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语文》有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语文》有感 篇1
周国平先生在《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这篇文章里写道:“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一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这是他回顾了自己中学时代读课外书提高了他的语文水平而总结出的经验。
我是一名70后,让我也回顾一下我的中学时代,那时我好像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确切地说,只读过一两本快餐型的作文选。记得我的语文试卷上有关阅读理解方面的题做得不够好,作文水平一般。那时的语文老师也根本没有告诉过学生多读书的好处,也没建议学生买一两本课外书,也没有给学生说过有关书的名字。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可怜!如果我们在学生时代多读一些书,不论我们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现在的我们该是多么的出类拔萃!
现在的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建议学生多读书,让学生去读书,甚至逼着学生去读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有多数老师为了追求学生考试的分数,害怕学生因为读书而耽误了学习,不建议学生读书,不给学生安排阅读课,学生的课外时间也被老师布置得大量作业而占据,学生很少有读书的时间。孩子的自制力本来就很弱,有一点多余的时间他就玩,没有老师关于读书的引导和激励,他是不会读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处在这样科技发达、互联网便捷的时代的学生,和那个时代的我们有什么区别?作为新世纪的她们,其实是拥有和我们一样悲哀的命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你的学生正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你于心何忍?你曾给学生说的“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一日无书,百事荒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难道都是谎话吗?
周国平先生还写道:“如果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最不会做的事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谈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杜绝对学生这类问题的测试。
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唯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时下应该、必须做的一件事。
读《语文》有感 篇2
这是一本鞭策成长的书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细读的扉页中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一本知识更新快的书籍,紧跟小学语文改革前行步伐;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籍,承载着编者20余年的成长精髓。本书中有对语感的理解,也回答了我们最在意的40分钟,怎样让学生坐得住,听得欢?每一篇教学实录、教学设计都有特别之处,有供可学之处,每个教学环节,每个问题设计之精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我具体收获了以下三点:
一、在追求中成长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啊!我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者的光环,却忘了他背后付出的辛劳,可能就如彭才华老师在二次执教《刷子李》时,一夜无眠,从教学目标到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到策略方法,从教学板块到媒体技术,甚至教学风格、课堂基调几乎都变了。这是怎样的一个晚上,他到底皱了多少次眉头?掉了多少根头发?他对语文教学的追寻程度到底有多深?我想,这就是无止境的追求。
直到现在,他教学20余载,仍然不忘初心,做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培育“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真”人。反观自己,我的语文课堂成了知识积累课,学生不感兴趣,我也觉得力不从心。我想,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把最应该关注的“学生”放在了“考试”之后,这样的课堂,教师以为自己教得很准,教得很多,学生这一厢,却是无精打采,所得甚微。唯有用心对待每一次备课、磨课,追求更好,才能打磨出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
二、在重合中激趣
在40分钟怎样让学生坐得住、听得欢?这是许多老师所思考的,本书有这样的回答,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期待,或者引导学生产生心理期待,并顺应它、满足它,让学生的心常能体验到“重合”的乐趣。在执教《母爱的力量》一课时,彭老师用《母亲》这首歌导入和结尾,可谓是歌曲贯穿全文,本片课文的设计,除了歌曲,还有古诗、漫画等,这些都是为语文所服务的,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彭老师的教学设计里,最明显的是处处有重合,本以为与教授知识无关的点,到了课堂的下一环节,总能找到重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就这样得到满足,处处都是精妙。
三、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每个人的语感都是随着言语经验的丰富而增长的,也是随着言语经验的深入而变得敏锐的。语感好了,语言运用自然就不难。一是引领学生接触和积累典范的、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实践去提升品质。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思维训练,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带领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感。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从这本书中,我学会的,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我想是作者对教育的态度,以及对语文教学无止境的追求。
读《语文》有感 篇3
《七彩语文》这本书大家也该熟悉,认识吧!这本书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作文,怎样写作文,这些都是重点!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的重要点。
早上,我翻开了这厚厚的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刚没一会儿,我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看着看着,我找到了里面的重点,写作文必须要贴身实际,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写每一篇作文,这里面的一篇作文深深吸引了我,名字叫《冬雪》这篇作文结识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真实感情给流露了出来,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令我陶醉,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到底为什么呢?原来他是跟据《七彩语文》重点来写作文的,我明白了作文的重点,以后就会写好作文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能跟据重点来做好每件事呢?其中我们的中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王蒙是根据技巧来赢得比赛,20xx-2010年比赛,王蒙连续取得冠军,打破了中国0的突破,每次练习,她都抓住重点练习,是的自己的成绩只限向上,就是这种努力,王蒙连连取得冠军,为中国挣了一口气,不出所料,20xx的冬奥运动会她又取得了几枚金牌,在世界历史上令人敬佩。是啊,想想他们,想想自己,你们不觉的惭愧吗?如果知道,那就一起去用方法努力,做聪明的自己。
在最近这都时间里里,我就用了好方法解决了问题,在做数学的时候,我由于不大懂,所以不点会做,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这时,我想到了《七彩语文》,再用公式一个个写下来,照着公式做出了每一题,原来只要找准技巧,就能做出每件事。为了能使我的文章更上一层楼,我把《七彩语文》看了好几遍。
《七彩语文》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作文有了新的看法!我从中感受到:做任何事要找准技巧,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搂!
读《语文》有感 篇4
这个月,我认真阅读了全国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书中,余老师从教师的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大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他宝贵的思想财富,每一页文字都给我心灵的滋润。
耐力是一种成长智慧。余老师用自己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潜心研究与思考,他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做。这不由得让自己想起我们的教学生活,课上完,作业批改后,时间就这样悄悄地从手指间划过,今天重复着昨天,空虚之中无聊,无聊中又空虚着。而余老师呢?他说,“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当教师的人如果能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乐趣,也就有了人生中最好的心情——快乐之心。
教学更是处处有智慧。余老师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书中有很多具体可用的教学方法,在书中,余老师不光是阐述了每一种方法的好处,还在每一种方法后面安排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也加深了我的理解,让我可以不断尝试,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让我更有信心去活学活用。在余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系中,“板块式思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看完这一章后,我又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简明。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一种困扰,就是既想把课上的步骤清晰,又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备课时不知不觉就显得很繁琐,板块式设计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当然,最让我惊喜的是余老师不仅仅是介绍了“板块思路”的好处,他还介绍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十种设计角度,如重点突出、活动充分、情境生动等等,让我可以灵活选用,大胆实践。
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一种智慧。从书中我看到了学习到了余老师的治学方法,如自建仓库法、案例分析法、课文读写法等多种治学方法。这都既让我有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倍感惭愧,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为了做得更好,应该有优秀的治学方法,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坚持研究,提升自己,因为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虽只读了一本书,但收获远不止这些,思考还要继续,教学还要实践提高,我要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