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
倚栏轩整理的《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体会本诗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4、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及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3、 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德育目标】
领会本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明确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建设祖国。
二、教学方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有歌有舞有诗有画,轻松活泼的学习诗歌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2、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节奏、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意义。本文为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三、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对这样通俗易懂的现代格律诗,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注: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提问有关作者的一些文学常识)。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1、欣赏配乐朗读。
2、明确朗读要求: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4、明确节奏和重音,指名两位学生读,让同学们予以评价,最后学生齐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绍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知识。
完成联想、想象创新思维训练题目(课后练习题二)。
(五)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2、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4、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
本课小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课时安排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天上的街市》优秀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自主阅读,区分联想和想象,并学会运用(教学难点)
3.感悟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开创美好未来的决心(教学重点)
课前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画圆,谁能来帮我?推荐一个人吧。
学生上来帮忙
画得真好!有些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却最能体现功底。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刚刚同学们丰富的幻想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果然是多姿多彩的。知道我想考你们什么吗?
想像力
只是想像吗?刚才你从这个图形想到了( ),是为什么?
有相似之处
这个思维过程被称之为联想
现在能够区分联想和想像吗?
想像是要加工出新事物
2.说到联想和想像,我们语文书上有一首诗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个特征。有人知道吗?
出示: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3.接触过这位诗人吗?
结合文下注解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赏析诗歌
(一)朗读体会
1.听读欣赏
播放视频,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诗歌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优美、想像丰富(如果出现在这里就区分联想和想像)
2.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我们听一听?
其他同学评价,你愿意试试吗?
读得好,那就聘请你做朗读指导老师,大家一起读,你来点评
提出意见或肯定
(二)了解内容
1.看来大家已经进入诗的.意境当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
[2.这些景象是如何出现在作者笔下的?借助联想和想像(区分)]
(三)进入情境
1.多么令人神往的世界,想去看看吗?你们不妨默读课文,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张开想像的翅膀,去那天际遨游一翻。最好,前后几个人一起,这样就可以交流看到的景象了。
同学讨论
2.看同学们如此兴致勃勃,谁来做我们的导游,向我们介绍介绍。
同学发言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
3.可是我所了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不是这样的呀
请人回忆神话故事,那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4.可作者塑造的世界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美丽、富裕、自由、幸福
(四)理解主题
1.他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2.很多时候,要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1年,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吗?
那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课前发给大家一篇诗作《死水》,那时与郭沫若同时期的诗人闻一多的作品。他以“死水”比喻当时中国的现状,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作业
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热切愿望,课后,请张开想象的翅膀,以诗歌的形式写下你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