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1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 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 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 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 学生交流想象时,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很枯燥的事,但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 指导朗读。
三、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 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3)交流讨论。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个玩法竟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评点交流。
6. 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什么?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1. 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2. 朗读第5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多遍地讲。
(2)指多人朗读。
3. 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名堂?
4. 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说说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话中的标点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交流玩中收获
1. 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作业设计:
小练笔: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伟大发现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7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放大镜,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很开心,谁想告诉老师你们平时最爱玩什么?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看待你们玩的? 学生交流。
2、玩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但是有许多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玩的小故事 (板书:玩出了名堂)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 ①什么是名堂? 发现
②谁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
③怎么玩的?
④他玩的是什么? 镜片
⑤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
二、初读课文
1、先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难懂的词语,多读几遍,读通为止。读完以后想想你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 (你读的很认真,你预习工作做的很好,)
2、下面同学们先读读这课的生词,一会儿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生词的情况,看看谁读的最好,最准确。
谁想起来大声的领大家读一遍?谁想起来当次小老师感受一下。
看生字卡片齐读。我要看看谁的声音最洪亮。
三、理解课文
1、咱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一遍,画出文中表示“玩”句子。谁想给大家读读你画的句子?
那你们认为磨镜片好玩吗?为什么不好玩?(生:枯燥,没意思,乏味)
那列文虎克为什么喜欢玩镜片?(看细微的东西)谁来想象一下,他在磨镜片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我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磨镜片明明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他喜欢玩,想看细微的东西,所以才这么投入,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 对他的这种精神很佩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咱们就用这种赞赏、佩服的语气读读这一段,自己先试一试。谁想起来读读?
列文虎克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 放大镜
2、 拿出自己的放大镜,你来玩一玩,看能发现什么?
下面大家自己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