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2025/07/1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篇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了一个老人移山的事情,这个老人就是愚公。传说愚公因为觉得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碍于出行,所以决定要把这两座山搬走。于是他就开始一筐筐地从山上挑土,不但是他们自己家,许多其他的人也过来帮忙。这时,河边住着的一个叫智叟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嘲笑他们:“你看,你们这不是白费力吗?这山那么大,人移得走吗?”但是愚公没有听智叟的话。最后,他们终于清除了那两座大山。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前,这次考试我决定不要妈妈的帮助,并且暗暗地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好!从此,我便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虽有决心,但是复习也还是很辛苦的。有时在深夜的灯光下捧一本习题,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面对几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时读者、背诵着英语课文,直到深夜……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此时,我心里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块一般,舒服极了。那种欢欣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我们都一起来学习愚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篇2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对全家人说想要把山移开,他不但亲自干,还让自己儿孙一起干,就这样寒来暑往干了很多年。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给移走了。这个故事,反映了愚公一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学习!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前途未来都能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不畏困难,最后胜利一定属于自己。记得我以前学习并不好,每次看到学习好的同学领奖,我总是抱怨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发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一个三等奖。奋斗吧!让我们像伟大的愚公一样为自己的理想不停的奋斗。曾经听过大人讲愚公移山,记得当时我对老愚公的做法很不理解,还和家长争辩,固执的认为老愚公率领子孙一起移山,实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住。上了六年级,还像三年级那样学着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惨败到自己难以置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重新读了《愚公移山》。也许是失败的惨痛教训吧,重素使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透了。与老愚公相比,我就失败在梦想不费力气,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就在与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就像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学习就像搬走这两座大山一样,本来就是苦差事。我这次失败,正因为潜意识中不自觉地企图绕开困难,这不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吗?我还深深地认识到,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必须发扬光大的。如果安于现状,不敢冒失败的危险,就不会尝到胜利的喜悦,事业也不会有所发展。由此看来;愚公精神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它正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篇3

愚公,一个让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却给了后人许多深刻的启发:他为了移走两座阻塞前行的'大山,不畏艰难险阻,不畏旁人嘲笑,与子孙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挖山运石,终于感动天帝,帮助他移走了两座大山。

移走两座大山,在常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愚公坚持去做了,我觉得他成功的秘决,是他坚韧不拔、敢于尝试、勇不放弃的信念。移山,成功率可能只有10%甚至1%,可为了造福后代,愚公,还是去做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去尝试,就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可如果能坚持移山,1%也是希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后来的许多事例不断地证明了愚公这样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成功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比如汽车的发展。一百多年前,欧洲的贵族们喜爱坐在马车上,在大街上哒哒而过,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而当时刚发明的蒸汽汽车,像一条火龙喷吐灰尘,声音极大,而且性能很不可靠,经常走走停停,速度还比不上马车,因此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受尽了人们的歧视和嘲笑。可是制造汽车的人们始终不曾放弃,终于,在不断地技术进步和改良下,代替了马车,成为了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地球村”成为了现实。又如,1879年发明了电灯,但因为灯光很微弱,而需要人们点亮煤油灯,才能看清楚电灯,人们都嘲笑电灯,可是今天,我们谁又能离开电灯呢?

在群星闪耀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和愚公一样信念坚定、不断实践、永不放弃的精神,改变现实,创造新的世界。正如李白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能够拥有愚公一样的精神,每个人都会有创造成功的希望,创造奇迹的可能!

愚公移山读后感600字 篇4

今天,我在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一本名叫《愚公移山》的一本故事书,这是很久以前我读过的一本书了,我现在又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

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岁了,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层山,人们进进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说“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出门时要走许多冤枉路。

咱们不如把这两座大山移开,看怎么样?”

愚公的孙子、儿子都赞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对,说:“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移一点,哪儿容得下这两座大山呢?”这引起了全家的疑问。

最后,他们认为把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开始搬山了。

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上千里,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什么两样。

一名叫智叟的人,为人处事很精明。

他看见了觉得十分可笑,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得掉两座大山?”愚公回答“我虽然快死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这样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总有一天会搬掉的。”智叟听了,无话可说。

这样,愚公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还不止呢。

他们的所做所为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两名视仙去人间,搬走了这两座山,人们终于可以不用为进出不便而烦恼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败打倒,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