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生命生命》教案

2025/07/31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生命生命》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命生命》教案 篇1

一、晨间活动

活动名称:散步中的收集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活动,使幼儿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活动收集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习惯,萌发幼儿的求知识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

每名幼儿一个小筐、合适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散步、收集活动前提出要求:散步时收集十种东西。

2、散步、幼儿边观察边收集:树叶、草籽、瓶盖、石头等十种物品放在自己的小筐内。

二、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活动: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

2、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空间。

活动材料:(准备)

1、幼儿参与收集的许多物品。(十钟)

2、托盘、小筐同幼儿人数。托盘上贴有绿色的和紫色的纸。

3、掌握生命、无生命的概念。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师收集的物品,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并介绍分类的方法。

2、教师同幼儿一起将教师采集的`物品进行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分类。

3、将幼儿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类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区分生活中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

幼儿分别说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

5、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并引发社会性活动的兴趣。

《生命生命》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的预习内容:

(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4)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稿纸,课堂练习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设计。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给每位学生提供课文复印件。

(4)请组委会帮助给上课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3、教室环境布置:课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一。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2)同桌交流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写写你们认为最难的生字。

2.同桌合作,检查预习。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词及易错词语:

(sāo)骚扰、求生的欲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动弹

指名读、齐读。

(2)交流合作学习时互相听写的生字,强化识字效果。

预设:打扰、震撼、糟蹋

○1出示由“憾”“撼”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根据意思确定形旁。

○2方法迁移, 学生区分其他生字。

○3再次齐读词语。

2、出示学习提示二。

出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写了几件与生命有关的小事例?

(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明确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

预设:被作者抓住后的飞蛾极力求生;(飞蛾求生)

墙缝中的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瓜苗生长)

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被深深震撼。(心跳使人震撼)

(三)学习三个小故事,围绕重点词句体会飞蛾、瓜苗、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习得一定的读书方法

1.走进飞蛾

(1)师: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飞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相关的词语、句子旁边做批注。

(3)全班交流。

出示: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预设:

○1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稍”“骚扰”“只要……就”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飞蛾的讨厌,明白它已命悬一线,生命岌岌可危,处于绝境,感受飞蛾的生命之脆弱。

○2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飞蛾用尽全力想要摆脱作者的大手,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爱。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主要明确,这是一只绝境中极力求生、珍爱自己生命的飞蛾。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走进瓜苗

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迁移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在读写中生成学生多样化的理解,习得文本语言。

师: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读故事。请同学们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段,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呢?把你想到的用2-3句话写下来吧!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感受。

(3)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株面对困难,明知生命极为短暂却依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小瓜苗。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3.走进作者

出示: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初步体会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重点交流:“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糟蹋”“可以”“也可以”等词语理解句子,明确作者认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要对生命负责、一种是对生命不负责。

○2明确作者在两种生活态度面前,他决定选择好好利用生命,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

(3)请同学们畅谈杏林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对于疾病缠身的杏林子来说,活着原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她却依然热爱自己的生命。

(4)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杏林子所创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面对弱小的飞蛾和瓜苗,杏林子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作为人类,面对困境,怎能说“不”?生存下去是最简单的事。

(五)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资料,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二、引导学生交流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指导完成小练笔。

三、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课文: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文如其人”的道理,热爱生命的人就会写出热爱生命的文章。

2、整体把握文中三个事例既要表达同一个观点,有有不同侧重的选材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生命的本质。

教学难点:三个事例之间的联系及其不同的侧重点。

教学设想:通过整体地把握,在深刻生命本质和含义的基础上,注意作者在选择三个材料时组合的特色,同时,结合其他人物如郑振铎、保尔等了解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手段:郑振铎的文章,保尔的名言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一、作者简介:台湾残疾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寻找生命的坐标》《美丽人生的二十二种宝典》《真情是一生的承诺》《为什么我没有自杀》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目的: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思考题:

1、小非蛾、瓜苗心脏的跳动。

2、动物、植物,人的生命。

3、描写:

“不停地在我头顶……”“鼓动双翅,极力挣扎”“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竟然……”“冲破……”“撼天动地……”

“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有限的生命……”“绝不辜负生命……”

三、提炼总结:

一步步启迪我们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一、朗读训练。

注意:作者对于三种“生命”的态度表现在文章的细节描写中,因此要注意把握作者描写的角度和情感倾向。

二、思维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阅读分析能力训练:

让学生从局部着手,在字词句子方面细致掌握课文描写事物的特点。

四、写作能力训练:

从小处着眼,表达对于生命的见解。

★要求学生充分了解作者,作者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其作品的主体格调,只有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作品主体才能正确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文章结构和选材特点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也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导入课文:生命的各种形式。

二、介绍作者,并从作者的亲身经历感悟生命的不同意义。

三、朗读课文。学生注意思考:

1、作者共选择组织了几个材料?内容是什么?

2、这三个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各有什么侧重?

3、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三种生命?

重点研讨

一、细致研读课文,要求对自认为重要的地方做批注。

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三种事物进行描写?

二、提炼:

作者通过对三种事物对于生命的态度告诉我们什么深刻内涵?

三、分组讨论,然后总结

《生命生命》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关于生命主题的几篇课文

学生简单谈收获,列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交流预习中的新发现。

3、划出易读错的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并理解性读:

骚扰、挣扎、欲望、不屈向上、听诊器、糟蹋、价值、茁壮生长

三、再读课文

1、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概括小标题: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概括)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引出作者,了解作家杏林子,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

多么平常的小故事,让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儿,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知道不同的身世,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是大不相同的,让我们走进作家杏林子。

课件介绍:

怀着对杏林子的敬仰之情,让我们深入学习她的文章,细细品味这三个小故事。

请默读2~4段,划出让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四、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课件: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什么是极力?

2、指导朗读。

3、此时,从小就身患重病的杏林子想到了什么?

(这种感情是飞蛾告诉她的吗?)

4、齐读课题(这种奋力抗争,是动物的本能,然而作者却被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

生命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生命吗?

2、可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仅仅只活了几天,然而它不屈向上的精神,茁壮生长的勇气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师:由此,杏林子想到我们人也应该这样,即使从小就患病,即使没有健康,即使受尽病痛煎熬,我们也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这就是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3: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句子强调了两种人生态度。哪种是负责的态度,哪种是不负责的态度?(杏林子选择前者)

2、让学生静听自己的心跳,引发对自己生命的思考:

师:请用右手摸自己的心脏部位。这样的心跳从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了,它在你的胸膛里跳动了十年,给你的亲人带来多少喜悦和欢乐;这样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跳动了3650个日子,你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关爱中幸福的度过;这样的心跳还将不停地跳动,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3、引读。(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4、再读课题:

师:杏林子对生命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们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读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五、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1、交流讨论:

纵观三个事例,结合课题,你认为两个生命的含义一样吗?

2、杏林子对人的生命做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找出中心句。

课件出示句子: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⑴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这句话可以浓缩为八个字,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拓展: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20xx年2月8日因急救无效逝世,死后捐出躯体,供医学研究。像杏林子这样,通过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⑴学生交流。

⑵抒写生命感言,写下凡人名言。

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