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
倚栏轩整理的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 篇1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规范经营行为,有效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根据监管部门和上级行文件精神,邮储银行新干县支行于近日开展了“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
为推动“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由邮银共同组织,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工作布置会,扎实落实好各条线的工作责任和内容,确保活动有序开展、落实到位。本次专项活动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其中不当创新方面涵盖了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当交易方面涵盖了银行同业业务、银行理财业务、信托业务;不当激励方面涵盖了考评指标设置、考评机制管理、薪酬支付管理;不当收费方面涵盖了收费行为规范、价格信息披露、内部管理程序等。
本次专项治理目标是推动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强化合规意识,规范经营行为,自觉维护良好金融秩序,按照“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开展金融创新,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有效管控新业务、新产品面临的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活动要求银企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加强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 篇2
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稳健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银监会决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全面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为落实省分行、州分行和湖北银监局开展市场乱象整治等系列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4月25日下午,农发行利川市支行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积极研究“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相关文件要求,经我行党支部研究决定,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行长孙必军任组长,分管行长王章杰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银监局“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系列检查的自查及上报工作。行长孙必军同志对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作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检查管理办法(农发印发〔2016〕332号)文件要求,将自查和抽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检查工作底稿》上。
二是本次检查、整改、问责同时进行,对自查和抽查发现的问题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同时严肃问责。某些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落实责任到人。
三是加强条线上的沟通交流。要全面梳理检查发现的问题,加强与州分行各主管部室沟通交流,分条线将问题事实、整改问责情况报送相关部室审阅。
四是针对系列检查,需要分别撰写检查报告,并保证报告质量。报告应包含检查组织实施情况、内控合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整改问责具体情况等内容。
五是准确填报各类表格。每项检查均需填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检查工作底稿、《分条线问题及整改问责情况表》。同时按银监局“三违反”文件要求,填报附表。
通过本次专项治理活动,旨在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防范金融风险,规范自身经营活动,更好的为利川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 篇3
近期,银监会密集发文,在银行业开展多个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和监管部门检查的“双查”方式,全面排查风险。其中,银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于6月12日前将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于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自查、“上查下”以及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工作。整顿范围为2016年末有余额的各类业务,必要时上溯或下延。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势必是银行业的监管大年,各类违法违规、资金套利的金融乱象将被严厉整治,尤其是过去两年快速膨胀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将面临去链条、去杠杆的强监管。
纵观《通知》,其主要原则还是防风险,对当前银行业存在的套利行为进行了全面梳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切实负责同业、理财等通道业务的风控工作,对本机构通道类业务近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检查是否存在过激或与本行风险管控能力不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及规划。通道类业务发展速度和规模过高且风险管理能力明显跟不上要求的机构,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计划。
本次专项治理行动针对三方面套利行为展开。具体来看,针对监管套利,重点梳理规避信用风险指标、资本充足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等违规套利行为;针对空转套利,重点梳理信贷空转、票据空转、理财空转、同业空转等套利行为;关联套利则主要涉及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过去两年快速发展的同业业务,《通知》对其中存在的违规套利行为重点提及。其中,《通知》要求对于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负债总额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进行梳理。一城商行人士表示,此举意味着同业存单也需计算在内,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大规模扩张同业存单。此外,《通知》还表示严禁同业存单空转,要求机构和监管部门检查是否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委外投资、债市投资,导致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隐患,延长资金链条,使得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
“上述规定都表明监管已经注意到同业存单前期爆发式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同业存单的扩张可能会显著放缓。不过,这对市场的冲击有限,因为市场对加强同业存单监管已经有预期和准备,在经历了过去两个月同业存单的冲量后,最近同业存单开始量价齐跌。”上述城商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过去两年快速发展的同业链条将面临非常严格的监管。具体来看,一是负债端同业存单的发行将受到更严格的管理,未来发行规模将被动下降;二是委外投资的资产端将严格执行穿透管理,表外理财的资产端将进一步“表内化”管理;三是通过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延长同业链条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将受到严格限制;四是债券投资的杠杆操作将受到严格管理。
“监管的严格执行将使银行去杠杆速度加快,未来会有更多银行压缩同业链条,资产端也将同步承受抛压,近期银行委外产品已经出现收缩趋势,这对债市来说是利空。”屈庆说。
银行四不当自查报告 篇4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一月有余,银行业迎来监管风暴。近日,一份《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流出,要求银行对“三套利”自查,6月12日前报送自查报告,并在11月30日前完成问题整改。近期,银监会密集发布监管政策,分析认为,银行系统或迎来监管“大年”。
监管层防范潜在金融风险
据悉,银监会3月底下发《通知》,主要针对同业、投资、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产品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
所谓“三套利”,《通知》这样定义:“监管套利”是银行通过违反监管制度或监管指标要求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空转套利”是指银行通过多种业务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而未流向实体经济,或通过拉长融资链条后再流向实体经济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关联套利”是指银行通过利用所掌握的关联方或附属机构资源,通过设计交易结构、模糊关联关系和交易背景等形式,规避监管获取利益的套利行为。
“总体来说,这份文件通知体现了监管层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的政策意图。”联讯证券研报认为,该文件更多是一种指导警示性的作用,很多条例细节可能需要下层确切执行的监管机构把握,或者进一步等待具有更多细节的详细文件出台。
“文件更多是对原有文件执行情况彻查的.一个指导性纲领,银行和非银已经有所收敛,部分银行违规会受到影响,对市场更多是情绪上的打击,实际的影响有限。”
今年成银行监管大年
“空转套利”是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具体包括理财空转、同业空转等。
对于理财“空转”,银监会要求银行自查是否存在以理财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理财资金为各类监管套利提供支持,利用同业理财购买本行同业存单等现象。
《通知》明确,不得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进行同业理财、委外、债市投资,导致期限错配,延长资金链条,使得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 “对债券市场 杀伤力最大 便是对理财空转的监管。”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
“银行业要管好自己的员工、自己的业务和自己的资金。” 银监会强调。
在4月7日的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兼办公厅主任杨家才明确表示:“今年是明确强监管的一年,也是监管问责的一年。”
“监管收紧只是开始,警惕更全面的协同监管政策落地。近期各监管部门政策落地速度加快,未来杠杆操作、同业扩张、监管套利等行为将受到约束。”华创债券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