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2025/05/10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1

最近看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看完感觉好多。该书以许多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期望效应”实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说明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一个可悲的教育故事,它唤起了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第一、让每个人都享受一份爱。

德育需要一种轻松、宽容、温暖的环境。不要因为偶然的错误和失误而责怪学生,因为老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在形成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是一种关注和关怀。我们应该从珍惜每一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心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要注意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同等重要。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无论是优秀的,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有特殊家庭的,没有任何功利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求是渴望被别人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用“赞赏”的言行对待学生时,就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勇气,唤醒他们埋藏的潜力,鼓励他们向成功迈进。教师要想拥有“赏识”这一法宝,就必须唤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而工作,而不仅仅是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或谋生的手段。“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爱倾注到教育中时,老师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当爱倾注到教育中时,老师会宽容地对待孩子,理解孩子的缺点。如果把爱倾注到教育中,教师就会理解、接受和运用“欣赏”这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进行培养。

第二、让大家享受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开发潜力的金钥匙是自信。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惩罚的力量。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扬时,会有意识地放大自己的优势,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信心,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除。根据学生的特点欣赏学生。《现代汉语词典》对“欣赏”一词的解释是关注或赞美他人的才华或其作品的价值。这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去关注和表扬他们。也就是说,它不是“菜篮里的菜”,指着一个学生的话或台词来表扬和称赞他的能力,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欣赏。鉴赏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知识,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学习,掌握欣赏的有效手段,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发挥其作用。

第三、欣赏不是一切,但可以接近一切。

无数成功人士在《赏识你的学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外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内在因素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他的第一首诗。***妈评价他“很棒”,他爸爸评价相反:很糟糕。从母亲的“欣赏”中,他获得了爱的力量,这成为他日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中,他得到了警示的力量,于是他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要小心,要注意,要总结,要提高”。在这两股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认识到欣赏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它能激发、唤醒和启发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从而使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学生不够聪明,好的结果没有得到回报。静下心来想想普通的孩子,想想让我生气的宝宝。猛然醒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候走得匆忙,浑浑噩噩的心情遮住了我们的眼睛;繁琐的工作和忙乱的线索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束缚,升学的压力,困扰着我们的内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2

前两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魏老师的讲座,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的管理艺术,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看了他的讲座,我明白了,魏书生能有今天卓著的成就,决不是因为机遇与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学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钻研作为一种快乐来经营的积极态度……其实,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才刚刚开始,一直都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总感觉他所讲的那些自己也曾经历过、感受过!但所缺少的就是他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魏书生谈到: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大的环境人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只能在现实的环境中用自己的主观努力来适应环境。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我一看到学生上课乱七八糟,总是爱发火,爱发牢骚,牢骚满腹但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学习魏书生先生?既然教了低年级,这应该是现实了,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尽快的适应环境。

二、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一种平常之心对待自己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那么多的不如意。面对失败,你会变得从容;面对成功,你不会忘乎所以。

三、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魏书生的讲座,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魏书生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不断的学习教学的艺术,从魏先生身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育人策略,真正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

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3

这次培训,我们有幸听了好多精彩的讲座,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教育研修院高主任的讲座中谈到的“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现状的对比和分析,以及最后预计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反差,使明白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及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得到培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名骨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较高的专业素质,相对的学科知识;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就是骨干教师要做到:

有思想、有智慧;有风格、有特色;能研究、善思考;勤学习、能创造。这样才称得上是骨干教师,对比之下我有很多差距,我会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地努力,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通过学习,我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我要通过培训,通过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人民教师的含义:人民教师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所以,我要向柏轶寿校长说的那样,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这里包括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学习,爱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要你全身心地付出,就会赢得学生的爱,家长的满意。就这一点我体会很深。

我从主任来到新阳路双语小学做教师工作,我就倡导爱的教育,我们班有三十八个孩子,为了和孩子们建立情感,我首先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另外我积极和学生沟通,关心爱护他们,真心地和学生交流。新年到来,我用自己的钱给学生每人买一张贺卡,每一张贺卡都写下我对学生的真诚的祝愿和希望。当孩子们激动地读着我的贺卡的时候,对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一下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们只有从小事上关心每一个孩子,学生们才能够真正的爱你,喜欢你。

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篇4

今年9月,我有幸聆听了湖北师范学院王文教授主讲的《教师的“五心”修炼》,他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例证,令人茅塞顿开。王教授的讲解一次次博得全体教师的热烈掌声,按照王教授的讲解,教师应该具有:给予快乐、拔出痛苦的慈悲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平等心;生活简单、心地单纯的清净心;体验平凡、体验快乐的欢喜心;觉而不迷、体察真谛的智慧心。这“五心”从师德的根本出发,涵盖了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价值观,从教师的内心修炼到处理职业关系(特别是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的职业操守到业务素质,作了纲要性的阐述。《教师的“五心”修炼》本可以是部巨著,也是我一生读不完的著作,更是我今后工作中追求的目标,它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修炼神性、克服普通人心灵缺陷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心灵历练的过程”,普通人都有爱,但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是小爱,普通人也有“怜”,但普通人的“怜”常常与优越感连在一起,即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之心与爱恨心相反,它是教育的大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大巧,“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有了热爱学生的一颗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最能让学生方便理解的方法,寻求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付出爱是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拔出别人的痛苦也是快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用王文教授的话来说,慈悲是教育的大巧。教师是一个最需要慈悲心而又很容易耗损慈悲心的职业。碰到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我们就很容易降低慈悲之感。过去我们都为那些后进生伤透脑筋,有的甚至在分班时把他们当“皮球”踢,而不像汪金权老师那样,去挖掘潜力,独出心裁地因材施教,让不会考试的学生能够成人成才。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能够因材施教,今天旧事重提,说明这在我们身上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做法慈悲心既利于自己也利于他人,这就告诉我们,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我做起,努力克服,让慈悲之心在“师德”之上闪耀光芒!

慈悲之心与“平等心”是息息相通的。面对全班学生,我们就要像太阳,普照大地,不偏不倚;我们要像雨露,普降万物,不多不少;我们要像大地,胸怀宽广,不肥不瘦。学生是我们的上帝,也是我们职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是严肃的、生命也是最神圣的,学生和老师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果我们偏袒或歧视一个学生,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尊重生命,还有什么生存价值可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种种思潮、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人目不暇接,这要求我们老师保持一颗清净心,把这纷扰世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让我们拥有一份纯真;在寂寞纷扰的世界,让我们拥有一份安静。让生活低调而不低级,朴素而不零乱,有目的、有灵性、保证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断充实自己,对环境保持真实的生活,少用心计。简单单纯的生活。简单单纯的生活并不是说不思进取的生活,而是要永远强化事业心,淡泊名利心,有超越功利的理想和兴趣,即使在忙碌中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随缘而不攀缘,积极进取,去体验工作的乐趣。

体验工作的乐趣,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欢喜心。它要求我们善于体验平凡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树立正知、正见。欢喜心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情绪和专业发展高度。如果我们一走进校园就头痛、一走进教室就害怕、一拿起笔来备课就心烦,这样对待工作哪有乐趣而言呢?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如果我们还整天抱怨,将这样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还能把工作干好吗?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是通向伟大的必由之路。汪金权老师在蕲春四中,以他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一个个平凡的事例,铺成了他伟大的执教之路!我们要求学生对学习要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原动力。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对我们的工作有兴趣,我想,这个兴趣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无穷的!有了前面所说的“四心”还不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需要我们老师具有一颗智慧心。

智慧心就是觉悟心,觉悟到宇宙的真相,觉悟到工作的成败得失,不被假象所迷惑。它要求我在平时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教学相长、乐此不疲。新“旧貌变新颜”不是靠表面粉饰所能达到的,必须用教师的智慧融入到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有建设性地工作,追求最好的做法,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