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
倚栏轩整理的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 篇1
为确保有效开展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根据省政府残工委印发《20xx年贵州省残疾人工作评价办法》(黔残工委发〔20xx〕4号),州委、州政府印发《黔西南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xx〕204号)的要求,结合我州残疾人精准扶贫统计调查结果,经州残联、州扶贫办共同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一、工作目标和要求
围绕“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两大主题,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按照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到村到户)的要求,对全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中建档立卡的1.9万贫困残疾人,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分类帮扶、精准施策,逐步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有效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
二、实施阶段和任务分配
从20xx年起,分两个阶段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20xx年至20xx年为全面扶持阶段,计划对建档立卡的1.9万贫困残疾人进行扶持,在项目、资金、人力等方面采取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符合残疾人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康复等项目条件的,优先给予项目扶持。20xx至20xx年为全面脱贫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扶持,对已达到脱贫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进一步巩固稳定脱贫成果;对未能达到脱贫标准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找准原因,精准施策,重点帮扶,逐个解决,以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的目标。
三、主要措施
各县(市)残联、义龙试验区民政和民宗局要加强与当地扶贫部门联系和沟通,及时将调查统计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详细名册提供给扶贫部门。两家共同协商,结合残疾人类别、需求和家庭实情,分类建档立卡,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优先考虑和扶持残疾人精准扶贫户。在《黔西南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xx〕204号)的基础上,多种措施,齐头并进,加大对残疾人精准扶贫户的帮扶力度。
一是建立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力争在两年内将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制度。
二是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创业就业增收。依据州人民政府出台的《黔西南州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州府办函〔20xx〕62号),重点实施“残疾人十点百户千人创业就业工程”,即每年创建10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扶持10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
三是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依据《黔西南州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州残联〔20xx〕74号)。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行路难问题。
四是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五是教育帮扶。根据州财政局、州残联联合行文《关于规范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工作的通知》(州残联〔20xx〕95号)精神,做好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工作。“交通银行——通向明天”资助残疾大学生项目、彩票公益金学前残疾儿童助学项目,解决智力扶贫问题。
六是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积极与扶贫等部门联合,对建档立卡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增加经济收入。
七是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人抢救性康复训练、福康工程、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验配及发放等工作。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
八是实施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补助项目。
九是出台相关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试验区)残联、扶贫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经办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村两级要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站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切实抓好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县(市、试验区)残联、扶贫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支持、主动沟通、定期协商、共同推进本辖区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扶贫部门主要搞好建档立卡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落实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政策、项目和措施,研究提高识别扶贫对象的准确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残联负责建立残疾人精准扶贫数据库,落实农村残疾人数据及具体对象,通过各种项目提供重点帮扶。
(三)强化指导督查。各县(市、试验区)残联、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建档立卡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工作进度季报制度,年终要上报开展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材料,包括工作措施、资金投入凭证、工作总结等,认真总结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
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 篇2
为进一步促进我社区扶残助残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以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托养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以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互相帮助残疾人的体系,推动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解决急需,着力改善处于就业年龄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状况;注重帮助特困残疾人家庭。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方案,利用项目资金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提供资助和志愿者服务,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给予补贴。
四、申请资助条件
1、依法建立,手续完备;
2、服务对象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
3、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符合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家庭;
4、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且无业,长期需要人照顾。
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 篇3
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工作目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努力增强全社会残疾意识和预防能力。
活动背景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活动主题
残疾预防,共享和谐
活动时间
第一期:20xx年7月6日————20xx年10月1日
活动方式
(一)区残联、教育局共同发放《致家长与孩子们的一封信》,将暑期安全教育和预防残疾相关知识宣传到每一个家长和孩子。
(二)各校围绕“残疾预防”这个主题,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预防残疾知识讲座、知识抢答、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不一。
(三)各学校将本次活动内容设置宣传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上进行宣传。
(四)在电子屏滚动播放预防残疾的有关知识。
活动要求
1、请学校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按要求开展各项活动。
2、各学校开展活动需有方案、有总结、有图片记录。
通过活动,使广大师生家长们识别主要致残风险,了解预防残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的意识。
残疾人日公益活动方案 篇4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泛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给予广大残疾人以切实的帮助,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促进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二、工作目标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残联等相关部门的作用,积极发动组建我镇助残志愿者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关注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并通过各种培训及交流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助残志愿者的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素质。同时全面掌握我镇残疾状况,并针对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开展各种帮扶工作。
三、组织架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助残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成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各社区残疾志愿者为队员的服务队,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各社区残协组织要与当地志愿者积极联动,结合实际相应成立5-8名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日常助残志愿服务。各村、社区残协组织需对参与助残服务的志愿者提供指导和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工作内容
依托各残协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通过网络、媒体、活动等宣传平台向全镇招募志愿者,筛选符合条件的助残志愿者。
(一)配合全国助残日开展系列活动
每年助残日期间,入户慰问等形式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向群众宣传推广助残服务。
(二)对残疾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组织志愿者协助镇残联对残疾人状况进行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数据统计,全面掌握残疾人状况,为残疾人提供更有效的帮扶。
(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残助残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残助残活动,为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康复训练、就业、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