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2025/07/0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篇1

在听胡媛艳和葛缨两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总会多次听到两位老师谈到《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于是我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个月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阅读一番,并写下这篇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以“愉悦与幸福”为主题、关于美好生活的一门科学,着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意义的东西。这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还是思考了一些东西:

第一是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时要积极地面对。就像这学期,事情多且杂乱,基本上每门课都要做课堂报告,还有实验课的实验,水电校的工作,对于各种考核的准备。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还得去面对,面对了才能做好。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工作,这才能使活动既愉快又有意义。还是以这学期为例,各种任务都是分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帮助别人,促进团队任务的完成。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建构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的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没有了早、晚自习的限制,就更加颓废,也没有锻炼。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除了对自己的思考,这本书还引导我对社会层面的思考,我觉得当前的大众文化,及主流媒体取向,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过于关注、赞扬,以金钱为意义核心的成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的成就建设、工作取向、物质享乐;忽视了对于道德修养、灵魂信仰、生命归属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与讨论。整个社会,多了一些浮华,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过局限于对社会、人性问题,缺点及阴暗面的发掘与批判,就像一个演员的出轨,一个知名运动员的出轨,弄到全国人民都知道,沸沸扬扬。

整个社会,多了一些阴郁,而少了一些对于美好生命的关注。在科技极速进步、物质极大繁荣、人类愈加富裕的同时,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乐的减少。这说明了人们在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心灵却更加空虚起来,只能再次投身到谈论批判别人的过错,成为一些制造网络暴力的键盘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质消费,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爱情、友谊、人际关系,在金钱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际关系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是更多的寂寞与孤独。在社交媒体网络泛滥的今天,是我们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们的思考能力在不断地丧失,变得轻信、盲目。

在对待社会问题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过程中,我们已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习惯性抱怨、随性地批判的行为模式。却没有思考问题的产生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缺陷。社会财富大量累积,却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断丧失、生存压力在迅速增大。在为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奋、辛苦的同时,身体、思考、道德、灵魂的惰性,却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不断增加。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存在于整个社会,甚至充满着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体现。从小爸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挣钱。从小老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好挣钱,当然也为了我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呢?是为了更好的挣钱。现在到了大学,满眼是各种技能训练,训练当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厉害,可目的呢?是为了学校的名气,为了挣钱。技能训练当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却不能成为我们灵魂的归宿。待到生命的临终之时,也许才终会发现,什么样的东西,是美好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欲海无涯,一切皆为虚幻。我们则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个巨大的人生游戏中,而这游戏规则由极少数人所制定。绝大多数都从未怀疑过这套游戏规则,至始至终,在痛苦中挣扎。

我,偶尔思考。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篇2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强调:积极心理学虽然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但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导积极乐观心态的思想,培养优势和美德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关于智力国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积极心理学四喜那个的体现。《中庸》有这样的一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强调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体现了诚实、仁慈、勤奋、正直、善良等多种积极的人格品质。中国的孝文化也体现了积极心理学中”感恩“这一美德。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备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应是让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义和更幸福,过分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忽视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会使得心理学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由此,心理学的关注焦点应当从”心理疾病“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提倡积极心理来帮助人类真正拥有幸福。他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2.0理论,提出幸福由5个元素决定----积极情绪、投入地工作、目标和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指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人生,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项也有不谋而合之处,积极心理学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础----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积极品质,也发现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幸福。

今天的教师们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战,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新的视野和方法,当我们聚焦于消极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失望,当我们聚焦级级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篇3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篇4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