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2025/05/1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在近几周的家校共读活动中,自己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朋友们共同阅读并讨论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感触颇多。

书中最主要的观点是“自卑而超越”,这其实和我之前对于孩子教育方法的认知有着不小的区别。但在进一步的阅读和讨论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区别,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统一性,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于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在作者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一种动力和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卑感”的两面性,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自我反省,并且引导孩子。

一、积极的自我认识。

书中提到“孩子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这一点很重要,而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我们要能够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努力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积极的`对待困难。

人生在世,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是我们最应该努力培养和保护的。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我们应该谨记这一认知,尽量深入的去搞明白如何正确的运用“自卑感”去“追求优越”。

三、积极的对待他人。

在孩子进入学校后,有纪律的集体生活,也是培养孩子的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在这种积极有效的环境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能够培养出孩子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关心。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会更容易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同时,不仅是孩子,家长也要以“同理心”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

四、积极的认知性别。

家长要理性客观的给孩子建立适度的性别观念,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对同性和异性保持正确的认知,不排斥异性。同时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正确适度的接触,能深刻的帮助孩子理解和认知性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帮助孩子成长的理论体系,随着孩子的继续长大,我们家长也在共同成长,庆幸孩子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学著作。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翻开《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感到这本书艰涩难度,是硬着头皮看的。但是,渐渐的,我觉得受益匪浅。它其中的一些观点促使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时的对与错。

小学生经常会有摩擦产生,作为班主任对于处理这些小事是驾轻就熟的。比如,我们班的小凯同学总是喜欢与同学打打闹闹,对于学生向我报告说小凯又和谁谁打闹了我是习以为常的。我的处理方法就是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该道歉道歉,并提醒他们以后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摩擦。但是,从我看了《儿童的人格教育》后,我就反思,也许我的做法是解决了事情本身,但是对于小凯来说,我有没有帮助到他呢。书中说:“把一个特定手势或特定的表达孤立开来,忽视人格的统一性,就像从一个完整的旋律中抽出一个音符,然后试图脱离组成旋律的其他音符来理解这个音符的意义。这种做法显然欠妥,但却相当普遍。”我想我在处理小凯这件事上就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却欠妥当吧,作为教师,我们是要教育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仅仅是解决掉眼前的事情本身,如果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根据表面现象去进行想当然的推理与推断,却不能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其实无济于事。正如书中所说:“应该在全面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探讨儿童犯错误(或其他表现)的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即背后的成因是什么。”人格是具有统一性的,“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这些言语提醒我,要真正帮助到小凯,必须从根源处入手,在学校不断观察他,引导他的同时,也要与其父母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家庭教育,并在教育方面与其家长达成一致,家校合作,一起帮助他。

后来在与其父母沟通后,我从他们不断掩饰孩子的错误,为孩子开脱的言语中就感受到他们对小凯的宠爱,我想这或许是导致小凯行为的一个原因,因为小凯在学校并不受同学喜爱,与他在家中的地位截然不同,也许是这样的反差导致他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关注。是他在“自卑而超越”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追求优越感的手段,进而选择了一些虽对其自身无益,却能吸引关注和体验成功的错误路径。当然这只是我目前的猜测,还有待证实,同时人的性格受各种因素影响,我还需对小凯不断观察,并与其父母不断沟通,找出真正能帮助到小凯的方法。

非常感谢这本书,帮助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问题,引导我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许多教师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或给较低的分数来对待那些他们认为没有表现出足够雄心的学生,希望以此来唤醒他们沉睡的雄心。如果这些孩子仍然还有某些勇气的话,这种方法也可能短时间奏效。不过,这种方法不宜普遍使用。那些学习成就已经跌近警戒线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弄得完成不知所措,会因此而堕入明显的愚笨状态。”现实生活中,普通老师往往采取的都是非常严厉的方法。

阿德勒接着说“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温和、关心和理解来对待这些孩子,他们则会令人吃惊地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能力。以这种方式转变过来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很害怕回到原来的状态。他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无所作为成为警示信号,不断地鞭策着他们前行。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着了魔似的,完全变了个样子;他们夜以继日,饱尝过度工作之苦,但却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这让人非常惊愕,我觉得老师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遇到的渣子学生,却有这样一条路改变学生的一生,甚至造就孩子的人生云泥之别。

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说“鼓励,关心,理解,宽容”。就像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视的“内在”,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我想起我们家两岁多一点的小萌之前的一件事情,就是小萌学会了用自己的小马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怎么也不坐了,尤其是她爸爸给倒完的时候,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说涮完小马桶的时候,马桶上有水滴,我都是用干毛巾给擦干,但是,她爸爸没有,所以,就因为这样几滴水残留在小马桶上,小萌坐了之后,就拒绝再坐,于是,我告诉她爸爸,之后,这个事情就解决了。假设当初发生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要求小萌,或者说严厉地斥责小萌,事情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我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像对待荷叶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正如阿德勒所说“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之间,它可能矫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不良影响。”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而且还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总之,从读完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再遇到问题,就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引导孩子说出来,了解全面了,谨慎选择处理方法,会更稳妥。

儿童的人格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儿童的人格教育》,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开始觉得这是一本很枯燥的理论性书籍,慢慢读来,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全书一共十三章,不单单是理论性的陈述,还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概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预防自卑情结,并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去阐述,在不同环境下,自卑情结的儿童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预防矫正。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卑的种子,只是有些人能够通过展示优越感,把它深深掩埋,而有的人却让它生根发芽,高高举着自卑的旗帜,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通过成功地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克服自卑感。“每个孩子都在追求优越感。父母或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效和有益的方向,确保追求优越感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神经症和精神错乱。”

阿德勒在书反复地强调:一个被剥夺了对未来信心的孩子就会从现实中退缩,就会在生活中无益和无用的方面追求一种补偿。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只有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教育才可能成功。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缺乏信心,总是给自己找借口,“题目太难了”“要背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也不迟”……慢慢地堆积,堆积得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放弃吧!于是,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作业次次要补,考试屡屡失败……不仅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他自己也会很沮丧。

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自卑感,追求优越感,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这样写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回头看时,不禁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莫顿·亨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我们可以给孩子们制定一个小目标,等他完成之后,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他完成大的目标。就像我们背诵一篇文言文,先背诵一段或者几段,分次背诵,这样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背诵完全篇。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成功,把成功当作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垫脚石。记得网课期间,早读视频会议检查背诵,抽查时间比较短,不能及时检查每一位同学,潘同学课下发了自己的背诵视频给我,我接着在上课的时候表扬了她的做法,称赞她学习积极主动,并且告诉大家可以随时给我发背诵的视频,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随时给我发消息。之后,不少同学给我发来了背诵的视频,还有同学针对上课学习的内容频频发问,我们在网络上的互动也多了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了起来。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垫脚石,帮助他们走向更大的成功。

要想清除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个地方种上庄稼。要清除我们心灵的杂草,就必须追求优越感,树立自信,我们作为一名园丁,就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一粒种子,让他们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