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刘邦》有感

2025/07/2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刘邦》有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刘邦》有感 篇1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汉高祖刘邦晚年在衣锦还乡之时,与旧友故知、父老乡亲,开怀畅饮时,击筑而唱的诗句。而这句气势磅礴、流传至今的诗句,既体现了刘邦的思乡悲情,又突出了他作为一代天子的豪迈气节。

著于西汉中期的《史记》,一直是我们了解刘邦与项羽那段金戈铁马、争霸天下的历史的教科书。

那样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会显得格外的费力。对于当中记载的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历史事件的真实可靠性,我们都无从考证。

而一位来自日本的学者,通过自己的广泛涉猎、深厚的历史学研究功底,加之结合了《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以及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伊湾汉简等考古发现,为我们呈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精彩历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位叱诧风云的汉高祖刘邦。

读《刘邦》有感 篇2

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我就会沉迷于其间,废寝忘食,也就是这本书,使我了解了、喜欢上了楚汉争雄的这段历史。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使天下大乱,两位雄心勃勃的大英雄开始蠢蠢欲动,一位是楚霸王项羽,一位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论武功,项羽远胜遇刘邦;论智谋,刘邦或许也不是项羽的对手。可后来刘邦坐上了龙椅,而项羽却落得个垓下兵败,并在乌江自刎,这是为什么呢?谋士范增多次设计除刘邦,项羽都没听,噢!原来是项羽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啊!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上学年,不听老师的话而一事无成。就说上次吧。老师再次之前多次提醒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却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打掉700多块钱不说,还差点落了个全校处分。那天,我和两个同学打乒乓球打得兴起,这时来了个别班的同学靠在台边。我心想:他大概一会而就会走了。就没理会他,只说了声:“让让,待会儿打着你了。”于是,我们的“球赛”继续进行,“削“球、“拉“球……我们打得不亦乐乎。而那个别班的还真赖着不走了,我一不小心把球打到了他的头,他立刻火冒三丈,像谁欠他两百块钱似的,大叫到:“你打我!”话音刚落,他抢过我的乒乓球扔向我。顿时,我也大吼:“你自己站那儿,活该!”并拿起乒乓球拍向他头上砸去,鲜血立刻在他脑袋上开了花……

我从《刘邦》这本书看出,如果人不听劝告,自己虽然不至于像项羽一样,但吃亏的就总会是自己。

读《刘邦》有感 篇3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史记》连环画中的“刘邦进咸阳”的故事。

故事从刘邦泗水亭长押送服徭役的民工去咸阳开始讲起,势力逐渐壮大,后来,刘邦就被推举为沛县县令,他的部队扩充到三千人左右,被大家拥立为“沛公”。

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召集各路起义军到薛商量统一行动的问题,刘邦带了百多名骑兵前去参加,会后项梁给了他五千士兵和十名军官。从此,刘邦在项梁的领导下,与项羽并肩作战,几次把秦军打得大败。刘邦的起义部队的人数超过一万多人,刘邦打进了秦朝的高阳,刘邦此时是目中无人,这时有个叫郦食其的人及时劝说了沛公,劝其不能目中无人,对年高德劭的人不敬啊!并建议沛公先去劝降陈留并从那里获得足够多的粮食。刘邦重整部队进一步攻打秦军,经过多场战役最后刘邦攻进了咸阳,他来到了秦王宫,也听从了张良的建议,跟百姓和有名望的人“约法三章”,大大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通过读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人不能只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最好的,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但也要注意不要轻信于人,要亲自尝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读《刘邦》有感 篇4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写的这首《大风歌》里,我们一起走进汉高祖刘邦波澜壮阔的一生。

刘邦从小就有不凡的梦想,一直努力去实现。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法办;偷盗者治罪。”改变了秦王朝“一人犯罪全家受罚”的暴虐思想,因而深得民心。刘邦爱交朋友、更会用人,麾下良才众多,著名的萧何、曹参就是在喝酒时结交的.。知人善任让他成就帝王霸业。但刘邦与他父亲刘太公的关系不好,两人在一起时,经常互相辱骂。楚汉相争时,项羽抓刘太公要挟刘邦,刘邦却叫项羽分一碗父亲的肉羹汤给他。建立汉王朝后,刘邦更是疑心重重,听信太后的谗言,将大将韩信剁成肉酱。其他开国功臣也都陆续惨遭屠杀。

中国历史上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汉高祖刘邦了。他当了皇帝后也是时时刻刻卧薪尝胆、努力读书,防御匈奴入侵,坚守他对百姓的承诺,为泱泱中华长达五千年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