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2025/05/15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此生未完成》有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1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看这种充满着悲剧的书,虽然文字中透露着轻松,但是背后却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生命的渺小。正如之前看周国平的《妞妞》。而这一本《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也已经离开了人世间,仅仅三十多个春秋。

往往在生命的最后关心,人们才会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生命的一些意义和不舍。书中有一段文字在微博和网络上流传的很广。“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是多么真实,却同样是多么难得去做得到。

在分析自己得癌的原因是,讲到了饮食、睡眠、身体透支、环境污染等等因素。这些都是自身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觉得健康的可贵。而真到了这一天,一切又已经晚了

从书中,可以看到于娟的乐观与坚强,做了一次次地化疗。还是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绕不过的,想通过中医和一些土方法去治疗。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于娟还是去尝试了。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饥饿、碱性治疗差点要了她的命,也确实要了医友的命。在生命消失面来,再理性的人有时候也会失去方向。

在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也出来了。我想于娟最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家里的父母和丈夫对她的照顾和爱,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最不舍得还是自己才十几个月的儿子。书中有一段读起来让人动容。“有一回化疗结束后回家,才19个月的儿子“土豆”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他奶奶说,“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就趴在我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成了“草”。”读完之后,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就是这么苦短的人生,有多少不舍。

书中还讲到她的一个病友,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发现得癌。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坚持等了几个月再治疗。最后孩子平安,自己经过治疗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母爱的伟大和宽广,人性这种可以舍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毕竟是癌症晚期和全身扩散,于娟还是敌不过病魔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徒留下一些文字让人感叹。其实还是千千万万的于娟似的人,同样是用生命去抗争,坚强地活着。而生与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大问题,对于这一本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出来的文字。每句话都是充满了生命的智慧,能够这样从容地渡过最后的时光,本来也是活着的一种境界了。她能够把这些感悟再带给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他们去重新能够暂停一下忙碌地生命,思考一下生命,这种功德更是无量。此生未完成,那就再待来生吧,相信生命不息,只要有人的一天,故事总是不断地上演。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2

学校要求假期每个人完成一篇读书心得,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是复旦大学于娟博士写得《此生未完成》。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遗憾于娟已经驾鹤西去了。读到这本用生命写就的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坚强和那一份无奈。

于娟是超级坚强的,得癌症的那种痛入骨髓的感觉,正常人无法体会到。那一连串的化疗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化验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求生意志。然而于娟却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哭,不让自己呻吟,目的就是减轻父母和爱人的心理压力。

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她是复旦的博士,也不因为她是成功的海归。我同情,我流泪,只因她是一名不到两岁孩子的母亲。

我想这名年轻的母亲之所以面对绝症能够笑出来,不仅仅是她那阳光灿烂的性格使然,更是因为她那幼小的儿子需要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失去母亲更令人心碎的事了。

我本是抱着沉重的心情来读这本书的,可是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子把书写的风趣,幽默,并且像散文一样的美。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说:偷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的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摩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依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在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你忘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让我的眼泪掉的'最多的是下面一段写给孩子的话: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

我也是一名母亲,于娟说的也正是我愿意做的。说道孩子,我特别认同龙应台的一段话: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

我难过,但我必须承认龙应台是对的。可惜的是于娟没有这个机会看她儿子越走越远的背影,但是我坚信那个叫土豆的男孩子长大后,一定会知道那个坚强的母亲为了他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拼命的想活下来,尽管她失败了,但是她从未放弃过。

我想于娟的书我会好好珍藏的,闲时拿来读一读,反思自己的言行,顿悟自己的生命,改变自己的个性,珍惜人间的至爱。还是那句话,不要等到即将要失去时再去珍惜,已经来不及了。

活着,要感恩,活着要履行生命的责任。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3

认真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读后我掩卷长思,不由思绪奔腾、感慨万千,心中十分沉重、如鲠在喉,久久不能平静,为作者于娟的年轻、才华惋惜,为命运的无常、多变喟叹,为人生的短暂、苦难深思。禁不住又一次叩心自问,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此生未完成》是一本记实的书,此书以第一人称、以朴素平实的语言,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以作者的刻骨感受,记录了自己由一个学富五斗、健康快乐的博士一夜之间变为病入膏肓、万劫不复的患者的真实境况。告诫生者要珍惜生命、重视健康。此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豪情的壮语,可它为何让我读到的不仅是感动遗憾,还有思索震撼?我想主要就是书中的记述太真、太实,太有参考价值、太有生命意义。

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一开始,于娟是幸福的,她被幸运之神垂爱着,父母疼爱、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孩子可爱,她活得充实而忙碌,她的理想、她的才情、她的灵魂使她的笑容永远那么爽朗那么明媚,她是造化完美的标本。然而突兀的重病、癌魔的侵蚀,让她经受非人的天崩地裂的疼痛,毒瘤毫不留情吞噬她的身体,最终让她的躯体一点点腐烂,让她的生命之光一点点熄灭,无论她怎样坚强怎样勇敢怎样忍耐怎样抗争,依然没有挣扎的余地、没有求生的机会,只有死亡的步步紧逼和跌入深渊的恐怖来临。让人唏嘘慨叹、无可奈何,这也真是造化弄人、苍天不仁。人活一世,到头来都将殊途同归、化作尘土。可贵的是作者明知自己死期及至绝路已来,依然为理想而奋斗,依然回顾自己酸甜苦辣的人生,依然为所有人警示祝福。她在弥留之际用心血用生命铸就的文字让每一位活着的'人思索、彻悟、珍惜和明白,她于垂危于痛苦中给人们带来死亡和生命的新感悟,满满的正能量,深深的、淡淡的。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她的人格如山花灿烂,高贵而有内涵,她的灵魂也必将如她所愿,是一片葱郁的能源林!

死亡残酷而苛刻,年轻的女博士于娟,她死了,死于风华正茂的季节,死于春暖,死于花开,死于悄然的遗憾,死于遗憾的悄然,世间夭折一株马蹄兰!若寿终正寝,死并不可怕,宇宙万物,凡是生命的个体,总有终结的时候。唯有夭折的青春、破灭的希望、萎谢的火焰,最足以使人哀叹,命运的悲哀和无奈,让我胸中奔涌起不可遏止的情感雷电。

磨难可以增添人生的光辉,但是磨难太多,苦难太重,也会扼杀活泼泼的生命,就像冬雪太厚,也会冻死柑橘一样。真想为她呐喊:“世间夭折一株美丽的马蹄兰!”在风中舒展,悲凉且古拙。

谁不希望有顺遂的人生?谁又希望多灾多难,但是如果生活硬要把它赐予你,你也不用悲伤,只要有勇气同它较量,就能把它化作财富。于娟,她不畏惧磨难、没有辜负岁月,她是精神的胜者、是生活的强者!

我们生而为人,有太多的理想有太多的追求,有自己的义务有肩上的责任,为此,我们奋斗我们努力,但是,千万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切莫用健康去得到资本,不要用生命去换取成功,那样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让原本的生活本末倒置。不要虐待自己苛求自己,即使在痛苦无助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雨夜没有星光没有月华的时候,在独力支撑人生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请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束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坚韧地走下去,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流年似水,韶华易逝,如果没有健康,一切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无。善待生命,宽待人生,且行且成熟,且行且珍惜。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篇4

学校要求假期每个人完成一篇读书心得,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是复旦大学于娟博士写得《此生未完成》。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很遗憾于娟已经驾鹤西去了。读到这本用生命写就的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坚强和那一份无奈。

于娟是超级坚强的,得癌症的那种痛入骨髓的感觉,正常人无法体会到。那一连串的化疗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化验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求生意志。然而于娟却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哭,不让自己呻吟,目的就是减轻父母和爱人的心理压力。

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她是复旦的博士,也不因为她是成功的海归。我同情,我流泪,只因她是一名不到两岁孩子的母亲。

我想这名年轻的母亲之所以面对绝症能够笑出来,不仅仅是她那阳光灿烂的性格使然,更是因为她那幼小的儿子需要她,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失去母亲更令人心碎的事了。

我本是抱着沉重的心情来读这本书的,可是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子把书写的风趣,幽默,并且像散文一样的美。于娟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说:偷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的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摩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依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在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你忘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让我的眼泪掉的最多的是下面一段写给孩子的话: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

我也是一名母亲,于娟说的也正是我愿意做的。说道孩子,我特别认同龙应台的一段话: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

我难过,但我必须承认龙应台是对的。可惜的是于娟没有这个机会看她儿子越走越远的背影,但是我坚信那个叫土豆的男孩子长大后,一定会知道那个坚强的母亲为了他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着,拼命的想活下来,尽管她失败了,但是她从未放弃过。

我想于娟的书我会好好珍藏的,闲时拿来读一读,反思自己的言行,顿悟自己的生命,改变自己的个性,珍惜人间的至爱。还是那句话,不要等到即将要失去时再去珍惜,已经来不及了。

活着,要感恩,活着要履行生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