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初中语文读后感

2025/05/1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初中语文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小说家C.S.刘易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情节生动、思想深邃,曾经在1956年获得英国古老而有声望的儿童图书奖——卡内基奖章。这本书还有六本的续集,是刘易斯赢得众多读者的一部奇幻儿童文学巨作。

纳尼亚是一个奇妙的“异世界”,主人公彼得和自己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无意间通过神奇的魔衣柜来到了这里,在狮王阿斯兰的带领下与邪恶的'白女巫斗智斗勇,经过神奇的冒险与奋斗,最终战胜了恶势力,让纳尼亚恢复了生机。而兄妹四人则成了纳尼亚永远的国王与王后,回到人类世界后又恢复了平日的生活。

这本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彼得的勇敢,苏珊的机智,埃德蒙的知错就改,露西的坚强……对比彼得的勇敢,我感到十分惭愧。他在极度害怕的情况下仍然非常勇敢地冲在最前头,对野狼莫格林毫无惧色,奋力杀死了莫格林,为击败白女巫做下了铺垫。而我们在平常的时候,一点点小擦小伤都要哭啼啼的闹腾半天,弄得一家人上下不安宁;那么如果在面前突然出现一只狼,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还要说什么坚强,其实连“强”都不是。阿斯兰一行人也十分英勇无畏,与白女巫斗智斗勇,让纳尼亚大陆再现生机。埃德蒙其实是一个“改邪归正”的典型例子,他开始被白女巫的食物与谎言欺骗,背叛了兄弟姐妹们。但后来在醒悟过来一切后,他再次回到家人身边,和他们并肩作战,这种知错就改的性格也值得我们学习。

勇敢的少年在纳尼亚创造了奇迹,这告诉我们,少年也可以创造奇迹!

初中语文读后感 篇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家书中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这是一位富有智慧的父亲对儿子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在这封家书中,有修身养性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修身养德的力量:“俭以养德”;有淡泊宁静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静学广才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精治性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敬业奉献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时代,凡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宁静以致远,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人生在世,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胜不骄,败不馁,何其难得?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静下心来,潜心苦学,冷静的观察世事的变化。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而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珍惜,善用每分每秒,不能蹉跎岁月!

初中语文读后感 篇3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这本书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在一个昏暗狭小的屋子里,阿廖沙的父亲躺在了地板上。身穿素白,身子显得特别长……母亲跪在地板上轻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嘶哑;双眼被泪水浸泡着,又红又肿。外婆也在哭……”读着读着,我屏住了呼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可怜的`阿廖沙,才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他还那么小,小到对外祖母说的关于父亲去世的话还不能完全弄懂!生活贫苦的一家人,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该如何生活下去呀!我继续读了下去,阿廖沙的生活环境实在太差了,他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么自私,那么暴烈。幸好有慈祥、善良、乐观的外祖母的陪伴。

读完《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同情高尔基悲惨的童年,但是也佩服高尔基面对困苦生活的勇气。高尔基的家人很粗暴、自私、市侩,他跟着外祖母生活,外祖母慢慢地教育他。外祖母给他讲故事、讲笑话、安慰他……外祖母就是高尔基生活里的一束光,是外祖母让他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温暖……

和高尔基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在家里,有家人的疼爱和关心,不愁吃不愁穿;在学校,有老师悉心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关爱。我要好好珍惜,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初中语文读后感 篇4

在契诃夫的小说中,也经常流露出淡淡的苦味。

读完了《苦恼》,不经意地想到了立交桥下的衣着不整、穿戴破烂、脸面肮脏的神经病,街头的卖菜人和那些孤寡老人。

看到他们总让人心酸。

和他们一样,《苦恼》的主人公马车夫尧纳.波达波夫也属于这一类的孤寡人。他儿子死了,不明不白就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他有一肚子的话,一肚子的苦恼全都憋在心里,可是没人愿意听他倾诉,都不想放下手头的杂事,于是尧纳十分苦恼。确实,当你憋着一肚子事却没有倾诉对象时,是最难受的。

尧纳驾车时,乘客不理他甚至讥笑他,而他却全然不在意----因为他的苦恼已胀满了他的脑子。他回马车大店时,同行们也不理他,都一心一意地睡觉,他只有喂马时,把心中的'苦恼、烦心事全部说了出来。马像是听懂了似的,十分专心的样子,看着主人,把鼻息喷到主人手上。

这是个十分伤人心的故事,看过后仿佛自己也十分苦恼,好像自己也是马车夫尧纳,心中也十分憋得慌,总想说点什么。那时,就体会到了那一种感受。让人不想、不敢再看下去了,于是赶紧合上书,想摆脱这种感受,因为你知道,它本不该让你来承受的。但你很快发现,他已印在你的脑里了。我想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最好解释吧!

实在憋不住了,就讲给别人听吧!让他也帮你分担些忧愁,让他也领略一下契诃夫的精妙文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