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老人追悼会致辞

2025/05/12演讲稿

倚栏轩整理的老人追悼会致辞(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人追悼会致辞 篇1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爷爷年轻的时候经历过辉煌,奶奶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所以那时候奶奶和爷爷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过着我们只有在老电影里才能看到的生活,爷爷每每和我们讲起这段经历都充满着无比的自豪。吃过大三元的大闸蟹,出入于各种名流会所,还坐过最老式的滑翔机。可是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爷爷在那个中国最黑暗的时期,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磨难。

在奶奶不在爷爷身边的期间,爷爷一个人带着他的孩子们到了山西。一个女人,带了这么几个孩子,还要供他们上学,付出的泪水和汗水使我们无法想象的,爷爷起早贪黑,除了平常的工作之余还忙人家洗衣服,折纸盒补贴家用,1962年,奶奶带领我们全家回到了爷爷的老家,新坝头,是爷爷的一些老亲收留了他们,家里的农活都是爷爷和她的几个孩子完成的,面对极度的贫穷,面对高强度的农村体力劳动,爷爷和她的孩子们没有气馁,不怨天,不尤人,靠自己!

一家人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劳苦耕作,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生产任务。这期间经历的磨难是周边的邻居有目共睹的,都说爷爷不容易,可是就这一句话,饱含了爷爷多少次的叹息和泪水啊。在后来改革开放了,爷爷的孩子们很争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家里的条件也慢慢好起来。

但这都和奶奶平常对子女的严格精心教育,坚持再穷再苦也不能让孩子不接受教育的做法有关。然后我们这一代孙子辈出生了,爷爷又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我们身上,而我,爷爷的大孙子更甚,因为在爷爷的身边时间最长,所以也自私的霸占了爷爷最多的爱。

爷爷更是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我们这一代小辈身上,每个家里每个小孩喜欢吃什么东西,不喜欢吃什么东西,她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每次都准备不同的食物,每个孩子都不拉下。爷爷是和她同辈人中少有的能识字的人,正是因为如此,爷爷平常教会我们待人接客的礼貌,教会我们诚实守信的做人,教会我们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亏待了朋友的价值观。

教会了我们勤俭节约的生活。

爷爷一生的辛劳付出也在晚年的时候得到了回报,每个子女都很孝顺,都轮流着接过去照顾。可是命运是如此的捉弄人,一向勤俭持家的爷爷为了给子女省点电费,凌晨上卫生间的时候没有开灯,结果摔了一跤,在和病痛斗争了16个月后爷爷终于安静的走了,走的时候很幸福,因为所有的子女都围绕在她身边,她一个个的看着子女们,我知道爷爷心里都清楚,尽管她还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她已经用尽了身体最后的一点能量,安静得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

此刻作为亲人,我们只有怀念,深深地记住并感激你养育着我们一起走过的从前,有你在的时候,阴雨天也时常阳光灿烂,你的笑容、将是我们一生中永远的财富;而失去你,是我们一生永远无法弥补的痛。

请爷爷放心,我们会像你一样为人处事,会象你一样勤俭持家。

当然你会知道,只要我们活着,你就活着,在我们的谈论中,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不经意会流下的泪水中,你都会永生,在一个更快乐更阳光的世界里永生。

爷爷去了天堂,她不会孤单,因为天堂有奶奶在等她…分别了后的他们终于可以在天堂相聚了,可是却留下了我们无尽的悲痛,我们再也看不到爷爷那慈祥可亲的面容了,听不到爷爷那温暖轻软,殷殷叮嘱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送爷爷最后一程,你为爱而来,也注定带着爱走。

爷爷,一路走好。

我们都会过得好好的,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相互照顾,相互关怀,和睦团结。

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都会像你在的时候一样的。我们知道天堂里有你和爷爷在保佑着我们。再会了,爷爷…

再次感谢所有来送爷爷最后一程的亲戚长辈,朋友们!

老人追悼会致辞 篇2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又是一年春草绿,刚刚送走悲情伤感的清明节,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深悼念可敬可爱的xx老人。xx老人是我的舅父,是我尊敬的长辈,在我的心目中,他老人家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家庭和睦,意志坚强,他与人为善,团结邻里,服务乡亲,深得村里人的尊重和赞扬。夫唱妇随,父慈子孝,为家人树立了好榜样。是一位好丈夫,一位好父亲,一位好兄长。然而,就在前天,这位老人,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和牵挂,永远地离开了大家,享年八十岁。

大妹xx、二妹xx、小妹xx三人听闻兄长与世长辞,悲伤之情无以言表,大妹、小妹抛下一切,急忙从深圳、长沙赶回,只为见大哥最后一面。痛哭流涕,苍天动容!大哥在,外家在,如今大哥二哥都已乘鹤西去不复返,今后只能空对镜框,徒增思念。

遥想当年,父亲早逝,长兄如父,视妹如珍宝,疼爱有加,兄妹情深,天可以鉴!“望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想想再也看不到昔日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平时熟悉的声音,从此阴阳相隔,天各一方,怎不让相濡以沫的老伴悲痛欲绝?怎不让日日牵挂的儿孙伤心不已?怎不让一起长大,享受庇护的姊妹们黯然落泪?今夜,三姊妹为他们的大哥长歌一曲,号歌一宿,送大哥最后一程,并许下约定:来世再作兄妹!

老人追悼会致辞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至亲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仪式,共同寄托我们对老人的哀思。

老人于 1925年xx月4日出生于xx省xx市xx村四组,于20xx年3月25日早晨7:52分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xx岁。青山依旧,夕阳几度,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离我们而去,一位经历过苦难与幸福的母亲、婆婆、奶奶,告别了她养育的满堂子孙们。

老人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她出生于旧中国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撒手人寰,撇下母女相依为命, 16岁时嫁入周氏家族。在那个灾难深重、战乱频发的年代,一家人生计艰难,饱尝了生活磨难。在周家,公公、婆婆连遇丧子之痛,无心料理家务,但家中尚有小叔年幼,嗷嗷待哺,她尽一已之力承担养育之责。她节衣缩食,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丈夫于1987年病逝后,她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走完了人生的xx个春秋。她一生共抚养子女6人,哺育抚携一大群孙子,可以说是艰辛备至。

老人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一生。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磨砺,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也培养了她善良朴实、温良贤淑的性格。她过早地尝到了人生的辛酸苦辣,也过早地担负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生活重担。在食不裹腹、生活无着的年代里,她以自己的一双勤劳之手,养蚕种桑,纺纱织布,树皮糠菜粥日;在集体合作社劳动中,她起早贪黑,从不挑轻避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深受乡邻们的信任和钦佩;她缝补浆洗,心灵手巧,为了家人生活,费尽心思。一碗豆腐,她可以做出十几道菜式,花样翻新;她做的织布衣服,让家人穿上温暖如春;她亲手做的咸菜豆豉,让全家人至今难忘。

在老人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朴实、尊老、爱幼。她16岁嫁入周家,上有年迈的曾祖父、曾祖母,她饮食起居,尽心侍奉;对公爹公婆,她恪守礼节,谨遵教诲;对丈夫,她忠贞贤良,夫唱妇随;对兄弟妯娌,她通情达理,真诚相待;对子女、堂侄,她不分内外亲疏,悉如已出;直至80高龄的时候,她仍在为襁褓中的重孙摇篮执扇,生命不息,劳作不辍。她一生慈善爱人,乐善好施,不计回报。她的谦和大度,她的真诚朴实,她的任劳任怨,让周氏家族和睦团结,人丁兴旺,周氏一脉枝繁叶茂,她的名字将被永远铭刻。

作为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为了教育子孙读好书,做好人,老人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子女身上。她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回报社会。子女读书,她挑灯在侧,深夜陪伴;三九寒冬,她怀揣热饭送到学校;烈日酷暑,她徒步往返学校换洗衣物,只为儿女能安心学习。儿子参军前夕,她隐瞒浑身伤痛,只为儿子放心离家,保家卫国;儿子远行南方,她用鼓励让儿子放下顾虑,不要牵挂年事已高的自己,全心工作;她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的孙子,终于考上了大学,并且现在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她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子女遵纪守法,本分做人,依靠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时至今日,在她老人家的辛勤劳动和操持下,家业兴旺,子孙们个个成家立业,生活幸福健康。

老人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贤明、通情达理的一生;是和亲睦邻、苦尽甘来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心中。

家务千百事,劳心积虑,情深似海;

风雨载,养儿育女,恩重如山。

走过了xx年漫漫人生路,累了。她含辛茹苦哺育子女七十余载,累了。她离开我们,离开了她的亲人,她的朋友。从此儿女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妈妈,孙子们失去了一位和霭的奶奶,这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可以告慰老人的是,她的子孙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正直做人,善待他人,健康向上。她走后,他们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团结互助,克服困难,教育好子女,使他们个个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最后,祝老人一路走好!

愿她老人家在天之灵幸福永远!

老人追悼会致辞 篇4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以十分沉痛的心情相聚在一起,缅怀老人的懿行美德,依依不舍地送别她老人家踏上天国的路程!

老人于20xx年xx月xx日时分不幸因病辞世,享年xx岁。

老人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身经新旧两个社会,是在贫穷落后、劳累奔波中度过来的。她没上过一天学,可她勤劳、坚强、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子女、亲友和周围的父老乡亲。

老人命运苦难多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养育了八个子女,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疼爱他们,历经了数不尽的磨难与艰辛。

老人能干好强,一生的勤劳是她最大的本分。种地再累,她从来不叫一声苦;家里再穷,她也从来不叫一声难。农村改革前,她像队里男人一样。无论是水利灭螺、堤防加固,还是开沟挖渠、建桥修路,无论是耕田使牛、抛籽育苗,还是旱地里种棉花麦子、水田里种油菜稻子,什么农活她都能干。“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她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她的事迹,被文艺宣传队编成文艺节目在大队演唱。农村改革后,她以一个农村女性微弱的肩膀,承担着七亩多“责任田”的耕种和繁重的.家务。在水旱夹杂的地区,农时季节的矛盾显得十分忙人,起早摸黑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老人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做得十分精美。每年寒冬腊月时节,她就开始着手给子女们缝做布鞋。在她的身上,最能体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情怀。她不仅一手针线活做得精美,家常饭菜更是她的绝活。她的每一道家常小菜都做得清香四溢,味美可口。她自制的豆瓣酱、南风盐菜、卤豆腐、榨辣椒、萝卜丁子等等,更是一道道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老人心地善良。她不仅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也是地方有名的好媳妇、好嫂子、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她一生为人朴实善良,从不计较别人什么。她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像母女一样。她把姑嫂关系处理得那么有缘、那么亲近,始终有“长嫂当母”的感觉。她在儿媳心里,永远是最受尊敬的婆婆。她温和的性格铸就了她的人格魅力。她和村组里的乡邻们关系处理得总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

对老人的美行高德,我们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她和所有母亲一样,履行了一个女人的社会责任,生儿育女,但她突出自己的言行,对儿女们精心教养;她所做的事情都是那么平凡,但她把全身心的爱献给了儿女,献给了她所有的亲人,献给了她的家庭;她一生有那么多苦难和艰辛,但她从来没有任何抱怨。

苍天俯首,寒风悲呼,哀乐低迴。敬爱的老人和我们永诀了。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要向她老人家倾诉:老人,您安息吧!您的儿女们永远深爱您!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永远怀念您!

老人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