苦;

②又饿又冷的日子很不好受;

③许多战士因为饥饿昏倒在地上了

师引导:是啊,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谁能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补充一下过草地的艰苦?

小结:(观图)

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

卅里草地廿里水,荒无人迹鸟不飞。如有行人误入内,十有九个去难归。

除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外,吃饭更是大问题。四野茫茫,找不到粮食。野菜、草根、马鞍、皮带等,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本来就已经很虚弱,有的因此倒在泥浆里再也爬不起来。有的看上去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爬不起来了。战友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瘫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

4、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一个个战士们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5、很长时间过去了,在彭德怀的再三命令下,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庞大而瘦弱的身躯缓缓地斜倒下去。大黑骡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彭德怀,离开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彭德怀心里感慨万千,他想到了什么?你可能说些什么?

①学生谈感受;(放葬礼进行曲)

②再次朗读19、20小节。

四、学习21小节

过渡:大黑骡子离开了彭德怀,离开了战士们,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1、引读

2、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

板书:

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更爱战士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人,文字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传统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一、揭示命令,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漫漫长征路,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征战沙场,朝夕相处,深埋在彭德怀心里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是对大黑骡子的疼爱。

彭德怀眼见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先后三次下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复习一下分别在哪里?

(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1)“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2)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3)“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二、品读课文,感悟彭总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一)、第一次命令

1、引: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出示,指名读,评价)

2、彭德怀决定杀坐骑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3、问:从彭德怀的命令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无私——“全部”集中起来,这其中包括了他心爱的大黑骡子;爱战士。)

4、齐读。

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这个决定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的第6——10自然段,找一找战士们的表现。

1、(出示)“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此时,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他们急什么呢?(首长没有大黑骡子怎么走出草地呀!

从老饲养员的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老饲养员此时还非常——(惊讶),为什么惊讶?(没有想到彭总会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

战士们既惊讶又着急——谁来读?(指名读)

小结:他们都在为首长着急,这着急的话语中也体现出战士们对彭总的关心。

2、(出示)指名读:老饲养员流着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

从老饲养员和战士们请求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心情吗?——心里很痛苦、难过、舍不得。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流着眼泪、仍在请求)

小结:大黑骡子不能杀,首长需要它;大黑骡子不能杀,它为革命立过功!让我们一起体会着读一读。

3、齐读上面两句话。

1、引: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再默读课文的第6——10自然段找一找彭总的表现。

(出示)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2、圈圈、划划、写写,从彭总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抓住重点词句:“深情”、“平静”、“你们能走,我也能走”体会)

过渡:此刻,彭总想到的是——红军战士的生命,让更多的人走出草地,他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唯独没想到——他自己,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境界呀!

3、齐读

(二)、第二次命令

1、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

(出示)指名读: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2、问: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烦躁、痛苦、焦急、矛盾)

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可见这是个艰巨的任务。战士们舍不得杀,就让方副官长来杀。)

4、过渡:命令下达了,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

(出示)齐读: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5、问:这是怎样的20分钟呀!你说——(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

6、想象:漫长的20分钟过去了,方副官长为什么迟迟不开枪呢?此时此刻,一幕幕往事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出示)引读课文: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方副官长怎么下得了手呢?此时此刻,彭德怀又何尝不是思绪万千呢,他想到了——

(出示)想想,说说:

在漫漫的行军路中,大黑骡子——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大黑骡子——

在条件简陋的宿营地,大黑骡子——

过渡:这么一只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大黑骡子,谁忍心杀呀

(三)、第三次命令

1、过渡:可是,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不能)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出示、齐读)

这时你觉得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

2、问:可是,你又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听出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

3、小结: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一切以革命为重,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出示句子):齐读: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4、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那是因为——同志们有食物了,可是——(引读课文)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彭总那庄严的军礼献给了一只大黑骡子,还冲着战士发火,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照片)学到这里,你感受到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板书:爱大黑骡子 更爱红军战士)

(2)毛泽东曾这样地评价过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是在本文中彭德怀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另一面,他以大局为重,他爱兵如子。本文以情感冲突作为线索,展示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这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20自然段。

四、作业:

1、 同学们,长征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她永远值得人们去缅怀,让我们课外多读几个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

小链接:《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2、在当大黑骡子斜倒下去的时候,彭德怀缓缓地摘下了军帽,他当时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却说不出来,文章中只好用省略号代替。

同学们,假如你是彭德怀,你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坐骑倒在你的面前,而它的牺牲能够挽救更多的红军战士,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黑骡子说吗?请你用心地考虑,把想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4、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引导学生阅读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文章,如《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

2、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

3、阅读了解彭德怀生平及有关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交流彭德怀生平、长征相关知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一句话,重点理解“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等。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第19自然段),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4、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表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品悟文章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预设评价: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真了不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老师把文章概括成一个字:杀。(板书:杀)

二、学习1-2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无奈之情。

1、引入。

(1)同学们,我们再把目光定格在课题上。彭德怀,是什么人?说得不错,彭德怀,是建国初期的十大元帅之一,在长征途中,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

(2)而大黑骡子呢?仅仅是一匹牲口,长征途中,是彭德怀的坐骑。

(3)课题用了一个“和”字,把将军和牲口连在了一起,给我们的感觉就像在他俩之间划了一个“=”,他们俩似乎平起平坐了。

2、理解彭德怀爱骡。

(1)这是为什么?在彭大将军的心目中,大黑骡子有什么重要的位置呢?快去读读第2自然段,待会儿来谈谈这个问题。

(2)出示段落:“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一直看着它吃完。”

(3)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从大黑骡子、彭德怀这两个角度来谈)

a大黑骡子一路上为红三军团做了很多事,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红三军团离不开它!

b彭德怀常常抚摸着大黑骡子,把自己的干粮塞给大黑骡子,并且看着它吃完,完全把大黑骡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还常常对大黑骡子念叨,完全不是把大黑骡子当成了牲口,而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可以说,大黑骡子是彭德怀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

(4)引导感情朗读:谈得很有条理,同学们从最细微的地方体会到了彭德怀和大黑骡子间的深情厚意,来,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送入你的朗读,感受这一份奇情!

3、理解环境艰难。

(1)既然和大黑骡子有这样深厚的情意,为什么还要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70年前,1935年8月,红军行进在茫茫的千里大草地上。

(2)这段路,在长征途中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一起读: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最为艰苦,就是艰苦到了极点,没有比这更艰苦的情况了。来,读出这种感觉。

(3)红军指战员在怎样的情况下向北挺进?一起读:饥寒交迫。饥,就是饿;寒,就是冷;红军战士们又冷又饿,承受着煎熬。来,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

(4)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草根,走在后面的部队呢?什么都没有了。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恰恰走在部队的最后,课文中有个词,叫殿后,一起读。战士们怎么样了?读: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断粮时,红三军团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了。多令人痛心啊!再来读!

4、小结: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士,彭德怀把目光盯在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身上,产生了杀骡子给战士们充饥的念头。老师把这个意思浓缩成4个字:心生杀念。(板书:心生杀念)一边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朝夕相伴的坐骑,一边是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的战士,产生这样的想法,他是多么无奈呀!(板书:无奈)

三、整体感知,指导归纳标题。

1、引:文章刚开篇就写了彭德怀为了让战士们走出草地,产生了杀大黑骡子为战士们充饥的念头。接下来彭德怀又做了什么?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3-11自然段、12-20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3、对,3-11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向战士们下达了杀骡的命令,遭到了大家的反对。12-20自然段,写了彭德怀忍痛下令开枪杀了大黑骡子。你能把刚才这两个意思,浓缩成像“心生杀念”一样的小标题吗?小组讨论讨论。

4、刚才每个小组都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请大家把集体的智慧与同学们共享!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5、引导板书:下达杀令,开枪杀骡。

四、学习3-11自然段,理解彭德怀说服杀骡的过程。

1、同学们,刚才大家都说,彭德怀下达了杀骡的命令后,遭到了老饲养员、警卫员们的反对。所以,彭德怀要说服大家。(板书:说服)在说服过程中,彭德怀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快去读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很认真,相信一定已经找到了。谁先来说说?读得认真,找得也很准!彭德怀先是平静的(板书:平静),最后就不耐烦了(板书:不耐烦)。

3、指导读好“平静”的`一段对话。

(1)同学们,彭德怀也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他还是下达了杀令。老饲养员急呀,几个警卫员更是急得大声嚷嚷了。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彭德怀平静地说出了杀大黑骡子的理由。看,这里是他们的一组对话。(示段)

(2)想读好吗?想要读好,就要读出他们不同的语气。老师已经把这段话改写成剧本的形式了,根据提示自己先练一练。

(3)同学们练得很认真。因为对咱们班的朗读水平不太了解,所以老师有个请求,想请大家推荐最适合这三个角色的同学,来读这一段话。行吗?好,老饲养员,由谁来?警卫员们,推荐谁?彭德怀呢?

(4)读得都很努力。警卫员的“急”表现出来了,彭德怀的平静中,似乎少了一点儿态度的坚决,老饲养员呢,这里连用了两个“?”,是他觉得惊讶,这里是他出乎意料的反问。谁再来读读老饲养员的这一句话?

(5)着急了,紧张了!好,这两组的男生,来读一读老饲养员,这两组的男生,警卫员就由你们来担当,全体女生,一起读彭德怀的话。

4、指导读好“安慰”的一段对话。

(1)老饲养员听着彭德怀平静的语气,知道他杀意已定,再阻拦也无济于事了。但是,他想到要永远失去朝夕相伴的大黑骡子,想到红三军团少了大黑骡子会更加艰难,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了起来。彭德怀完全理解老饲养员的激动,便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安慰他。(板书:安慰)这里,就是他俩的又一段对话。(示段)

(2)这回男生来读彭德怀,女生来读老饲养员。要注意啊,老饲养员是很难过的。

5、指导读好“不耐烦”的一段话。

(1)一番平静的劝说、体贴的安慰过后,大家仍在请求,彭德怀不耐烦了,他大声地说了什么?(示段)

(2)一起读!不耐烦、大声地说一说!

6、小结:同学们,下达了杀骡令后,彭德怀为了说服大家,费了不少口舌。

五、学习12-20自然段,体会彭德怀杀骡的不忍之情,体会对战士的爱。

1、引:真正开枪杀骡的那一刻,彭德怀是多么不忍心啊!(板书:不忍)这一刻,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每等待一分钟,痛苦就多一分钟!这一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一刻,惊天地、泣鬼神。

2、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沉下我们的心,好好地默读文章12-20自然段,用心去感受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读完后,把彭德怀不忍心杀骡子的词句划一划。

3、同学们,你们用心在读,相信,大家也一定感受到了彭德怀不忍心杀骡的心,触摸到了他不忍心杀骡的语句,谁先来说一说?

4、小结:找得很准!老师把他概括为“背过脸”“摘军帽”。(板书:背过脸、摘军帽)

5、“背过脸”,是彭大将军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倒在战士们的枪口下,更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坐骑倒在他的眼前;“摘军帽”,是彭大将军在向他亲密的战友、无言的伙伴表达深深的内疚、最沉痛的哀思、最崇高的敬意。这些都很好理解,我们就不说了。但是,在“背过脸”之后、“摘军帽”之前,彭大将军向着方副官长怒吼了(板书:怒吼道),而且是双手*着腰怒吼。他吼了些什么?(示段)一起来吼一吼!

6、交流:这是为什么呢?在他“怒吼”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有自己的理解。正如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彭德怀怒吼的背后,是他对战士的爱,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他狂怒的背后,是一种爱兵如子,是一种爱兵如子的狂爱啊!(板书:爱)

7、范读12-16自然段:同学们,理解了这鬼哭神惊的一幕后,你一定很想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深深地打动了,很想把这一幕再现。同学们,沉下心来,静静地听,好吗?

8、多一秒钟的延迟,就多一份心灵的煎熬与折磨。此时,彭德怀终于不可遏制地发怒了!

9、齐读:来,同学们,带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带着对彭大将军的敬佩,沉下心,一起走进这悲壮感人的“场”。六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预备起——

10、枪声响了,大黑骡子斜着身子倒下去了。开始,它的眼睛还微微地睁着,后来,就慢慢地闭上了。中弹的胸口还在汩汩地流淌着殷红的鲜血……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大黑骡子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彭德怀,永远地离开了红三军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同学们,它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呢?文章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示段)默默地读一读,待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交流:大黑骡子真的消失了吗?为什么?(课件显红两个“融进了”)

3、小结:对,大黑骡子的血与肉,把红军战士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化成了红军战士向北挺进的力量,他们,迈开坚定的步伐继续向北挺进。所以,宣传鼓动员们也更加带劲了,他们站在路旁敲着竹板鼓励着战士,来,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鼓起干劲,来给大家鼓鼓劲!(齐读)

4、小结:对呀,大黑骡子没有消失,它的血与肉、它的精神融进了战士们的心灵,融进了战士们的血液!这是大黑骡子立下了又一个战功,是大黑骡子立下了最后一个大功!来,让住这大黑骡子的最后一大功!

6、同学们,文章学完了。相信大家的内心一定久久不能平静,大黑骡子为革命贡献力量、斜倒下去的那一刹那,一定深深地烙进了你的心扉;彭大将军那一颗爱兵如子的滚烫的心一定在你的眼前跳动。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于是,我写了一首拙劣的小诗,想读给大家听,献给大黑骡子,献给彭大将军,也献给大家。(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

7、你们想读吗?来吧!

8、指点:同学们,很高兴,大家能和老师产生共鸣。不过,要读就要读好。这首小诗,前两句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我们要读得凄凉一点、伤感一点,后两句写的是彭德怀爱兵如子的赤子之心,语调要高昂一些。再来试试!

9、同学们,漫漫长征路,曲曲动人情,篇篇催人泪!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些关于长征途中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等,看完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共享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