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

2025/05/07演讲稿

倚栏轩整理的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xxxx”。

古代教育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是多么重要!缺少粮食,我们很难生存,缺少粮食,我们国家难以发展,缺少粮食,我们人类更有可能走向灭亡!

建国xx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我想说的是:很有必要!

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xx亿人可节约多少?xx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xx斤,折合人民币xx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xx万元算,可以盖xx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xx元记,可以使xx千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我们的校园!你还能说我们没必要节约一粒米吗?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学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雪白的馒头、包子扔在地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同学们思考。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细微处做起,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带头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人从节约粮食做起,强化节约意识,节约学校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让每一个人都快乐地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水,阳光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 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虽然短小精练,可是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它告诫我们:颗颗粮食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饭,我碗里哪怕只剩一粒米饭,老爸都会对我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小时候如何跟着爷爷踏着露水除草、顶着烈日晒稻、披着星光浇水,然后说上一大堆爱惜粮食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我在老爸的谆谆教诲下,养成了爱惜粮食的习惯。

民以食为天,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真正做到“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可又有几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俭呢!更多的人对节俭很是不屑,几粒米饭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许他们不明白,全世界每年都有超过500万人因饥饿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

现实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盘成碗倒掉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我时常看见某些同学很潇洒地将没有吃上几口的饭菜倒入垃圾桶,他们倒掉的不仅仅是那一盘盘饭菜,更是倒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人们的急切期盼。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xx亿元,被倒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大学生每年倒掉的粮食可养活1000万人,浪费粮食的人可能不明白我国还有1.28亿吃不饱的贫困人口。看到这些数据,我们难道不感到阵阵心寒吗?难道不应当为自我的浪费行为感到自责和羞耻吗?

前一段时间,全国掀起了“光盘热”,倡导人们养成爱惜粮食、节俭粮食的良好习惯。我们全家总动员,进取地参与了这项行动,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减少浪费,共建我们的完美家园。

“光盘”行动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样。每次吃完饭,老爸的碗底总是最干净的,有时连粘在碗边上的油都被他舔个精光,可谓“比狗啃过的骨头还干净”。在老爸的影响下,我也把碗里的饭菜全都吃干净。每次我们全家在小餐馆吃饭,看着服务员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过似的盘子发愣时,我总会笑嘻嘻地向服务员姐姐扮个鬼脸,打个“V”的手势,然后高声喊出:“光盘行动,人人参与,耶!”

立刻就要迎来第xx个“世界粮食日”了,我想送同学们两句话:“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倒掉的是米饭,流走的是血汗!”

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 篇3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家庭餐桌上我们不仅仅每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并且长辈们还变着法子翻花样地给我们搭配伙食:面包、鸡蛋、红烧肉、肯德基、自助餐……从中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但这同时也导致了我们许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养成了随意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大家吃饭时,有没有想过这诱人的粮食从哪里来呢

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合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相信大家必须耳熟能详,而它的深刻含义呢仅有少部分人明白。我们吃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的。

记得有一次我吃饭的时候,感觉没食欲,就剩了半碗饭,妈妈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烦地说:“妈,此刻都什么时代了,还在讲勤俭节俭!”妈妈听了这句话立刻就生气了,说道:“勤俭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有多富裕,我们都应当勤俭节俭,我们要从此刻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俭的习惯。”

我听了妈妈的话,无论剩下多少的饭也要吃了,绝不能浪费。妈妈还告诉我,此刻全球许多餐饮业都提出了“光盘行动”的口号,这说明了浪费粮食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是啊,全球有五十亿人口,我国就有十三亿多的人口。假如一人一天一碗饭来计算,世界全球都要吃五十亿碗饭,可是农村里的田地正在急剧地减少,一片片农田正变成高楼大厦,供我们食用的粮食也正逐年减少。如果我们每人每一天节俭一粒粮食,那么一天就能够节俭五十亿粒粮食,这些粮食足能够去帮忙那些因为贫穷、自然灾害等原因正在挨饿的人们免受饥饿之苦。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计算,全世界每5秒就有一名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而十三亿中国人每日白白倒掉的粮食饭菜一年累计下来足能够养活两亿人。这个数字的.确是相当惊人的!

我们再来看一粒粮食的不平凡经历。首先,农民在播种之前要经过除草、耕田、施肥、选种等工序。播下种子之后,从发芽到成熟期间,一向伴随着一遍遍的除草、杀虫、施肥,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挥洒着一把把的汗水,侍弄着五谷杂粮长叶、开花,直至颗粒饱满变成金黄。农民还要顶着骄阳收割、脱粒、晾晒,历经半年之久才能收入粮仓。之后,再经过加工、运输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成为饭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们又怎样能忍心浪费粮食呢浪费粮食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呀!

粮食是可贵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劳动的成果。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今日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

爱粮节粮主题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节俭粮食,一个听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词语,但今日我还要说说节俭粮食的事。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是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我国的耕种面积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许有许多人不明白,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此刻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证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有多少程序,多少辛苦的汗水,有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着能吃到一顿饱饭。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腾腾的白米饭倒到垃圾筒。 “民以食为天”这是我们古代的教育家孔夫子给后人留下的名言,可见,“吃”在老百姓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是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同学对粮食越来越不在意,就餐时馒头四处乱扔,雪白的大米撒满地面。朱柏庐曾在他的《治家格言》中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难道我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如古人吗?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假如我们每一天节俭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一天能够节俭五千多公斤粮食啊!一年可节俭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这笔钱如果按每所期望小学五十万元算,竟能够盖四十所期望小学;如果按照每人学费三百元,就能够使七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学校。这可真是不算不明白,一算吓一跳呀。

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为这种习惯感到汗颜和可耻。马克思曾说过“节俭无异于增产”。我们需要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浪费就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俭要让节俭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这短短的一两天,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能够节俭粮食。节俭粮食和爱惜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和呼吁,我们期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做到。尽管说了这么多,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注意,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学校就发生过一件浪费粮食的事,在10月23日的一天中午,吃完饭后,当清洁工阿姨收拾餐厅的时候,竟发现有少半筒米饭都被倒进了垃圾桶。多达40斤米饭被浪费。同学们,一碗饭的组成永远是米,可一碗饭的浪费却成了人品问题。所以,珍惜一碗饭就是珍惜我们的一种精神。珍惜一粒米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所以爱惜粮食,节俭粮食就能让贫穷的土地上开出富裕的花,并且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所以爱惜粮食就是爱惜我们自我。