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钱学森传记读后感

2025/05/08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钱学森传记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钱学森传记读后感 篇1

最近,我看了《钱学森传》,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们心中的“科学圣人”。他的爱国之心、坚定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怀崇敬、感触良多。

钱学森身上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艰苦朴素,还有他的高尚品格,无不令人敬仰。其中给我最深的触动是他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书中讲述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他乡,羁绊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大声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还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立刻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以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积极工作。在条件艰苦的荒漠,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爱国,这两个鲜红的字眼,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我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的能量发挥出来呢?钱学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学习钱学森的爱国奉献精神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平凡,但是我们一样会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

从现在起,我们会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像钱学森先辈一样,用严谨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钱学森传记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认真读了《钱学森传》,钱学森爷爷于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祖籍浙江杭州。他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钱学森爷爷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无论什么事情都喜欢动脑,多问个“为什么”。上学后,他非常爱看书,一钻进图书馆就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教室上课的时间,沉迷在书的世界里。钱学森爷爷兴趣爱好广泛,知识面宽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

钱爷爷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还流传着两个一百分的故事。有次考试,老师把试卷发下来后,对大家说:“第一名钱学森,一百分,满分!”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钱爷爷却在满腹狐疑地审视着自己的卷子,他发现一处笔误,立刻站起来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满分。”说完就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仔细看了一遍,立刻把试卷改成了“九十六分”,然后对他说:“你在我心目中,仍然是满分!”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热工实验。钱爷爷写出的实验报告特别详细,长达一百多页,完整、详尽地记录了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细节,而且书写工整清爽,图画标识十分清晰。老师一看立刻给了一百分的.成绩。

钱爷爷不图虚名、实事求是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感染着我,不隐瞒自己的不足,做真实的自己。

一九三四年夏天,钱爷爷考取了留美公费生,随后正式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钱爷爷凭着自己的发奋和努力,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他又慕名来到著名的航空专家冯·卡门教授门下学习航空理论。经过两年的艰苦学习,他和冯·卡门教授一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卡门—钱公式”,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广泛运用在了飞机的设计领域。因为这个著名的公式,年轻的钱爷爷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了世界航空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在三十六岁时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一九五五年九月,钱爷爷历经千难万险,冲破冲冲阻挠,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带领全家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陈赓将军曾问钱爷爷,咱们中国人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导弹来?钱爷爷斩钉截铁地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当然能!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钱爷爷是多么的坚定、勇敢和自信啊!

在钱爷爷的带领下,中国科学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先后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航空救国”的梦想,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像天上的繁星一样众多,一样耀眼。

读完《钱学森传》,我为祖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钱爷爷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和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我最爱的王老师曾经对我们三(6)班的同学们说过一段话:“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厉害,以后一定有人出国留学,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无论我将来能不能出国留学,无论我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颗爱国的心,为能够报效祖国而努力!

钱学森传记读后感 篇3

读了《钱学森传》后,我知道了钱学森是中国的火箭专家、导弹专家、“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而且还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者,是“两弹一星”功勋奖攻获得者。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

他刻苦求学名校,留学美国,36岁成为终身教授,5年被囚终归国。他克服各种困难,无怨无悔奠定祖国航天事业。

回国后,钱学森马上投身到研制导弹中,那时的中国导弹事业是一片空白。在苏联研究人员,被调走后,研究陷入了困境,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第一颗导弹终于总装圆满成功。

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世人皆知,钱学森的民族气节亦让人感动,在钱老无数的`光环,近乎完人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他勤奋好学民,踏实严谨,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应该看到他为了祖国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看他热爱艺术,趣味高雅的情操,这正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的缺少和值得反思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看到一个逐步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去的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环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钱学森传记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钱学森》这篇文章,我很敬佩钱学森这种爱国的精神。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又一次表达了他的思念祖国之情:“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钱学森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美国的高级将领不让他离开时,他的决心也一刻没有动摇,终于,钱学森回国了,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好的条件,还一定要回中国,直到我学会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才明白钱学森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点困难就退缩了,而钱学森为了回国奋斗了五年之久,从这里我体会出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像钱学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精忠报国的岳飞,投江自尽的屈原,临死也要牵挂祖国胜利消息的陆游……他们不都是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