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白鹿原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鹿原的读后感 篇1
故事之所以生动感人,自认为是因为作者深刻而不失客观的绘制了一个典型中国农村变迁史,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农民故事。也不晓得随时间流逝,还有多少人可以领悟那段我们的祖辈和父辈曾经走过的岁月,那些生活,那些平凡的往事,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些与命运的抗争?在这片神奇的白鹿原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被历史湮没的芸芸众生,一段段欢愉与苦涩,幸福相伴苦难而生。一生有多少悲愤?欢爱总是太短。岁月如梭,寻觅往往不及。生活从来就是一部斗争史,与人斗,与族人斗,与社会斗,与自己斗…忙忙碌碌,一生不消停。怎耐世事变迁,朝代交替,风卷残云,一个人要经历多少生离死别,多少醉生梦死?苍天不遂人愿,大地白雪皑皑。多少人,其实只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给予的一切,没有怨气,没有反叛,直至生命的终结。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出闹剧,你刚下台他又上场,折腾不已。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终将归于尘土。生命的代价难道就是为了证明那并不高远的.誓词?这世上,千年不变的是人性。人之初,性本恶。社会运动只会让人愈发变得狡诈与险恶!春去秋来,原上的麦子熟了又割了,县里的事情一茬又一茬,看世事如烟,身处其中,到最后,一切却又仿佛与己无关,或者说于己已经没有了意义。回忆当年在校园读此书时,隐隐感觉到的更多是原上的传奇与生不逢时的悲情运势。
而此时,我却在想,这尘世间的苍凉与人生的无奈又岂是今日我等所能一笑而过的?放下,做当前所能做的一切事吧!一生不变的高贵就是心中永远有爱!承受自己所不能的承受,直至我们的身体归于尘土。
白鹿原的读后感 篇2
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很让我有些感慨。
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跌下去,又起来,起来又下去。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在砧板上无情地反复敲打。什么时候正面烤,什么时候背面敲,世事难料。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悲观,也别骄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运气好;活得不好,是时候没到,自己还要再加把劲儿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长得很,一时得意、一是低落,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人生的态度,在困难的时候要能坚持得住,在得意的时候要沉稳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下一辈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时间能改变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出了一个将来当保安营营长的黑娃一样的儿子来。地主白嘉轩的儿子,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这等于自断后路。这样的后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时候,已经晚了。
朱先生读圣人书,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学为好人;又不拘泥于圣人之言,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论世事怎么变化,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低调而不骄傲。他有他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时,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气,又不失情调,让我佩服。
白嘉轩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圆滑很多。白嘉轩要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多给子女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过阴损。这样的阴损是否能招来祸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白鹿原的读后感 篇3
而他让人铭记的,并不单是他的“痴”,更多的,是他作为军人的担当与忠义。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他怀揣着恩师的“砥柱人间是此峰”与“白鹿精魂”走出中条山,去守护潼关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许不是死在内战中,最可悲的是他作为烈士运回家乡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这不免让我想到鲁迅《药》里面的夏瑜,夏瑜为了拯救民族牺牲,换来的只是乡党的嘲弄与华老栓清晨起来购买的人血馒头。时间推逝十年,民众依旧冷血麻木至此。
据说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陈龙光将军。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粉墨登场的人物太多太多。还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谦,最好的长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鹏,传统贤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说,真说时却又语凝。或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读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个时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欢。
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顾无言,静品佳作。
白鹿原的读后感 篇4
翻过书页,就被陕西话语吸引了,一发不可收拾。看着朴实的关中地区的民族习俗跃然眼前,一滴一滴的勾起小时候的回忆,每每看及一些细节,回过头再细细品味,那时候真好。记得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夕阳时分,爷爷奶奶在铡刀旁,跪着铡草,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没有鬓发,现在却满满当当的银发。现在想来,时间还真是无情,片刻也不会停歇。
带着书中的'关中大地神秘的色彩,我来到了现在的“白鹿原”,甚是激动。
可当我看到眼前的场景时,却怎么也欢喜不起来,是不是真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看着人工造的玩耍物,我们该高兴还是该孤鹜了?我们还真是“厉害”,我们好像不会止步的,会一直这样造下去的。
回来之后就马上又看了电影《白鹿原》,里面的很多场景还没有被我们改造,比起面目全非还好一些,而且书中好多的经典场景都没有。也许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以前的关中大地,似乎还有一部电影可以参展看看,也仅限于此吧,我们造的就该我们自己承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