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

2025/07/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没错,这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刘、关、张三人所在的蜀国与魏国、吴国两个国家斗志斗勇的故事。故事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好看极了,连我这种女生都很喜欢阅读这样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有仗义的刘、关、张三人,有机智的诸葛亮;有狡猾、奸诈的曹操;有聪明但嫉妒别人才华的周瑜……

我最喜欢的章节就是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周瑜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前两天没有什么动静,周瑜以为可以借机除掉诸葛亮。哪知第三天,诸葛亮找鲁肃借了二十艘小船,每艘船上配三十个士兵,船的两边扎满了草人。到了晚上,诸葛亮开出这二十艘艘小船,在雾色的掩护下靠近曹军江边的营寨,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时,诸葛亮让士兵将船排成“一”字形,让士兵开始打鼓呐喊,做出要进攻的样子。曹营因雾色不敢鲁莽出击,就命曹军弓箭手射箭,抵抗诸葛亮的草船。等到天色渐亮,浓雾散去之时,草船上已经插满了曹营射来的弓箭,诸葛亮回营一数,足足有十万多支箭。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动动脑筋,想一想,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书是智慧的源泉,我们作为祖国的新苗,要好好读书,读好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三国演义》的感受。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有很多感受,其中感触最深的一段故事就是徐州之战,刘备兄弟三人失散。关羽身陷曹营,面对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诱惑,誓不降曹。终于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后。

他立刻起身,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刘备的妻子安全地回到刘备身边。读完这一章我就在想,关羽不但正直勇敢,而且讲义气,忠心耿耿,如果我们每人能像关 羽那样,那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还有机会作案吗? 另一个精彩的故事是赵子龙单骑救主。书中描写赵云在乱军之中几进几出,终于找到阿斗,杀出重围,白马银甲均被鲜血染红。赵云为了自己兄弟的孩子连命都可以不要,再看看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背弃朋友的小人,他们还能抬得起头吗? 所以我向大家大力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在这本书上也能得到启发。

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读了三国演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我眼前显现。礼贤下士的刘玄德、忠义两全的关云长、有勇无谋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浑身是胆的赵子龙、智勇双全的老黄忠……但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发明家,他曾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孔明锁等。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例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料华容、三气周瑜、七擒孟获、骂死王郎等。可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年仅58岁就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对刘备非常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关羽,他忠义两全,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以报曹操在曹营的不杀之恩,但我觉得这是成小义,忘大义。他忘记了他兄弟刘备的霸业了,试想,关羽如果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和曹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争,也就有时间和东吴的孙权对抗,也许,刘备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关羽的忠诚和英勇,做一个讲诚信、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汉的故事,这段故事不仅此后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连现在的人们也不忘那公汉壮观场面—这就是“三国”。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会很自然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凌然、坚不可摧莽张飞;想起老奸巨滑、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负义、阳奉阴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一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圆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快,就连我也被书中人物的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所吸引人。

我愿立诸葛武侯之志,为国为民尽我全部的力量,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