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昆明的雨读后感

2025/07/2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昆明的雨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昆明的雨读后感 篇1

雨中忆往事,雨中见真情。在汪曾祺先生的指引下撑油纸伞一把,走进细雨绵绵且富有江南气息的昆明,带一份惬意,赏一场小雨,侯一次雨季,心情总是宁静而祥和的。

步入昆明,伴着绵绵细雨,却一眼瞥见了一群可人儿,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们坐在人家结实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走在昆明的街头,买上几个黑红黑红的火炭梅,漫步在某座古老的石桥上,赏着小桥流水,品着火炭梅,任其甜蜜的汁液一段留在舌上,一段在喉间。随后深吸一口昆明特有的湿润气息,心头舒展,仿佛又置身西子湖畔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说不得,仿佛禅意。在酒店与友人小酌,两人彼此对坐,听雨落在瓦上,发出细碎的声响。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打起一层尘土,泛着奇特而潮湿的气息,不可说。往窗外看去,却看见细雨缠绵,芭蕉上早已落了绿泪,各种花明艳耀眼。以雨景下酒,一壶确实不多。

正因了这昆明的雨,使我愿意流连在这座城市,一个有火炭梅和栀子花的城市,“幽梦桥边,和着光暗流转。”和谁?当然是和昆明的雨。在雨中漫步,走着听着,却没有得失患失的心情。

正如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称,世间万物皆有情,最难得是心从容。又逢昆明雨季,撑起油纸伞,走入雨中,不负这一时约。

昆明的雨读后感 篇2

昆明的雨时断时续,无锡的雨也不是连绵不断的。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了,多如牛毛,似一根根银针,晶莹剔透,真怕它们摔在地上会断成两截。下得稍大些,雨被拉成长长的银线,一条条,很细很细,仿佛是天上的珠宝店不慎掉落的。不过无论如何,它听上去没有一点声音,像是一名下凡的仙女怕吵醒了人们的美梦,要悄悄地把幸福与祥和撒向人间,把生机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静静地拂过人们的脸庞,与人们擦肩而过。它依旧是那么羞涩,常常是天刚亮,它就藏起来不露面;到了傍晚,它又止不住自己的淘气和顽皮,溜出来玩会儿。它又是无私的,默默无闻地滋养着世上的每一株植物,却不求一丝回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它的最高境界,也是它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对它奉献一生的诠释,也是对它的真实写照。它用自己的生命,无言地讲述了“奉献”一词的真谛。“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想必这也是它的内心独白吧。

而夏天的雨的性格与春雨的可谓是截然不同。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但要狂风怒号,还要电闪雷鸣来为自己助威。它的火爆脾气大家都见识过。先是台风来袭,卷得地上尘土飞扬,“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然后乌云密布,雷公敲着沉重的大鼓来了,刺眼的闪电也在空中扭动着身躯,跳着舞蹈。最后暴雨来了,狂风夹杂着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打得人脸上生疼。暴雨倾泻而下,如颗颗断了线的珠子,在屋檐下形成了一道水帘洞,似瀑布一般,屋顶上的水“哗哗”地往下流,在街上汇成了一条条浅浅的小溪。大大的雨珠猛地撞在水泥路上,刹时间粉身碎骨,溅出一朵巨大的水花,足有七、八厘米高,短短一小时,也许只有五分钟的功夫,整座城市都接受了一番洗礼。乌云散尽,空气格外清新,灰尘也消失不见,碧绿的叶子舒展着身体,准备在太阳底下好好地晒个日光浴。风雨来得快,我们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每一天。困难也许像暴风雨一样来势汹汹,但只要凭我们的努力,不久就会烟消云散,何必恐惧呢?更何况,困难像雨一样,能冲刷掉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小缺点,让这些“灰尘”不再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不是口头上的呼喊,当我们做好一切迎接困难的准备时,困难也就不攻自溃,土崩瓦解了。

秋风萧萧,秋雨也不期而至。连绵不断的秋雨很容易给人压抑的感觉,也勾起了人们的乡愁。这是在告诉人们:远在他乡的时候,多回去看看父母,也让心里安宁些。冬雨滴滴嗒嗒,让本来就不好的天气更加严寒。但正是这难得的冬雨,使冬天干燥的气候有所改观。这是在告诉人们,在抱怨某件事的时候,不妨去想想它的另外一面,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往往会让人豁然开朗,换位思考也能挽回难得的友谊和亲情。

昆明的雨读后感 篇3

惠州没有所谓雨季,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大抵是在太阳底下度过的。惠州不常下雨,可一旦下起雨来却是个没完。

惠州的雨来的静悄悄,最先土地上出现了几个斑点,接着便落下无数雨丝。惠州的雨并不惹人心烦,那是无声的乐章。像鹅毛,轻盈,美丽。细密的雨丝落在叶子上,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如果不是皮肤上的水珠,真让人怀疑是否真是下了雨。惠州的雨总是悄然地离开,雨天时在窗边看书,常常是一回头,窗外已没有连绵不绝的雨丝。它仿佛不曾来过,又处处有它的足迹。

惠州的雨是灰白的,蒙蒙的天像掺了墨,眼中的世界是灰白的交融,有国画中朦胧的意境。

惠州的雨里有泥土的味道,冰凉的雨丝与燥热的空气交锋,引得慈祥的土地前来劝和。院子里的鸡发觉不妙,忙挥着翅膀带着老小赶回了里屋。

我家门前栽着一颗龙眼树,它同我一起长大,只是它长得并不高大,或许是从某棵树的枝干上移植的。龙眼在夏天开花,当雨落到花丛中,龙眼叶吸足了水,更显得浓绿。花朵经过了甘露的洗涤,更显得招展旺盛。

树虽小,却能结硕果。剪下一串结果的枝品尝起来。果肉粒粒饱满,多汁脆爽。我想大概只有经历过雨水的滋润后才能结出这样的佳果吧。

待雨逐渐小但还没停的时候,奶奶就要出摊卖菜去,我跟去帮忙。雨后的菜市场热闹无比,行人摩肩接踵地在两旁摊位围成的道路上前进,或独行、或结伴,有人继续前进,有人停留。摊主与顾客在喧哗的市场大声地交谈,雨打在湿润的大地上,行人踏水前进,这雨里存放着市井的烟火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我在摊位帮手,经常会有因出门匆忙而忘记带伞的人前来避雨,有时会同我交谈。温柔的雨不仅滋润了万物,也拉进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天色渐晚,收摊回村时,时常能瞧见有人冒着细雨在河畔钓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想这一定是位高雅清闲的人。

我在雨中睡去,早晨醒来时,雨已经停了,空气中能嗅到泥土的味道和花草的芬芳,让人感到心安、舒适。定睛一看,能瞧见在龙眼树叶上趴了一夜的露水,也在醒来后落回大地母亲的怀抱里。

我爱惠州的雨,爱这里的一切。

昆明的雨读后感 篇4

《昆明的雨》这是1984的文章,描写的是40年前的昆明的雨。偶滴神啊。那是1944年的昆明吗?那时候还没有成立共和国吧?但是直到现在昆明的雨还是这么舒服,不会让人压抑,沉闷,不像在省城,空气气压低,下雨后还是一样的闷热?这里没有台风雨。是春城的雨。呵呵,而且多半是在晚上下的雨,润物细无声,还助人入睡。盖着被子借着微微的凉意入睡,是多么幸福啊。

至于菌子,现今的价钱真是过百元一公斤,新鲜上市的时候,猫儿只有在集市瞄几眼,不敢买。上一回有幸被老细请客,在昆明市关兴路宝海公园斜对面的一家老字号野生菌吃了一顿,用鸡汤打底锅,吃的全是菌子,味道真是鲜。连尼姑和僧人都是这家的坐上客。

说到杨梅现在他们改叫黑碳杨梅,品种相当好,连咱们从化那边的农民都知道要从云南这边引种,说是品种好。个儿相当大,真的不夸张,有点像乒乓球。而且很甜,猫儿曾经用它来泡杨梅酒。那酒很香的杨梅味儿,味道也是很开胃的酸甜,度数也不高的。

缅桂花猫儿在C湖边见过,好大一颗树的,花白又肥大,诂计就是汪先生说的白兰花了。呵呵。到现在这品种还活着,多好。哦,不对,有可能汪先生说的是小的白玉兰,反正这昆明二者皆有,小的那种才是在街头摆卖的,很香的。大的没有人摘,一直挂在树丫上。最是神奇是木香花,要请教当地朋友才行,猫儿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有这品种的花出现呢。

陈圆圆的那投池而死的莲花池好像在神马地方出现过,对,是圆通山上吗?还是在金殿那儿。反正美人已去,猫儿记性一向不太好,呵呵。

C湖的荷花和莲花一如既往的开着。这C湖不知是不是唐继尧开挖滴还是他只修筑一条唐堤,反正一直到现在造福昆明人民。免费开放的。每年的红嘴0们都稀饭来此过冬。

在这里猫儿也曾经想找寻蔡锷将军和小凤仙的旧事。四下游荡之时,发现还有民国时候的卢汉公馆,好漂亮的别墅啊。保养得也不错。春城无处不灰花,说得一点也不假。年年月月都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