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

2025/05/1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 篇1

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从此他开始了在肖恩克监狱漫长的服役。影片就此开始。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犯人,大多被判的是无期徒刑。长达几十年的监狱生活,早已磨灭了囚犯们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他们习惯了每次上厕所前向监守打报告,习惯了每天繁重的劳动,习惯了失去自由与希望。

影片中有一位管理图书的人——老布,他在监狱里一直待到垂暮之年。最后当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他却自杀了。针对这件事,安迪的朋友瑞德对肖有一段经典的解释: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这个就叫做体制化。

体制化,说白了,就是你对周身环境的习惯性。它是一座监狱,囚禁的是你的心。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犯过法,没有蹲过监狱,而我们真的就是自由的吗?

当初,我们为了高考,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如果在你还小的时候,有人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会过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总有做不完的试卷和背不完的重点的生活,你会不会觉得那根本无法忍受?而当这种日子真正降临的时候,你抓狂过、沮丧过、最后你习惯了它,甚至在升入大学后开始怀念它。高考其实就是我们的肖申克监狱。我们放弃了唱歌跳舞,放弃了小说游戏,放弃了我们的自由。我们背着王朝兴衰、算着立体几何,我至今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我们的救赎。犯罪的不是我们,是中国死气沉沉的教育制度,但是坐牢的却是我们。

后来我们上了大学,离开了监狱,重获自由。再也没有高墙限制你的自由,再也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和试题的百般折磨。恭喜你,你出狱了,可是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一直以为那个为了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熬夜的是你,那个坐在一堆参考书中分析英语语法的是你,那个课间挤在一堆学生中问问题的是你,但是当那些日子成为过去,当那样的你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时候,你迷失了你自己。曾把自己定位于囚徒的你,刑满释放后,你又是谁呢?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囚徒,或者说你不仅仅是一个囚徒,只是长久的习惯让你忘了。

之后,我们毕业了,开始忙于工作恋爱,忙于买车买房。你终于有钱买了单反,但是却没有为了旅行辞掉工作的勇气;你终于可以不用再攒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但是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你终于可以买得起那些奢侈品牌,但是却在也没有了当初蹑手蹑脚进店时的那份惊奇与欣喜。你习惯了每天早起去上班,习惯了高跟鞋与西装,习惯了还房贷和逛商场,习惯了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习惯了忘记曾有过的梦想。你再一次把自己丢进了另一个肖申克,让习惯垒砌成高高的围墙。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些你“应该”做的事,却从来没有问过你的心,它想做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 篇2

读完了《肖申克的救赎》,我们看到的都是满满的人性血泪,看完这部小说,我们不禁会想:法律真的保障了人权不受侵犯吗?面对不公正的审判,我们应该如何做?面对黑暗的社会,我们真的应该放弃希望吗?

在这部小说里,安迪无疑是自由的象征。在作品一开始,安迪作为一个银行家,被指控谋杀而含冤入狱。在监狱里,安迪没有像其他犯人一样崩溃、绝望,恰恰相反,他能冷静地在监狱里劳作,艰难地适应生活。在漫长的服刑期间,安迪会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间,在墙上贴海报等等。安迪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他冒死进言,为典狱长逃税洗黑钱,赢得了一箱冰啤酒,自己不喝,却给狱友喝,看着屋顶上众人片刻的惬意与轻松,瑞德说:“安迪是想在阳光下重温昔日自由的感觉”仅此而已。此外,安迪还寄信兴建图书馆,教人读书写字,为监狱里的人争取为数不多的权利。自由的本能与天性,是无法被轻易剥夺的,这在安迪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同时,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人性的扭曲。监狱,作为一个人吃人的场所,充斥着罪恶与黑暗、暴力、血腥犯人。新典狱长诺顿道貌岸然,圣经倒背如流,但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将安迪作为其洗钱的工具;除此之外,狱卒殴打犯人,犯人的变态报复等等。安迪一直在默默忍受,他想救赎的不仅仅是自己,他也在尽一切努力去拯救犯人们的灵魂,希望可以唤醒大家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直到有一天,年轻犯人汤米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生活。汤米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读书、认字,通过考试,汤米无疑是安迪昏暗监狱生活里的一抹亮色。但是,后来从汤米口中得知,他在另一个监狱里服刑的时候听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这让安迪非常震惊,他向典狱长提出重新审理案件的要求,却遭到拒绝,被关了两个月禁闭。为了防止安迪的保释,诺顿谋杀了唯一知情人汤米。曾经以为能洗去污尘,重见光明,在死亡的枪响下,却是安迪这一生中看得最清楚的事!在恶中沉沦,无法救赎,安迪放弃了,剩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逃走!

我们都清楚法律是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平的保障,我们都希望法律可以量裁公正,让犯罪者得到惩戒,良善的人得到保护。但是,如果法律无法公正裁判,无法为我们洗清冤屈,我们守法的意义何在?当法律无法保护我们的人格甚至生命时,法律的价值何在?法外无罪,法外无刑,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是无罪,而陪审团鉴于案情的推想以及安迪的态度硬生生地为其判了无期徒刑。很明显,在有利的法律制度下,由于执法者的不公正使得法律成为了杀人的凶器。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在这样的法律原则下,法律是疏而有漏的,这样,典狱长才能在安迪的帮助下偷税洗钱,互惠互利。在法的漏洞下沉冤,又在法律的漏洞下成功越狱,到这里,我们应该怎么想呢?是庆幸?亦或是悲哀?

小说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词语就是“体制化”,正如开篇所提到的,面对不公正的审判,我们应该如何做?我想一个是忍受,一个是反抗。

影片中有两个经典的角色一个是瑞德,一个是老布。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懂得监狱里的规矩,监狱里没有他得不到的。“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发疯的,在这里面没有用,你最好习惯这一点。”瑞德告诫安迪。一个连希望和信仰都没有的人,无疑是一群行尸走肉,即使身处自由,心中仍沉于压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老布的一生,深刻地反映了体制化的一生,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重获自由,但是他的灵魂早已被扼杀,离开了监狱,他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与位置,最终只能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安迪不同,为了希望与自由,他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在作品中,他在广播室放《费加罗的婚礼》,面对诺顿和海利们在门外发出的警告,他没有退缩,而是微笑地将声音调到最大,安迪才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勇士!

“有些东西,在你的内心,他们不能到达,也不能触摸,那就是我们内心的自由,在这里,有梦想、希望和为人的尊严。”社会的黑暗与污秽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如果坚守自己内心的希望,不懈抗争,成为心目中那个自己,此岸救赎,彼岸重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 篇3

当你走进这个地方,转身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玩真的,转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无尽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也许也将忘记自己已在这里度过了多少岁月,恍惚间记得典狱长说过:“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给我。”

这便是安迪走进监狱的情形,像任何一个人有罪的人,被命运欺骗了。他原本是典型的青年企业家,前途一片光明,却被诬谋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从此失去他拥有的一切。

在肖申克漫长的监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并不是被高墙束缚的躯体,而是被肖申克渐渐打磨、锻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内心,失去了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们度过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说对生活的热情,梦想以及希望。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安迪仍满怀梦想,就是这样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种很绝望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后,在出狱根本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还能有勇气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他出狱后想要的生活。安迪:“你想过离开这儿么?”瑞德:“当然,等我长者长长的白胡子的时候,等我老糊涂的时候。”安迪:“告诉你我会去哪,泽华塔尼。”瑞德:"泽华塔尼?”安迪:“墨西哥,地处太平洋的一个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样谈论太平洋的么?他们说那是没有回忆的海洋。在海滩上开一个小旅馆,买些不值钱的旧船翻新,让客人们包船钓鱼。”这是一段温暖的让人感动的话。在那种黑暗困苦的环境下,还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这需要一颗多么热爱生活的心啊!“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存信念,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做体制化。当长久嗅不到阳光的味道,当时光和生命已经不再有价值时,变无所谓希望和失望,在大多数人中,他们只是无精打采地在场地上消磨时间,在一日将尽时,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一个无尽的夜,这便是坐牢的心态。不同的只有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层隐形的外衣,抬头挺胸,脚步坚定,随意的扔着石子,走得优雅而惬意,就想在公园里散步,阳光中扬起脚边的阵阵灰尘,就好像,好像一个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终走了,他用了20年的时间挖了那条在瑞德看来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再爬过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沉淀掉他所有的“罪恶”,在彼岸洗净,重生。然后奔向他的泽华塔尼。“有些鸟颜色太鲜艳,它们是关不住的。”安迪从未放弃过信仰,只是他更坚信自己!

也许,《肖申克的救赎》能能给我们更多。你有没有想过,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着压力,尝试和挑战,是不是已经不再勇敢和热血沸腾,找到淡然和宁静的漂亮借口。就像书中在肖申克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囚犯,终于获得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竟然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在监狱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图书馆,而在这个社会中,他什么也不是,甚至连一张借书证都办不到。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向囚禁屈服,终于,孤独、无所适从和一种对未来的绝望彻底摧毁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种终极宁静中找到想要的一切。当然,这不是安迪。

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她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

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一直坚定,机敏过人却不无畏地冒险,去实现他的目标,当安迪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夺目的霹雳,亮光之下,我聂弱的灵魂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久久无法平息......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1500字 篇4

此书收入作者小说四篇,只为《肖申克的救赎》而来,情节和语言都具有一种非一般的吸引力,对感觉和神态的描写尤其准确,对现实和人性的洞察直击人心。

摘抄~

比如写史特马的神情:史特马五短身材,一双冷冰冰的棕色眼睛,脸上永远带着一种痛苦的微笑,就好像他已经憋不住了、非上厕所不可、却又拉不出来的表情。

写汤米发呆时的神态:但是汤米听到警笛声后,只顾站在那儿发愣,张大嘴巴,下巴都要碰到胸口了,呆呆地瞪着查理。

形容恐慌的心理行为和神态只要一只闯入公路的野兔就完全贴切了:整个缅因州南部都因为这十四个“顽强的罪犯”陷入恐慌,但其实这十四个人大都吓得半死,完全不知该往哪儿逃,就好像误闯公路的野兔,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车头灯一照,就动弹不得。

化无形于有形以及眼前一亮的比喻也是神奇:

你可以告诉我你家的历史,你的阿姨、叔叔、父亲的同事、母亲的小嗜好,我会记下来,两天后我就会全忘了——这些日子我的记忆力好像弄湿了的毛巾,一拧就干——但我会把东西记得够久的。

他已经做好人生规划,也一一排除障碍。他的人生有如母亲的厨房一样明亮而充满阳光,到处都用铬、不锈钢和丽光板铺成的光滑洁净的表面——只需按钮,便万事OK。当然厨房中还有深邃阴暗的碗柜,但是你可以把许多东西藏在碗柜里。

他感到自己的脑壳好像透明玻璃一般,脑子里想的所有事情都大大地映照在上面,无所遁形。

对人性的洞察:

这里极端缺乏美好的东西,而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甚至不怀念这些美丽的东西。

他是个不知感恩的人,对任何人从来没有一句好话,认定全世界都跟他作对:这个世界骗走了他一生中的黄金岁月,而且会把他下半辈子也榨干。

当罹患关节炎的布鲁克穿着波兰西装和法国皮鞋,蹒跚步出肖申克大门时,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了。他一手拿着假释文件,一手拿着灰狗长途汽车车票,边走边哭。几十年来,肖申克已经变成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就好像迷信的十五世纪水手面对着大西洋时一样害怕。

是呀,政府还蛮会报仇的: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

要生存,希望不可少: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当你生活在压力锅中时,你得学会如何生存,也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否则会有人在你的喉咙上划开一道口子。你得学会宽容。

最美不过安迪对自由的想望:

我问过他那些海报对他有什么意义?他给了我奇怪和惊讶的一瞥,“怎么?它们对我的意义跟其他犯人一样呀!我想是代表自由吧。看着那些美丽的女人,你觉得好像几乎可以……不是真的可以,但几乎可以……穿过海报,和她们在一起。一种自由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最喜欢拉蔻儿·薇芝那张,不仅仅是她,而是她站立的海滩,她好像是在墨西哥的海边。在那种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思绪。你曾经对一张照片产生过那样的感觉吗?觉得你几乎可以一脚踩进去的感觉?”

“等我出去后,”安迪最后说,“我一定要去一个一年到头都有阳光的地方。”他说话时那种泰然自若的神情,仿佛他还有一个月便要出去似的。“你知道我会上哪儿吗,雷德?”“不知道。”“齐华坦尼荷,”他说,轻轻吐出这几个字,像是唱歌似的,“在墨西哥,距墨西哥三十七号公路和仆拉雅阿苏约二十英里,距太平洋边的阿卡波哥约一百英里的小镇,你知道墨西哥人怎么形容太平洋吗?”我说我不知道。“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雷德,在一个没有记忆、温暖的地方。”他一面说,一面捡起一把小石头,然后再一个个扔出去,看着石头滚过棒球场的内野地带。不久以后,这里就会覆上一英尺白雪。“齐华坦尼荷。我要在那里经营一家小旅馆。在海滩上盖六间小屋,另外六间靠近公路。我会找个人驾船带客人出海钓鱼,钓到最大一条马林鱼的人还可以获得奖杯,我会把他的照片放在大厅中,这不会是给全家老少住的那种旅馆,而是专给来度蜜月的人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