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最后一天》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后一天》读后感 篇1
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今天,我就来写一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读后感吧!
本文主要描绘的是一位老师回忆了他们师生分别的场景,时隔这么久,就为老师还能记住他的学生,记住那些事情,可见,他们的师生情多么深厚啊!之所以这篇文章会留在六(下)最后一单元,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就是毕业班,要是放到其他年级,领悟的可能会有所不同,只有快毕业了,我们还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所讲的师生情。
文中的老师也是一个责任心强,教育方法好的人,就这样,他才会没收影响学生学习的玩具,告知家长孩子不听话。而他的教育方法也很好,并且有效,因为他成功的让一个不及格的孩子在毕业考试及格了。
本文还有一些语段很感动我,如:“如果我回家后做了什么后悔的事,……”,从“不得不擦去脸上的唾沫印。”中可以看出老师有些无奈,在平时看来,在老师脸上有唾沫印,这可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但是今天老师竟然会十分珍惜这个唾沫印儿,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多么深厚啊!
总而言之,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我也感受到了这里边每个人物的性格。
版权作品,未经《星火作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最后一天》读后感 篇2
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名言中,早就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那只是感性的认识,好象更多的是教育学生,今天读了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一书后,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回想不时为往日的虚度年华而悔恨,为时间的白白浪费而遗憾多多,往日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今天才更能对时间产生了久违的感动。
“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成功的人永远跑在时间的前面,平庸的人总是跟在时间的后头,总是撵不上,他们都在跑,只是跑的方式不同,跑的速度不同,跑的节奏不同,这点差异却能造成完全不同人的结果。”是啊,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有的人成绩卓著,论文发表一篇又一篇,公开课课课精彩,教育教学评价头头是道,和家长关系融洽。那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处处优秀。而相反,每天抱怨时间过的太慢,总是拖拖拉拉,让时间抛弃的人,工作上总是一事无成。
与时间赛跑,不断超越自己,这是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激烈的竞争,科技的高速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其实都是懂得把握时间的人,因为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事实上距离梦想就近了一点点,每天只需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一年365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超越了以前的自己。多么经典的语言啊,以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呢?从今天起,我要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不浪费时间,善用时间,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
“先行一步有美景”,短短的几个字,道出成功者的秘密。一个人做事,能够不错过一分一秒,他在事业上就能大获成功。那破仑说他之所以能打败奥国军队,就因为奥国军队不懂得“五分钟”的价值,他还说:“每错过一分钟时间,即是多给予不幸一分可趁之机。”
读着读着,电影《陈毅市长》家门口醒目的警示语:闲谈不过三分钟浮现在眼前,那14岁的桑德拉以精湛的琴艺征服了挑剔的观众的情景历历在目。桑德拉每天坐在钢琴前练习4个小时以上,而且整整练了9个春秋的故事让人感动。
一分钟的时间不畅,贵在你是否能利用的有价值,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不要小瞧一分钟,可能就是这一分钟让你把握好,成功就在眼前,命运就会改变。
感动着书中的语言,感动着书中的故事,处处感动着。
《最后一天》读后感 篇3
当我翻开《我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我知道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本书使我对生活、成败、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文中说,“真正的友谊犹如健康,往往在失去后,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这是一句具有丰富内涵的语句。而我每次失去一个朋友时,却从未感到悲伤,这是多么可耻啊!书中的一篇文章讲叙了这样一个故事:史蒂夫是“我”的朋友,每次放学,“我”都和他打篮球、骑单车。而他却突然得了癌症,而我却没和他看完他最爱的影片《阿玛柯德》。这篇文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友谊难得,珍爱友谊。而我每次见到朋友不是说说骂骂,就是打打闹闹。而我每当看到别人手拉着手,肩搭着肩时,就以为那种友谊好得很。而,我错了。托马斯·穆尔曾说过:“对于灵魂,没有任何东西比友谊更有疗效。”
一定要珍惜友谊。要交到好朋友,要尊重你的朋友,首先得相信他,认同他,告诉他你对他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肯定应该知道。谁是你为数不多的真正的朋友呢?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感受吗?你得完成这个重要使命,这才能交到好朋友。
“把你的快乐与朋友分享,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将你的忧愁与朋友倾诉,你会少掉一半的忧愁。”《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告诉我们:要把握现有的友谊,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让今天更精彩,让明天更美好!
《最后一天》读后感 篇4
“完美生活本身即是一场完美的谎言”。生活一路顺风顺水的丽比米勒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时也接收到丈夫带给她的坏消息——她一直深爱着的丈夫是同性恋,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无论是哪一个,对丽比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她觉得自己的病无药可救了,她无法忍受自己爱了十几年的丈夫对她说出那样的真相。她卖掉公寓,辞去工作,拒绝医生治疗的建议并只身前往母亲生前最喜欢的小岛。
这是一本描写一位女性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后选择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的书。她在岛上过着与过去朝九晚五上班持家不同的生活。她在岛上遇到了她后来的爱情,在岛上遇到了和蔼的陌生人,在岛上与死神擦肩而过。很庆幸的是,她最终没有放弃自己。她的爱人,她的哥哥,她的爸爸在得知事情真相后都给了她莫大的鼓励。虽然对抗癌症依旧很难,但她却在幸福与希望中度过了后来很长的一段日子。主人公丽比害怕的不仅仅是癌症本身,更害怕的是家人因为她患病而痛苦。一开始她逃去了小岛,看似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最后的放纵,其实她的内心对身边的亲人还是放不下的。完美生活被破环了,为了正常生活,大多数人选择回避现实,或较大程度地回避现实。丽比决定去岛上时就在回避现实,想要放纵自己去过未体验过的生活,再多的放纵也总有回归的那一天。
丽比回归现实最重要的还是她自己想明白了“她要活下去”。不管治疗有效与否,她都要回到原来的地方,与家人一起,与爱的人一起,即使时光短暂也要留下美好的回忆。丽比在岛上的时候经历过一次飞机坠落事故,可她足够好运,事故的杀伤力不大,比起癌症她所受的伤几乎不值一提。或许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死神或早或晚都会降临,尽管丽比早已做好迎接死亡的打算,可在飞机失事时,她还是很怕,她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就如此草草结束了,她害怕死亡。说出“我不怕死”很容易,可是世上又有几个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无所畏惧呢?如果有,那就没有人会苦苦追求健康长寿的秘诀了吧。人大多在与死亡亲密接触的边缘才会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才会发出“活着真好的感叹”。
“完美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完美的谎言”,极致的完美是不存在的。现实的生活总有一些瑕疵,然而若想看清夜晚的天空,就不能太过聚焦于某一处,最明亮的星星在直观视野之外。生活也是如此,胜利与困难更迭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